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预期理论在中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中的适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08 23:14
  预期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率期限结构是宏观经济和金融学研究广泛关注的对象,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的市场化是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步骤。自1998年以来,我国公开市场业务依托银行间债券市场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常规操作工具之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更加顺畅,市场交易主体对货币政策信号的敏感度不断增强,为长期利率和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我国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文从预期理论相关研究入手,重点探讨了自2008年以来,我国监管政策的变化同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预期理论在我国经济基本面和监管政策面各自的适用性。研究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在转型过程中,货币当局重视预期管理,加强信息沟通,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以更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和微观市场的价格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1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以及主要的创新之处、不足与未来方向等。第2章是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梳理,首先关于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三...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3.1 主要创新之处
        1.3.2 不足与未来方向
2.文献综述与理论梳理
    2.1 相关文献综述
        2.1.1 利率期限结构三大理论假说
        2.1.2 预期理论的国内外研究
        2.1.3 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信息的预测
    2.2 主要理论梳理
        2.2.1 预期理论
        2.2.2 市场分割理论
        2.2.3 流动性偏好理论
    2.3 利率期限结构模型
        2.3.1 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综述
        2.3.2 利率期限结构静态模型
        2.3.3 利率期限结构动态模型
    2.4 本章小结
3.西方货币制度演进与中国货币政策转型
    3.1 西方货币制度的演进
        3.1.1 凯恩斯主义理论
        3.1.2 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与适应性通胀预期方程
        3.1.3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3.1.4 卢卡斯理性预期理论
        3.1.5 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应用
    3.2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回顾
        3.2.1 传统凯恩斯理论下的利率政策:20 世纪70 年代以前
        3.2.2 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20 世纪70 年代到90 年代
        3.2.3 以短期利率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20 世纪90 年代后
        3.2.4 货币政策新动向:自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3.3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3.3.1 货币政策目标的确立
        3.3.2 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
        3.3.3 从数量型调控到价格型调控的货币政策转型
    3.4 本章小结
4.预期理论在中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中的实证检验
    4.1 数据的选取、处理与分析
        4.1.1 数据选取
        4.1.2 数据处理
        4.1.3 数据分析
    4.2 模型与假说
        4.2.1 构建模型
        4.2.2 提出假说
    4.3 实证结果与检验
        4.3.1 检验结果
        4.3.2 内生性问题
    4.4 本章小结
    4.5 章节附录
5.适应性预期理论假设与检验
    5.1 提出假说
    5.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5.4 章节附录
6.结论、启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启示与建议
        6.2.1 重视预期管理
        6.2.2 加强中央银行沟通
        6.2.3 完善债券市场价格机制
    6.3 研究成果与不足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56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056768.html

上一篇:“混改”国企职业经理人生成机制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4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