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FLAIR高信号血管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4 06:07

  本文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FLAIR高信号血管征的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测量、分析较大样本的脑血管病患者的头部常规MRI、DWI、MRA图像,期望从中找到T2 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FVH)的发生规律及影像因素。材料与方法:利用我院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收集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拟诊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的患者共120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8.02±11.62。所有病例均接受头颅MR扫描,包括横断面自旋回波T2WI、T2 FLAIR、T1 FLAIR、DWI、MRA序列。由一位高年资主治医生观察、测量图像,记录所有患者的影像改变:FVH征、责任侧血管狭窄程度、脑白质疏松分级、脑梗死时相(近期脑梗死、陈旧脑梗死)以及ASPECT评分;并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压值、空腹血糖值、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NIHSS评分、病程(发病至磁共振扫描时间)、检查前是否溶栓、既往史。采用SSP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利用卡方检验对照分析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无、轻中度、重度狭窄)、不同梗塞时相(近期脑梗死、陈旧脑梗死)、不同年龄(≥70岁、70岁)患者脑内FVH征发生率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有FVH征组患者与无FVH征组患者NIHSS评分、ASPECT评分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齐全的110名患者的年龄、病程、高血压、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管狭窄程度、脑白质疏松与FVH征的关系。各种检验方法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fvh征发生率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fvh征发生率为60.8%(73/120)。2、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fvh征发生率在责任侧狭窄程度为无狭窄、轻中度狭窄、重度至闭塞狭窄的患者中,fvh征的发生率依次为44%(22/50)、71.5%(33/46)、75%(18/24),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也证实责任侧血管狭窄程度与fvh征具有确切相关性(p0.05)。3、不同梗塞时相(近期、陈旧脑梗塞)的fvh征发生率近期脑梗塞患者中fvh征出现率明显高于陈旧脑梗塞患者(76.6%,51.9%,p0.05)。4、有、无fvh征患者脑梗死范围的差异有fvh征组患者与无fvh征组患者之间aspect评分无统计学差异(z=-0.372,p=0.71),提示fvh征的有无不能反映梗塞灶的大小。5、fvh征与脑白质疏松(la)的关系在所有患者中,无la者fvh征占50%(6/12),1级la者42.5%(17/40),2级la者62.5%(25/40),3级la者89.3%(25/28)。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a为fvh征发生率的影响因素(p0.05),la越重,fvh征出现率越高。6、fvh征与nihss评分的关系在有入院nihss评分的29个患者中,有、无fvh征患者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z=0.056,p=0.956)。7、fvh征与临床各项指标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空腹血糖值为fvh征的最有意义的影响因素(p=0.027),即血糖值越高,fvh征的出现几率就越大。而患者年龄、病程、血压值、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均与fvh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将年龄按70岁以上(含70)和70岁以下分组,70岁以上患者fvh征发生率为71.4%(40/56),低于70岁以下组51.9%(28/54),两组差异显著(p=0.035)。结论:1、FVH征是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征象,而且血管狭窄程度越重,FVH征出现率越高;2、FVH征在近期脑梗死的患者中出现率明显增高,但与梗塞面积无明确关系。FVH征的发生与脑内微血管病变的轻重存在明显的关系,微血管病变越重,FVH征出现率越高;3、高龄(70岁以上)、高血糖为FVH征发生的显著的影响因素(P0.05)。
【关键词】:高信号血管征 血管狭窄 脑白质疏松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目录】:
  • 中文摘要8-11
  • 英文摘要11-14
  • 前言14-15
  • 材料与方法15-19
  • 1. 入组对象15
  • 2. MRI扫描方法15-16
  • 3. 图像与数据分析16-19
  • 3.1 FVH征的确定16
  • 3.2 血管狭窄程度的测量16-17
  • 3.3 脑梗死的发生时间17-18
  • 3.4 脑梗死面积的ASPECT评分18-19
  • 3.5 脑白质疏松的确认及分级19
  • 4. 统计学分析19
  • 结果19-24
  • 1. FVH征发生率19-20
  • 2. 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FVH征发生率20-21
  • 3. 不同梗死时相(近期梗死、陈旧梗死)的FVH征发生率21-22
  • 4. 有、无FVH征患者脑梗死范围的差异22
  • 5. 高信号血管征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22-23
  • 6. 有无FVH征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23
  • 7. FVH征的临床影响因素23-24
  • 讨论24-33
  • 1. 不同动脉狭窄程度的FVH征发生率25-26
  • 2. FVH征的形成机制26-27
  • 3. 梗死时间与FVH征27-28
  • 4. FVH征与梗死范围28
  • 5. FVH征与NIHSS评分28-29
  • 6. FVH征与脑白质疏松(LA)29-30
  • 7. FVH征的临床影响因素30-32
  • 8. 局限性32-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9
  • 综述39-57
  • 参考文献50-57
  • 致谢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南钢,张江帆,胡军武,李钧,王承缘;FLAIR序列在颅脑MR成像中的技术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0年05期

2 张凤翔,原兰,张芳;FLAIR序列在颅脑MR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3 张晖,柴瑞新,刘树枫,伊生勇;增强FLAIR序列在颅脑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年05期

4 董越;FLAIR序列新进展及其在脊髓成像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1年05期

5 王玮,魏经国,蒋向农,刘玉敏,张孝勇,陆洲;FLAIR序列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年05期

6 陈英敏 ,吴晶;水抑制成像(FLAIR)上的动脉内信号:超急性脑缺血的早期征象[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2年04期

7 刘建军,王新疆,贾文霄;磁共振FLAIR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年04期

8 鲍翔,王友良,段华秀,袁家长;FLAIR主要技术参数的实验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年07期

9 马得廷,刘志强,郭岩,孔庆奎;正常脑MRI的FLAIR序列表现[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钱银锋;余永强;;增强FLAIR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本成;姚立新;钱万科;李华菊;杨凡;刘振华;杨丽;;FLAIR序列在海马病变中的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剑锋;朱大荣;;FLAIR序列在颅脑MR中的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玉林;陈宪;徐宁;张照喜;安连峰;;增强FLAIR序列和磁化传递对比在脑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摘要)[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保安;;磁共振FLAIR技术显示脑皮层下斑点状白质病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凡衡;;FLAIR成像对诊断海马硬化的意义[A];第十三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高幼奇;李明智;陈小华;;常规磁共振和FLAIR技术对多发性硬化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钱银锋;吴继春;张诚;余永强;;3T MR上突发性聋内耳3D FLAIR成像及其与疗效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陈福华;毛德旺;;FLAIR技术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金德康;;低场强磁共振FLAIR技术在颅脑病变中的应用[A];2001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钱银锋;;FLAIR增强扫描在颅内病变中价值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FLAIR高信号血管征的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葛晓敏;增强FLAIR成像技术在柔脑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D];昆明医学院;2010年

3 孙继红;MR Turbo FLAIR序列T_2WI在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刘建军;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在腹部及盆腔疾病应用价值的探讨[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5 马得廷;FLAIR序列在低场脑MRI中的应用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5年

6 朱枫;MRI-T2FLAIR高信号血管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及临床预后评估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7 史宏璐;鼓室内注药内耳钆增强3D-FLAIR成像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D];山东大学;2013年

8 张卫;FLAIR血管高信号征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评价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9 高志红;脑梗塞FLAIR高信号的理解和评估[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10 黄显军;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MRI 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临床意义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FLAIR高信号血管征的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05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3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