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细胞弹性理论的供应链弹性测度及管理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物细胞弹性理论的供应链弹性测度及管理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供应链弹性 供应中断 生物细胞弹性 供应商选择和订单分配 需求替代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供应链在全世界范围内延伸,逐步演化成一个遍布全球的复杂网络系统。以精益生产、全球采购以及业务外包等为核心的传统供应链管理理念注重正常运营状态下成本效率的提高,却使得复杂的供应链网络在当今越来越不确定的运营环境中更加容易遭受中断风险的冲击。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严重影响供应链的中断事件迫使企业界和学术界都开始重视供应链的安全运营问题。供应链弹性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公众视野,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研究的目的在于增强供应链抵御中断事件影响,并快速从中断事件中恢复到正常运作状态的能力。本文以供应中断事件影响下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应对供应中断事件的供应链弹性为目标,研究供应链弹性的测度及管理策略。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基于生物细胞弹性理论的供应链弹性测度模型。根据生物细胞弹性和供应链弹性的相似性,借鉴生物细胞弹性的相关研究方法——标准线性固体模型,将供应链视为一个细胞,建立中断事件影响下的供应链弹性模型,描绘供应链在中断事件影响下的弹性曲线;继而从供应链弹性曲线上提取关键测度指标,构建供应链弹性测度模型。(2)研究供应中断情况下从供应角度出发的供应链订单再分配弹性策略。基于供应商选择和订单分配过程中考虑的主要因素(成本、产能和质量)建立了正常运作情况下带有决策者偏好的订单分配模型;进一步研究了某供应商发生中断情况下,决策者如何通过对自己决策偏好的调整,实现订单在剩余供应商之间的重新分配;基于供应链弹性测度分析了订单再分配策略的弹性性能,揭示了该弹性策略的作用机理,并证明了其对增强供应链弹性的有效性。(3)研究供应中断情况下从需求角度出发的供应链价格再调整弹性策略。从影响市场需求的关键因素——价格入手,分别建立了正常运作状态下和供应中断情况下的最优决策模型,从消费者占有率和利润两个角度研究了竞争环境下销售纵向差异化产品的供应链如何通过产品的价格调整策略调节市场需求,实现需求与供应的重新匹配,降低供应中断带来的影响;基于供应链弹性测度分析了价格再调整策略的弹性性能,揭示了该弹性策略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条件。(4)研究供应中断情况下从供应和需求角度同时出发的基于订单再分配和价格再调整的联合弹性策略。考虑到不同弹性管理策略的目标一致性,在一个多供应多需求结构的供应链发生供应中断的情况下,建立基于订单再分配和价格再调整的联合弹性策略模型,同时对供应恢复量和价格调整量进行决策,获得最优的均衡点;基于供应链弹性测度的弹性分析证明了该联合弹性策略能以尽可能小的代价降低中断事件带来的影响,使得供应链表现出较好的弹性性能。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丰富和完善供应链弹性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提高供应链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保持社会经济在突发中断事件的影响中能够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弹性 供应中断 生物细胞弹性 供应商选择和订单分配 需求替代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5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21
- 1.2.1 供应链弹性的定义12-14
- 1.2.2 供应链弹性的测度14-16
- 1.2.3 供应链弹性的塑造16-21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21-23
-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23-25
- 第二章 基于生物细胞弹性理论的供应链弹性测度研究25-45
- 2.1 生物细胞弹性25-29
- 2.1.1 生物细胞弹性的概念25-26
- 2.1.2 生物细胞弹性的研究方法26-29
- 2.2 供应链弹性29-34
- 2.2.1 供应链弹性的概念29-31
- 2.2.2 供应链弹性的形成机制31-32
- 2.2.3 供应链弹性的作用机理32-33
- 2.2.4 供应链弹性的外在表现33-34
- 2.3 生物细胞弹性与供应链弹性关联性分析34-36
- 2.3.1 关联性分析34-35
- 2.3.2 基于生物细胞弹性理论的供应链弹性建模方法35-36
- 2.4 基于生物细胞弹性理论的供应链弹性测度模型36-44
- 2.4.1 基于生物细胞弹性理论的供应链弹性模型36-43
- 2.4.2 供应链弹性测度43-44
- 2.5 本章小结44-45
- 第三章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供应链订单再分配弹性策略研究45-64
- 3.1 引言45-46
- 3.2 供应链建模46-53
- 3.2.1 供应链网络结构及符号说明47-48
- 3.2.2 订单分配模型48-51
- 3.2.3 产品流模型51-53
- 3.3 中断后订单再分配优化模型53-54
- 3.4 数值分析及弹性管理启示54-62
- 3.4.1 数值算例54-59
- 3.4.2 弹性分析59-62
- 3.5 本章小结62-64
- 第四章 基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供应链价格再调整弹性策略研究64-91
- 4.1 引言64-65
- 4.2 问题描述65-67
- 4.3 常态价格策略67-70
- 4.4 低等级产品供应中断情况下的价格调整策略70-78
- 4.4.1 PS策略72-76
- 4.4.2 PP策略76-78
- 4.5 高等级产品供应中断情况下的价格调整策略78-83
- 4.5.1 PS策略79-81
- 4.5.2 PP策略81-83
- 4.6 数值分析及弹性管理启示83-90
- 4.6.1 数值算例84-88
- 4.6.2 弹性分析88-90
- 4.7 本章小结90-91
- 第五章 基于订单再分配和价格再调整的供应链联合弹性策略研究91-118
- 5.1 引言91-92
- 5.2 问题描述92-94
- 5.3 基于订单再分配和价格再调整的联合弹性策略模型94-99
- 5.4 基于订单再分配和价格再调整的联合弹性策略模型求解99-110
- 5.5 数值分析及弹性管理启示110-117
- 5.6 本章小结117-11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118-121
- 6.1 研究总结118-119
- 6.2 研究展望119-121
- 致谢121-122
- 参考文献122-135
