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的锥形束CT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20:30

  本文关键词: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的锥形束CT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Invivo Dental5.1软件观察不同矢状骨面型高角患者髁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的差异。材料和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临床资料完整、CBCT影像资料采集方法一致的60例高角患者(SN-MP角38°)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18.883±1.427岁。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7-21岁,男女比例1:1;(2)高角:SN-MP角38°;(3)无正畸或正颌治疗史;(4)无明显下颌骨和面部不对称;(5)临床检查无明显关节症状;(6)CBCT显示无明显颞下颌关节的器质性病变。根据中国人正常牙合Steiner分析法的测量均值,以ANB角均值加减1倍标准差为界限分为骨性Ⅰ类、Ⅱ类、Ⅲ类(每组均为男10例,女10例)。采用美国Ka Vo公司的Ka Vo3De Xam计算机锥形束体层摄影系统,患者取端坐位,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头部正中线与CBCT扫描设备的投照正中线相一致,固定自然头位,拍摄患者正中牙合位的CBCT影像,并在相同条件下对所有研究对象的CBCT影像进行扫描,通过三维分析软件Invivo Dental5.1对获得的头颅三维影像进行颞下颌关节的分析,在软件中TMJ分析项目下观察患者头颅侧位像,筛选出无明显髁突位置不对称的60例患者,采用多平面定点法对关节进行线性测量。测量项目分别为关节上间隙、关节前间隙、关节后间隙、关节窝宽度、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分析矢状方向上髁突的位置和关节窝形态。为避免测量误差,由同一个人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参数均进行三次测量,并取其平均值。共测量60例患者,获得120组数据,将每组所得均数据输入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左右侧髁突测量值进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后,测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方差齐性时,不同组别之间采用LSD-t检验法进行两两对比,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骨性Ⅱ类患者左侧关节前间隙小于右侧关节前间隙、左侧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和关节窝深度均大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患者左侧关节窝深度均大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Ⅰ类患者和骨性Ⅲ类患者关节前间隙均小于骨性Ⅱ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Ⅰ类患者和骨性Ⅱ类患者关节后间隙均小于骨性Ⅲ类患者、关节窝宽度和关节窝深度均小于骨性Ⅲ类患者、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均大于骨性Ⅲ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中骨性Ⅰ类患者80%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居中,骨性Ⅱ类患者77.5%髁突发生后移,骨性Ⅲ类患者75%髁突发生前移。结论:1.各类错牙合患者左右关节位置基本对称;2.骨性Ⅲ类患者的关节窝比骨性Ⅰ类、Ⅱ类患者更宽、更浅;3.关节窝的形态与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和关节窝高度相关;4.骨性Ⅰ类患者髁突位置居中比例大,骨性Ⅱ类患者髁突位置后移的比例大,骨性Ⅲ类患者髁突位置前移比例大。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 关节窝 CBCT 错牙合畸形 高角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3.5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3
  • 材料和方法13-16
  • 1. 病例选择13-14
  • 1.1 病例纳入标准13
  • 1.2 病例组成13-14
  • 2. 研究方法14-16
  • 2.1 CBCT设备、扫描及三维重建14
  • 2.2 实验设计14-16
  • 3. 统计分析16
  • 结果16-18
  • 1. 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左右侧髁突和关节窝形态的比较16-17
  • 2. 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髁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的比较17-18
  • 3. 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髁突位置的变化(LR值)及所占比例18
  • 讨论18-22
  • 1. CBCT在TMJ研究中的应用进展18-19
  • 2. 正常TMJ的位置和形态19-20
  • 3. TMJ左右对称性的差异20-21
  • 4. 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的TMJ间隙和关节窝形态的差异21-22
  • 5. 本实验的不足22
  • 结论22-23
  • 典型病例23-34
  • 矫治体会34-37
  • 参考文献37-41
  • 综述41-51
  • 参考文献47-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1-52
  • 致谢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晨辉,徐小川;人体颞下颌关节盘抗力结构超微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0年04期

2 王学侠 ,徐宝琪;青少年正畸治疗前颞下颌关节X线表现的年龄和性别差异[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0年01期

3 ;颞下颌关节外科国际研讨会及颞下颌关节外科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4 梁星峰,李祖富;调鉭治疗颞下颌关节疼痛的临床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4年01期

5 张雷,霍永力,孙志干,王建华;弹性枢轴鉭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年09期

6 许跃,张志光,郑有华;突发性严重绞锁颞下颌关节的压力测量和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7 邓末宏;龙星;李健;蔡恒星;孟庆功;房维;;手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的临床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08年01期

8 艾晓武;汤涛;陈璐;;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的临床研究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2008年04期

9 王鸿玉;;颞下颌关节侧向脱位的复位[J];广东牙病防治;2009年07期

10 岳亚东;李素娟;陈艳丽;;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的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星;;颞下颌关节外科的进展[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奕;刘世森;林松杉;;主动咬合法复位颞下颌关节的临床研究[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胡敏;;老年颞下颌关节疾病[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胡敏;孙振宇;尹音;李冬霞;李传兵;田慧颖;;加速度负荷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张志光;;颞下颌关节缺损修复与重建的应用进展[A];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高全文;柳春明;宋慧锋;许明火;柴家科;刘灿;;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的初步临床应用[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胡敏;;颞下颌关节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疾患[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傅开元;;正畸和修复治疗中对颞下颌关节问题的判断和处理[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马文盛;;石家庄市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症状相关因素调查[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许跃;周雯燕;张志光;郑有华;;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颞下颌关节上腔流体三维运动仿真[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内科 蒋天放 王刚;帕金森易误诊为颞下颌关节障碍[N];健康报;2013年

2 ;什么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N];家庭医生报;2004年

3 彭礼;值得注意的六大古怪症状[N];大众卫生报;2008年

4 ;睡觉磨牙是否蛔虫作怪[N];医药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雪芬;TLR4/PI3K信号通路在大鼠颞下颌关节滑膜炎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沈铭;1,25(OH)_2D缺乏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3 李齐宏;颞下颌关节开口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4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图像融合技术建立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5 陆金标;颞下颌关节盘穿孔外科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病例报告[D];武汉大学;2014年

6 付崇建;下颌和颞下颌关节运动影像和运动轨迹的建立及临床初步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7 许跃;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力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影响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刘志明;人颞下颌关节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化与疼痛的相关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付崇建;下颌和颞下颌关节运动影像和运动轨迹的建立及临床初步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1年

10 张渊;量化的咬合接触与颞下颌关节应力关系的生物力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庆亭;PI3K/Akt信号通路在TNF-α诱导的大鼠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模型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永辉;健康青年人颞下颌关节结构的MRI与CBCT测量分析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虎;颞下颌关节弹响与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4 孙明旭;大张口状态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D];青岛大学;2015年

5 朗么磋;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CBCT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5年

6 崔燕;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的锥形束CT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7 廖云阳;放疗对兔颞下颌关节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8 顾卫平;利用中国可视化人体图像建立颞下颌关节的三维实体和有限元模型[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9 肖进;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病理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10 贾秀川;正常志愿者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的锥形束CT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04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5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