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农业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7 18:16
本文关键词:产业链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农业风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典型的高风险产业。传统的农业风险以自然风险为主,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气候、环境的变化,而在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创新与集约化,农业风险的结构、风险的特征、风险产生的原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农业生产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生产部门而是在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的推动下形成了一个包含产前、产中、产后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进过程中,风险不仅没有减缓反而在加剧,且呈现出更加复杂的态势,例如农业风险在产业链中呈现出传递的特性,风险的传递不仅可能在产业链的内部还有可能随着发达的现代物流在空间上快速扩散,最后冲击整个产业,甚至演化成公共危机事件。农业产业链的背后是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以获得个体利益的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作为参与产业链的前提,他们各自的利益理性、处置风险的策略、不同行为理性之间的博弈直接推动着农业风险的生成和在产业链中的传递与转移。 本文选择了一个农业大县—湖南省C县作为调研地点,研究了C县的种植业、畜牧业发展情况、风险类型及特征,并以畜牧业中的动物疫病风险为例,从产业链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究了动物疫病风险在产前、产中、产后的潜在风险点、风险的传递情况、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理性,以及风险管理中的利益博弈是如何推动风险的产生、演化和传递,本文最后还探讨了现有的风险管理的制度供给和产业组织模式对于风险管理的价值以及面临的制约因素。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农业生产中自然再生产和社会经济再生产的相互交织决定了风险的类型多样化和复杂化,一方面传统的自然风险的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农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风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多,甚至已经成为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风险类型。现代社会的农业风险已经具备了一些现代性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农业风险的“人为化”趋势凸显,利益驱动是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产业链本身是一条风险链,例如动物疫病风险的风险点就遍布于产前、产中、产后的任何一个环节,而风险在产业链中的传递是通过产业链中的交易环节来实现的,因此风险的监管必须涵盖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动物疫病风险管理是政府的职责之一,然而政府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门职能的交叉、能力和资源的制约和执行层面上的寻租行为等等,从而导致了风险管理中的“政府失灵”。 (3)产业链中的风险传递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例如动物疫病风险的产生就涉及到的多个利益相关者,每个利益相关者出于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的行为理性直接推动了风险的产生和传递。本文还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多利益主体是如何在逐利理性的驱动下形成了病死猪买卖“共谋利益链”,并推动了动物疫病风险从产中向产后传递。农业风险的管理不仅需要关注农业产业链中不同主体各自的生产、经营与风险防范等行为,同时也应该系统地关注农业产业链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联与博弈过程,并在农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协调多元利益。 (4)农业风险管理离不开政府、农户和市场的共同参与。制度供给是政府介入农业风险管理活动的一个主要方式。在对农业风险进行管理时,要因地制宜,选择出最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制度组合,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产业链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组织结构创新能够形成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但风险共担机制的建立必须以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为前提,并加强产业链中的利益相关者互信和合作,共同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出现。 基于以上的结论,本文从完善政府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提升农户的风险认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构建农产品全产业链的质量监管、加强利益相关者的道德与法律约束、改进动物疫病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产业链 利益相关者 农业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图表目录9-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设计13-16
- 1.2.1 研究目标13
- 1.2.2 研究内容13
- 1.2.3 研究方法13-15
- 1.2.4 研究框架15
- 1.2.5 研究范畴的界定15-16
- 1.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16-17
- 1.4 调研地点选择17-18
- 1.5 调研县的社会经济情况18-20
- 第二章 研究综述和相关理论20-43
- 2.1 研究综述20-32
- 2.1.1 关于农业风险的研究20-28
- 2.1.2 关于国家、市场与农民关系的研究28-32
- 2.2 相关理论32-43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32-35
- 2.2.2 产业链理论35-38
- 2.2.3 博弈理论38-39
- 2.2.4 现代性和风险社会理论39-43
- 第三章 现代社会中的农业风险及其特征43-68
- 3.1 种植业风险及特征43-55
- 3.1.1 自然风险44-46
- 3.1.2 资源风险46-50
- 3.1.3 技术风险50-52
- 3.1.4 市场风险52
- 3.1.5 政策风险52-55
- 3.2 畜牧业风险及特征55-65
- 3.2.1 动物疫病风险57-58
- 3.2.2 市场风险58-60
- 3.2.3 技术风险60-61
- 3.2.4 政策风险61-65
- 3.3 本章小结65-68
- 第四章 产业链视角下的农业风险分析—以动物疫病风险为例68-89
- 4.1 产业链视角下的动物疫病风险68-78
- 4.1.1 产前风险70-72
- 4.1.2 产中风险72-75
- 4.1.3 产后风险75-78
- 4.2 动物疫病风险管理中的政府功能及困境78-87
- 4.3 本章小结87-89
- 第五章 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理性与博弈—以动物疫病风险为例89-111
- 5.1 动物疫病风险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89-98
- 5.2 动物疫病风险管理中的利益与博弈98-104
- 5.2.1 疫病风险管理中地方政府-农户的利益博弈98-103
- 5.2.2 疫病风险管理中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103-104
- 5.3 病死猪买卖利益链的案例分析104-109
- 5.4 本章小结109-111
- 第六章 农业风险管理的制度供给和产业组织模式111-126
- 6.1 农业风险管理的制度供给111-117
- 6.1.1 农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分类111-114
- 6.1.2 农业保险与风险管理114-117
- 6.2 产业链中的风险共担组织模式117-124
- 6.2.1 农业产业化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117-118
- 6.2.2 农民合作社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118-119
- 6.2.3 订单农业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119-121
- 6.2.4 社区支持农业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121-124
- 6.3 本章小结124-126
- 第七章 结论、讨论和建议126-133
- 7.1 结论126-127
- 7.2 讨论127-130
- 7.3 建议130-133
- 参考文献133-141
- 附录141-146
- 附录一 针对种植专业户的半结构访谈提纲141-142
- 附录二 针对养殖专业户的半结构访谈提纲142-143
- 附录三 针对农业推广工作人员的半结构访谈提纲143-144
- 附录四 针对畜牧工作者和防疫员的半结构访谈提纲144-145
- 附录五 针对农资和兽药经销商的半结构访谈提纲145-146
- 致谢146-148
- 个人简历148-1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文迪;;农业风险的认识与管理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1期
2 顾丽琴;;论农业产业价值链的拓展[J];商业研究;2007年02期
3 杨富堂;;基于利益博弈的食品安全治理困境与对策[J];商业研究;2012年05期
4 孙细望;;规避我国农业风险的对策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6年01期
5 芮明杰;刘明宇;;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6 李心芹,李仕明,兰永;产业链结构类型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7 曹树基;国家与农民的两次蜜月[J];读书;2002年07期
8 喻国良;;我国农民市场竞争力弱势原因探析[J];东岳论丛;2008年02期
9 郑学益;构筑产业链 形成核心竞争力──兼谈福建发展的定位及其战略选择[J];福建改革;2000年08期
10 林萍;;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J];闽江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军弟;基于产业链视角的猪肉质量安全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朱丽娟;基于农户响应行为的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产业链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农业风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5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