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及推进城市化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7 13:14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及推进城市化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经济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城市化反过来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持续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这种推动力却难以维持,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急需转变。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二者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正好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提供新的发展方向,而明确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则需探索二者间的互动作用机制。众所周知,城市化本质上是各种人员、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高度集中过程,是一种集聚经济。目前,在面临经济增长减速、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下,把技术创新、集聚经济与经济结构三个变量作为中介因素,研究它们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为充分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发展特点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探讨技术创新、集聚经济与经济结构三个变量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中的理论研究时,采用规范分析和定性分析。而实证分析与定量分析则被应用在对理论机制的检验与实际效果的测算中。在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下,较为全面的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内在的作用关系。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首先阐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其次,通过回顾国内外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开展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构思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明确本文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是理论基础,围绕城市化、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研究理论,提出城市化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分析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经济增长理论,考察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的中介变量。第三部分,针对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一般性分析。探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演变轨迹及空间特征,结合经济增长演变及主要特征,描述总结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发展历程。利用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进行初步的统计描述与事实分析,证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二者间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第四部分,把技术创新、集聚经济与经济结构三个变量作为中介因素,分别考察其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两者间的互动作用关系。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模型及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证明技术创新、集聚经济与经济结构分别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第五部分,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首先简单介绍面板模型中的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面板协整模型和动态面板。其次,在前文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模型,通过各种检验后认为固定效应模型最为适合本文的研究,从而分析技术创新、集聚经济与经济结构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作用效应。根据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其具体的政策意义。第六部分,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吸收国外城市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摒弃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失败做法。同时,探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结合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提出国内外城市化发展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启示。第七部分,针对当前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形势,结合前文的研究结论,预测城市化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加快推动城市化进程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 经济增长 技术创新 集聚经济 产业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F12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23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11-20
  • (一)城市化问题研究述评11-14
  • (二)经济增长问题研究述评14-15
  • (三)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动机制研究述评15-18
  • (四)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述评18-20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20-21
  • (一)研究目标20
  • (二)研究重点和难点20
  • (三)研究方法20-21
  • 四、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21-22
  • (一)研究内容21
  • (二)结构安排21-22
  • 五、主要创新22-23
  • 第一章 理论基础23-46
  • 第一节 城市化理论23-28
  • 一、城市与城市化概念23-24
  • 二、城市化水平及其度量24-25
  • 三、城市化发展历程及其演变规律25-28
  •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28-35
  • 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28-30
  •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30-33
  • 三、内生经济增长理论33-35
  • 第三节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理论35-46
  • 一、城市化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36-38
  • 二、经济增长影响城市化的理论38-43
  • 三、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影响的中介变量43-46
  • 第二章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一般性分析46-62
  • 第一节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演变轨迹与特征46-50
  • 一、我国城市化演变轨迹46-47
  • 二、我国城市化的空间特征47-50
  • 第二节 我国经济增长的演变轨迹与特征50-57
  • 一、我国经济增长演变轨迹50-54
  • 二、我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54-57
  • 第三节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初步考察57-62
  • 一、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描述57-59
  • 二、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联系的经济事实梳理59-62
  • 第三章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互动作用机制62-85
  • 第一节 城市化、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62-69
  • 一、城市化与技术创新62-64
  • 二、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64-66
  • 三、实证数据的考察66-69
  • 第二节 城市化、经济增长与集聚经济69-78
  • 一、城市化与集聚经济69-72
  • 二、集聚经济与经济增长72-73
  • 三、实证数据的考察73-78
  • 第三节 城市化、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78-85
  • 一、城市化与经济结构78-79
  • 二、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79-81
  • 三、实证数据的考察81-85
  • 第四章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互动作用关系实证检验85-100
  • 第一节 面板模型介绍85-91
  • 一、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85-88
  • 二、面板协整模型88-90
  • 三、动态面板的估计90-91
  • 第二节 实证分析过程91-99
  •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91-92
  • 二、面板模型选择与构建92-94
  • 三、面板单位根94-96
  • 四、面板协整关系考察96
  • 五、面板协整方程估计96-98
  • 六、实证研究结论98-99
  • 第三节 研究结论及政策意义99-100
  • 第五章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经验与启示100-113
  • 第一节 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经验100-105
  • 一、美国城市化发展历程与特点100-102
  • 二、日本城市化发展历程与特点102-104
  • 三、德国城市化发展历程与特点104-105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经验105-109
  • 一、印度城市化的进程与问题105-107
  • 二、巴西城市化的进程与问题107-109
  • 第三节 国内典型地区城市化发展经验109-111
  • 一、苏南城市化发展经验109-110
  •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经验110-111
  • 第四节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启示111-113
  • 一、国外城市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111-112
  • 二、国内城市化发展的启示112-113
  • 第六章 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建议113-129
  • 第一节 政策研判基点: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113-117
  • 一、城市化长时期将保持快速扩张态势113
  • 二、城市化发展更注重内涵和质量113-114
  • 三、抱团发展城市群渐趋主流114-116
  • 四、城市化更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116-117
  • 第二节 政策研判环境: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117-121
  • 一、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117-118
  • 二、城市化为工业化提供发展要素118-119
  • 三、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促发展的政策选择119-121
  • 第三节 政策研判要点一:重视技术创新121-124
  • 一、持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121-122
  • 二、切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22
  • 三、不断激发技术创新活力122-123
  • 四、更加重视保护发明创新123-124
  • 第四节 政策研判要点二:优化经济结构124-126
  • 一、加速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4-125
  • 二、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优化经济结构保障125-126
  • 第五节 政策研判要点三:推动集聚发展126-129
  • 一、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126-127
  • 二、完善普惠制社会保障127-128
  • 三、推动集聚科学有序加速128-129
  • 结语129-131
  • 参考文献131-139
  • 后记139-140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茅欣;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6期

2 贺力平;20世纪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1期

3 王荣阁;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的重大收获——读《经济增长模式比较》[J];经济经纬;2000年05期

4 孙波;1978—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5 周绍朋;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6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省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直接启动消费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高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J];技术经济;2000年03期

8 李宗福;收债:促进港口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9 于秀媛;教育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J];辽宁经济;2000年10期

10 吴盛汉;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及推进城市化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49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a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