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学引导下射频联合化学毁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发布时间:2025-05-01 10:46
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为慢性颅神经相关病理性疾病,其病因及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方法众多,但尚无一种方式能将其彻底根治。目前在疼痛科,CT影像学引导下射频及表阿霉素化学毁损治疗应用广泛。但射频治疗术后不能保证长期疗效,复发率高,表阿霉素化学毁损治疗后起效需要1~2周,早期疗效不佳。因此本文探讨CT影像学引导下射频联合表阿霉素化学毁损治疗PTN(Ⅱ+Ⅲ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收治住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Ⅱ+Ⅲ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24例),A组:CT引导下经卵圆孔行下颌神经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眶下孔行上颌神经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B组:CT引导下经卵圆孔行下颌神经PRF+圆孔行上颌神经RFT,C组:CT引导下经卵圆孔行下颌神经PRF+圆孔行上颌神经RFT+表阿霉素分别注射。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后1天、2周、6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睡眠时间,同时...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2148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RS评分比较
(4)术后2周和6月,A组、B组及C组NRS评分下降程度不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NRS评分下降最多,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程度最佳;B组次于C组;A组NRS评分下降最少。2.2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睡眠时间的比较
图2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睡眠时间的比较
(4)三组组间主效应结果表明,C组的总体睡眠时间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26,P<0.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三组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及复发情况
图3 CT平扫颅底冠状位,可见穿刺针精确位于圆孔外口
综上所述,原发性TN临床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后,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即患者年龄、自身情况、治疗的次数等,结合不同种微创介入治疗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保证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以最少的并发症获取最大的临床疗效,提倡个性化治疗理念,避免盲目选择临床方案。图4CT平扫颅底冠状位,可见穿....
图4 CT平扫颅底冠状位,可见穿刺针精确位于卵圆孔(未超过卵圆孔内口)
图3CT平扫颅底冠状位,可见穿刺针精确位于圆孔外口图5CT三维重建,可见两针分别精确位于圆孔外口及卵圆孔(未超过卵圆孔内口)
本文编号:4042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4042148.html
上一篇:抗HIF1药物抑制肝星状细胞糖酵解和活化表型及BDL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