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tige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发布时间:2025-07-03 00:07
目的对Prestige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发生异位骨化(HO)的现象研究分析,探讨导致其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4年1月2018年1月受Prestige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7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颈椎X线片上分析评估,测量假体终板与椎体后缘矢状面距离,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并使用McAfee分级对异位骨化进行分级,采用t检验分析异位骨化形成对假体活动的影响。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BMI、置换节段数量、术前项韧带骨化情况、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正常椎间隙高度比值、矢状面上假体终板与椎体后缘距离、置换节段术前及术后活动度及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使用等因素与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关系。结果73例患者中2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出现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2.9%。研究发现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异位骨化组明显小于无异位骨化组(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上下假体终板与椎体后缘距离,病变椎间隙高度比值,置换节段术前及术后活动度与术后异位骨化具有相关性(P...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55451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 置换节段活动度测量方法
在颈椎侧位片上分别测量手术节段假体上下终板后缘与椎体后缘距离为假体放置的矢状面精确度(如图2a,图2b),用来评估假体终板矢状面对准误差。图2假体放置的矢状面精确度
图2 假体放置的矢状面精确度
图1置换节段活动度测量方法6统计学处理
图3 上假体终板距椎体后缘距离ROC曲线分析对应变量为上终板-假体后缘距离2.5mm,假体后缘距椎体后缘距离≥2.5mm更容易发生异位骨化
对73例患者上下假体终板距椎体后缘距离,性别,年龄,BMI,围手术期是否使用NSAIDs药物,置换节段数量,项韧带钙化,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置换节段术前及术后活动度的临床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与无HO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因素无统计学差异,仅....
图4 患者男,51岁,因“右上肢麻木7月”入院
病例1:患者男,51岁,因“右上肢麻木7月”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C5/6),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史。全麻下行Prestige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手术顺利,术后予以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对症治疗。术前置换节段活动度:C5/6ROM=4.23°,术后上终板假....
本文编号:4055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4055451.html
上一篇:VTE防控体系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VTE中的作用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