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适于寒区的水稻新型钵育载体结构实现及其对水稻生产影响

发布时间:2016-11-21 07:02

  本文关键词:适于寒区的水稻新型钵育载体结构实现及其对水稻生产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大学》 2015年

适于寒区的水稻新型钵育载体结构实现及其对水稻生产影响

李连豪  

【摘要】:水稻生长期水资源短缺、育秧期温度变化异常以及移栽期风力过大等不利因素及气候特点是我国寒区水稻生产的主要瓶颈。实践证明,水稻钵育栽培技术是突破上述瓶颈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日本水稻钵育栽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其昂贵的生产投入制约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开展适合我国寒区特点的水稻钵育栽培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价值和推广前景。 本文以对我国寒区多年来已有气象资料及未来发展趋势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为界定条件,综合采用田间试验、实验室试验以及权重综合值优化等研究方法,运用钵育理念,以农作物废弃物为主原料,设计开发出一款适合我国寒区气候特点的新型水稻育秧钵育载体,并在此过程中探析新型钵育载体结构设计和实现方法;以新型钵育载体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对水分胁迫、温度胁迫和风力胁迫的适应性研究;同时探讨其对水稻生产综合效益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通过力学和大棚育秧试验,确定了新型钵育载体结构及关键尺寸:横向尺寸277mm,纵向尺寸为105.7mm,通气孔孔径为2mm。 (2)将模具平动改为圆周运动,开发出了新型钵育载体冷压连续生产系统,利用权重分析法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成型辊旋转线速度2.5m·min-,稻草含量65%,混料厚度5cm和退盘条位置4mm。 (3)通过2a盆栽试验,发现在充分灌溉条件下,新型钵育载体栽培模式能够降低整体需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87%和18.71%;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2种栽培模式生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是:抽穗开花期拔节孕穗期灌浆乳熟期分蘖期。 (4)通过温室温度调控试验,新型钵育载体秧苗能减小温度胁迫的影响、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 在育秧期遭遇低温(-2~℃)胁迫和低温周期(8-20h)条件下,新型钵育载体的出苗率比平育秧盘提高3.1%~17.6%和3.4%~15.1%。 在叶枕抽出期、离乳期和四叶长出期遭遇高温胁迫,新型钵育载体的成苗率比平育秧盘提高26%、23.3%和16.4% (5)通过低速风洞试验,分析了风力胁迫对对秧苗漂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风速6~12m·s-1,漂秧率降低1.36%~3.05%。 (6)新型钵育载体栽培模式能够提升水稻生产综合效益。较平育秧盘栽培模式和日本水稻钵育栽培模式,新型钵育载体栽培模式平均生产投入分别降低-311.86元、2606.14元;产量分别提高10.59%和13.54%;稻米品质得到提升;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含量得到改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晓艳;殷红;郭巍;王嘉;;UV-B辐射增强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2 杨雪艳;姚国友;田广元;杨光武;;东北地区大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3 陈翻身;许四五;;水稻直播栽培三个技术瓶颈问题形成原因及对策[J];中国稻米;2006年02期

4 谢立勇;马占云;韩雪;林而达;;CO_2浓度与温度增高对水稻品质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付建飞;綦魏;王恩德;席晓凤;;辽宁省气候变化的分析及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6 孙凤华;袁健;关颖;;东北地区最高、最低温度非对称变化的季节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2008年04期

7 苏晓丹;栾兆擎;张雪萍;;三江平原气温降水变化分析——以建三江垦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7期

8 李月英;谢莉莉;王建英;牛英洁;郑岩;路儒侠;;浅谈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福建稻麦科技;2009年01期

9 邓华;敖宁建;孙蓉;严拓;;利用秸秆纤维制备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12期

10 付强,王志良,邹用民,梁川,杨广林;井灌水稻区渠道增温效果与其影响因素关系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晓金;高温胁迫下水稻生理生化特性及高光谱估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宋广树;东北地区玉米和水稻低温冷害诊断指标与远程决策管理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桂珍;陈秀英;董云刚;;吉林省优质水稻育种现状及技术策略[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2 董曙光;施凤雪;方莉;房玉伟;丁祥海;;氮肥水平及播期对钱优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3 胡相明;赵艳云;;小麦调亏灌溉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4 花欣;尹淑霞;;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5 张立成;王忠华;;气象生态因子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6 刘光辉;陈莉;;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解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7 田华;段美洋;黎国喜;唐湘如;;水稻品质形成的研究概况[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9期

8 王川;施六林;潘静;;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9期

9 黄冬福;;种植密度影响水稻农艺性状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1期

10 梅雪英,严平,王凤文,任杰;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平;马旭;谭祖庭;;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的试验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薛正平;李军;汤剑平;;直播单季晚稻产量结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王洪荣;郝青;周永康;李国祥;;棕榈油脂肪酸钙制备工艺优化研究[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上册)[C];2009年

4 曹云英;;结实期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苏钻贤;陈厚彬;徐春香;;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香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永红;蒋昌华;郑重国;王荣;李健;王佳;王立翠;张亚利;;几种花灌木的研究进展[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7 陈琼贤;吕业成;万云巧;李强;曹健;赫新洲;李妙汉;高惠楠;;珠三角主菜区土壤钙、镁状况分布状况调查[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周海波;王连洋;李洪波;;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流水线研究[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黄三明;陶红森;李华;;泛比电阻电除尘器电场结构优化试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瑞卿;张旭;王景怀;高金权;齐俊生;;影响我国棉花黄萎病发生的综合因素分析[A];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元;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0年