-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完成论文、专利和参与项目列表135-1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金环,周启蕾;供应链风险管理探讨[J];价值工程;2005年03期
2 赵广华;构建国际化的供应链[J];企业管理;2005年06期
3 许晓明;;供应链的风险及其防范[J];特区经济;2005年12期
4 田会;邵祥理;;供应链风险识别与防范[J];物流科技;2006年04期
5 江伟;;浅谈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6年20期
6 杨文;杨涛;李志;;供应链风险与应对措施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22期
7 潘文荣;;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估[J];北方经济;2006年16期
8 刘永胜;宋玉卿;王金明;;供应链风险问题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6年25期
9 刘永胜;白晓娟;;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6年10期
10 时晓;张毕西;;基于模糊评价的供应链风险评估[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良;李艳;;供应链控制对供应链能力风险的影响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邓小军;;三角模糊数评价法与集群供应链风险评估、控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海林;;企业供应链的风险与控制分析[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4 李欢;陈宏;;供应链风险探讨[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卢卓;陈智民;;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投入权重分析[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家国;李俊;赵金楼;;两阶段供应链风险传递机制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晚春东;;供应链系统运行整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叶成利;蒙少东;;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9 沈默;;“三鹿奶粉”供应链管理缺失和优化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施国洪;陈敬贤;程发新;;供应链风险的随机估计模型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忠;供应链需要诚信[N];国际商报;2004年
2 徐娟 刘志学;牢牢把握供应链风险[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张荣忠;弹性供应链:创造高价值[N];国际商报;2007年
4 宋华;供应链管理之道:如何在平的世界中竞争[N];中国商报;2009年
5 丁俊发;“2012年中国供应链管理调查”告诉我们什么[N];现代物流报;2013年
6 ;供应链管控“攻心战”[N];现代物流报;2014年
7 丁俊发;向“中国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学习什么[N];现代物流报;2014年
8 荣德;供应链如何经得起风暴[N];国际商报;2006年
9 王国文 博士;全球物流与供应链最新趋势与动态[N];现代物流报;2006年
10 兴业全球基金 徐天舒 甘雨;供应链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被忽视的一环[N];中国证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映贵;供应链风险传递及其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艾耕云;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风险结构及管理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王新平;基于生物细胞弹性理论的供应链弹性测度及管理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许树辉;基于供应链嵌入视角的企业空间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郑诗田;供应链中若干关键决策与协调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舒良友;制造商为核心的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与订单完成优化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刘家国;基于突发事件风险的供应链利益分配与行为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易海燕;供应链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辛玉红;供应链系统鲁棒性研究[D];中国航天第二研究院;2008年
10 张令荣;供应链协同度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韵佳;基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樊毓卿;供应链的适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许崇合;供应链信任风险评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李艳;供应链控制对供应链风险的影响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欢;供应链风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梁旦;供应链风险分担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鄢玲;供应链风险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鲁成松;供应链风险防范与管理[D];安徽大学;2007年
9 曹群;供应链构建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贺蔚;供应链内中小企业对供应链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74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67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