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节点重要度的风景道路网布局 ——以乌江风景道路网为例
发布时间:2025-05-13 02:16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域旅游和自驾车时代的到来,以及交通强国建设战略的大力实施,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时代趋势。风景道,作为交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新型旅游功能区、旅游产品和线型旅游目的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风景道必须由一条风景道向着风景道路网发展,与更大区域范围内旅游景区景点、城镇、交通枢纽等连接,实现网络化、多元化、系统化,才能更好实现交通流和旅游流顺畅,促进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和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并释放出强大的辐射与带动作用。目前,学界对风景道路网研究尚属零星,而快速发展的风景道社会实践又亟待理论的指导,因此,对风景道路网进行理论研究,从本质上去把握和理解风景道路网,以指导和推动实践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研究基于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将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交叉学科知识应用和软件辅助技能等相结合,系统地对风景道路网相关理论以及风景道路网布局展开研究,以厘清风景道路网本质属性,为贵州省乌江风景道路网的发展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研究基础、理论框...
【文章页数】:2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概念辨析与研究对象
1.2.1 概念辨析
1.2.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公路网相关研究
2.1.1 公路网相关概念
2.1.2 公路网布局
2.1.3 公路网节点重要度法布局
2.2 泛风景道路网相关研究
2.2.1 泛风景道路网相关概念
2.2.2 泛风景道路网布局
2.2.3 泛风景道路网节点重要度法布局
2.3 研究小结
3 理论基础
3.1 风景道相关理论
3.2 “点—轴”理论
3.3 公路网布局理论
3.3.1 四阶段法
3.3.2 节点重要度法
3.3.3 交通区位法
3.4 旅游学相关理论
3.4.1 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3.4.2 旅游设施分类与分级
3.4.3 旅游线路相关理论
3.5 图论相关理论
3.5.1 图与树相关概念
3.5.2 相关算法
3.6 研究小结
4 风景道路网理论构建
4.1 概念界定
4.2 风景道路网构成
4.2.1 构成要素
4.2.2 构成原理
4.3 风景道路网节点分析
4.3.1 节点概述
4.3.2 节点组合
4.4 风景道路网路线分析
4.4.1 路线概述
4.4.2 关系分析
4.5 风景道路网功能与特征
4.5.1 风景道路网功能
4.5.2 风景道路网特征
4.6 风景道路网形成机理
4.6.1 内生动力
4.6.2 外生动力
4.6.3 作用模式
4.7 风景道路网布局
4.7.1 布局概念
4.7.2 布局目标
4.7.3 布局原则
4.7.4 影响因素
4.8 风景道路网与一般公路网比较
4.9 研究小结
5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风景道路网布局
5.1 传统公路网节点重要度法分析
5.1.1 传统公路网节点重要度法
5.1.2 方法局限
5.1.3 方法改进
5.2 风景道路网节点重要度计算方法构建
5.2.1 风景道路网节点重要度指标分析
5.2.2 风景道路网节点权重分析
5.2.3 风景道路网节点重要度模型
5.3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风景道路网布局
5.3.1 节点分层
5.3.2 路网布局
5.4 研究小结
6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乌江风景道路网布局研究
6.1 研究区概况
6.2 发展条件分析
6.2.1 自然条件
6.2.2 旅游资源条件
6.2.3 社会经济分析
6.2.4 旅游市场分析
6.3 交通分析
6.3.1 公路网分析
6.3.2 水运分析
6.3.3 航空分析
6.3.4 铁路分析
6.4 乌江风景道路网构建
6.4.1 构建目标
6.4.2 构建原则
6.4.3 路网构建
6.5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乌江风景道路网布局
6.5.1 乌江风景道路网节点分析
6.5.2 乌江风景道路网节点重要度计算
6.5.3 乌江风景道路网布局
6.6 研究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乌江风景道路网专家可信度调查问卷
附录 B 乌江风景道路网节点的类别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 C 乌江风景道路网社会经济及交通节点重要度指标数据
附录 D 乌江风景道路网旅游资源节点资源价值评分
附录 E 旅游接待与服务设施节点重要度指标数据
附录 F 乌江风景道路网路段距离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4045587
【文章页数】:2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概念辨析与研究对象
1.2.1 概念辨析
1.2.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公路网相关研究
2.1.1 公路网相关概念
2.1.2 公路网布局
2.1.3 公路网节点重要度法布局
2.2 泛风景道路网相关研究
2.2.1 泛风景道路网相关概念
2.2.2 泛风景道路网布局
2.2.3 泛风景道路网节点重要度法布局
2.3 研究小结
3 理论基础
3.1 风景道相关理论
3.2 “点—轴”理论
3.3 公路网布局理论
3.3.1 四阶段法
3.3.2 节点重要度法
3.3.3 交通区位法
3.4 旅游学相关理论
3.4.1 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3.4.2 旅游设施分类与分级
3.4.3 旅游线路相关理论
3.5 图论相关理论
3.5.1 图与树相关概念
3.5.2 相关算法
3.6 研究小结
4 风景道路网理论构建
4.1 概念界定
4.2 风景道路网构成
4.2.1 构成要素
4.2.2 构成原理
4.3 风景道路网节点分析
4.3.1 节点概述
4.3.2 节点组合
4.4 风景道路网路线分析
4.4.1 路线概述
4.4.2 关系分析
4.5 风景道路网功能与特征
4.5.1 风景道路网功能
4.5.2 风景道路网特征
4.6 风景道路网形成机理
4.6.1 内生动力
4.6.2 外生动力
4.6.3 作用模式
4.7 风景道路网布局
4.7.1 布局概念
4.7.2 布局目标
4.7.3 布局原则
4.7.4 影响因素
4.8 风景道路网与一般公路网比较
4.9 研究小结
5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风景道路网布局
5.1 传统公路网节点重要度法分析
5.1.1 传统公路网节点重要度法
5.1.2 方法局限
5.1.3 方法改进
5.2 风景道路网节点重要度计算方法构建
5.2.1 风景道路网节点重要度指标分析
5.2.2 风景道路网节点权重分析
5.2.3 风景道路网节点重要度模型
5.3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风景道路网布局
5.3.1 节点分层
5.3.2 路网布局
5.4 研究小结
6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乌江风景道路网布局研究
6.1 研究区概况
6.2 发展条件分析
6.2.1 自然条件
6.2.2 旅游资源条件
6.2.3 社会经济分析
6.2.4 旅游市场分析
6.3 交通分析
6.3.1 公路网分析
6.3.2 水运分析
6.3.3 航空分析
6.3.4 铁路分析
6.4 乌江风景道路网构建
6.4.1 构建目标
6.4.2 构建原则
6.4.3 路网构建
6.5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乌江风景道路网布局
6.5.1 乌江风景道路网节点分析
6.5.2 乌江风景道路网节点重要度计算
6.5.3 乌江风景道路网布局
6.6 研究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乌江风景道路网专家可信度调查问卷
附录 B 乌江风景道路网节点的类别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 C 乌江风景道路网社会经济及交通节点重要度指标数据
附录 D 乌江风景道路网旅游资源节点资源价值评分
附录 E 旅游接待与服务设施节点重要度指标数据
附录 F 乌江风景道路网路段距离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4045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045587.html
上一篇:对外直接投资成因中生产要素结构的影响分析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