2 丁文荣;云南省盘龙河流域河流悬移质输移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李熹平;快速热循环注塑模具及工艺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黄志;丛枝菌根真菌对甜瓜抗旱性的生理效应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郑国琦;宁夏枸杞果实结构、发育与糖分积累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尹丽妍;基于水势的玉米真空干燥传热传质模型及介电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范黎明;贯通式潜孔锤钻头反循环机理研究及结构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吕长文;不同类型甘薯生理特性与淀粉代谢及产量调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廖荣伟;中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大气水分收支特征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俞亚勋;东亚夏季风雨带进退与西太副高活动、降水年代际变化及江苏气候若干问题[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青;水稻耐高温遗传基础研究及基因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柯传勇;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利;高淀粉玉米自交系淀粉合成生理基础及杂种优势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游海林;大伙房水库径流中长期预报方法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党凤花;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赵学娟;油桃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分析及害虫与天敌的关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禹坤;石榴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分析及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朱守晶;~(60)Coγ辐射诱变小麦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高慧娟;厚皮甜瓜耗水规律与调亏灌溉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悦;辽宁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亚航,傅敏士;PP/秸秆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工艺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01期

2 王法宏,王旭清,刘素英,王晓理;根系分布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1997年04期

3 王华银,张骏,王志润;水稻高温热害调查分析及应对技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4年02期

4 张立成;王忠华;;气象生态因子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5 唐先来;;冷浸田的低产原因及改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3期

6 王原媛;张定宇;黄春国;;植物石蜡切片的固定与保存[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1期

7 杨联松,白一松,许传万,胡兴明,王伍梅;水稻粒形与稻米品质间相关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8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9 杨惠成,黄仲青,蒋之埙,王相文;2003年安徽早中稻花期热害及防御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10 张爱民,马晓群,盛绍学,杨太明;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定量监测评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影;[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林琳;[N];中国气象报;2007年

3 朱健峰;[N];中国气象报;2008年

4 本期嘉宾:气候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符淙斌 采访人:本报记者 郑菲;[N];中国气象报;2009年

5 采访人 本报记者 王德民;[N];中国气象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付强;三江平原井灌水稻田间生产过程节水技术组装与综合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2 邱仁辉;纸浆模塑制品成型机理及过程控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3 李映雪;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小麦氮素营养与籽粒品质监测[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袁锐;精密播种机开沟器对种子触土后位移的控制及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郭建茂;基于遥感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冬小麦生长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6 胡建军;秸秆颗粒燃料冷态压缩成型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钱银飞;不同穗型水稻品种机插规格的综合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门宝辉;井灌水稻防御冷水害的增温机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2 钱湘群;秸秆切碎及压缩成型特性与设备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相俊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推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文坛;水稻工厂化育秧播土装置设计及床土厚度检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彬;抽穗开花期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生态避热技术途径[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唐为安;区域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7 李建萍;植物纤维与废旧聚丙烯复合板材的制备[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美雪,何泉宝,时滨,管继中;水稻旱种水管技术[J];新农业;2005年06期

2 ;天津市1976年水稻旱种试验协作会召开[J];天津农业科学;1976年03期

3 刘忠良,孙长礼;水稻旱种也能高产[J];新农业;1982年03期

4 李禾;水稻旱种[J];新农业;1982年07期

5 高佩文;水稻旱种[J];新农业;1982年20期

6 ;水稻旱种 大有可为[J];新农业;1983年03期

7 汪定淮;王刚锋;李风海;;京郊大面积推广水稻旱种的主要经验和问题[J];北京农业科学;1983年01期

8 黄肇曾;;水稻旱种[J];河南农林科技;1983年04期

9 孙华明;;水稻旱种保苗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3年05期

10 吴一才;水稻旱种的经济意义[J];农业经济;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晶柱;孙红闯;周波;白铁强;;贵州农业发展战略水稻重要生产环节实施新技术建议[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农业科学与医药科学分册)[C];2013年

2 张洪熙;;水稻抗旱栽培与旱稻育种实践[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刘芳;樊小林;李天安;汪强;;覆盖旱种水稻稻田土壤剖面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动态变化[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林均和;孙红闯;周波;;贵州水稻机械作业与生态环保种植技术[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云南科技报;2005年

2 李刚 记者 贾红路;[N];黑龙江日报;2013年

3 通讯员 李刚 记者 周妍;[N];中国水利报;2013年

4 记者 杜君;[N];河南日报;2014年

5 杨玉凤 李小玲 刘剑霞 胡枭;[N];福建科技报;2006年

6 刘剑霞 胡枭;[N];四川科技报;2006年

7 侬辛;[N];中国水利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韩贤普;[N];毕节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杨春莲 通讯员 杨永期;[N];钦州日报;2010年

10 陈俊;[N];农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英;半腐解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氮素营养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柏彦超;不同水、氮条件对水稻生长及部分生理特征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8年

3 陈海生;水稻的遗传生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4 汪强;旱作水稻节水及其产量效应机理的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秦江涛;水稻不同栽培模式的节水效应、生产力特征及土壤微生物学性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武美燕;连续覆膜旱作稻田土壤肥力及水稻营养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徐林娟;以叶水势为灌溉指标的水稻节水技术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褚贵新;旱作水稻/花生间作系统的氮素供应特征及产量优势[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9 路兴花;旱作水稻水氮利用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孙永健;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扬;水稻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王娟娟;旱作水稻的水分和氮素利用特征[D];扬州大学;2003年

3 张玉良;水稻节水机械自动覆膜装置的试验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4 李庆江;水稻地表覆膜栽培体系中氮素营养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柏彦超;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的部分生理特征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6 黄新宇;不同地表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徐国伟;旱种水稻产量形成特性与生理基础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8 程旺大;水稻节水高效栽培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1年

9 中奕;莆田市半干旱地耐旱水稻品种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李荣;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的部分营养与生理特征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适于寒区的水稻新型钵育载体结构实现及其对水稻生产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4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84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7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