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19 00:20
原油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材料,其价格波动与股票市场的相互作用和传导机制研究一直是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的重要课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由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蔓延,国际油价和股票市场出现多轮暴涨暴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不同市场间的风险传导效应增加。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经济的有序发展而频繁出台财政、货币和监管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导致经济主体的政策不确定性升高。由此可见,原油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非孤立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是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随着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股票市场将持续面临国际油价冲击风险。而且,中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以及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政策干预特征。在此背景之下,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国际油价冲击传递至中国股票市场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纳入原油与股票市场研究体系,构建了“原油价格冲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股票市场”理论分析框架。从整体市场和行业板块两个维度出发,首先将国际油价冲击分解为原油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特定需求冲击,然后...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述评
2.2 原油价格影响股票市场的相关理论和传导机制
2.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原油与股票市场关系中的作用机理
2.4 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的动态影响
3.1 问题的提出
3.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3.3 TVP-SVAR-SV模型构建
3.4 国际油价冲击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综合股市收益的动态影响
3.5 国际油价冲击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行业股市收益的动态影响
3.6 稳健性检验
3.7 本章小结
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
4.1 问题的提出
4.2 波动溢出指数模型构建
4.3 数据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国际油价冲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综合股市波动的溢出效应分析
4.5 国际油价冲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行业股市波动的溢出效应分析
4.6 稳健性检验
4.7 本章小结
5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动态相关性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DCC-MIDAS模型构建
5.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原油与综合股市长期动态相关性的影响
5.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原油与行业股市长期动态相关性的影响
5.5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政策建议
6.1 政策制定者层面
6.2 市场投资者层面
6.3 金融监管者层面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4036401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述评
2.2 原油价格影响股票市场的相关理论和传导机制
2.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原油与股票市场关系中的作用机理
2.4 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的动态影响
3.1 问题的提出
3.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3.3 TVP-SVAR-SV模型构建
3.4 国际油价冲击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综合股市收益的动态影响
3.5 国际油价冲击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行业股市收益的动态影响
3.6 稳健性检验
3.7 本章小结
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
4.1 问题的提出
4.2 波动溢出指数模型构建
4.3 数据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国际油价冲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综合股市波动的溢出效应分析
4.5 国际油价冲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行业股市波动的溢出效应分析
4.6 稳健性检验
4.7 本章小结
5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动态相关性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DCC-MIDAS模型构建
5.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原油与综合股市长期动态相关性的影响
5.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原油与行业股市长期动态相关性的影响
5.5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政策建议
6.1 政策制定者层面
6.2 市场投资者层面
6.3 金融监管者层面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4036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036401.html
上一篇:国际知识溢出对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