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水稻代谢组的生化及遗传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2 20:13

  本文关键词:水稻代谢组的生化及遗传基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农业大学》 2015年

水稻代谢组的生化及遗传基础研究

陈伟  

【摘要】:植物代谢物对于植物自身和人类的营养健康都非常重要。尽管近年来代谢组学领域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在植物代谢组的遗传调控和自然变异方面很大程度上都是未知的。目前,通过建立MS2T(二级质谱标签)数据库极大地促进了以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为基础的代谢组学的发展,同时也利用标准品发展了广谱定向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发展了一种步进MIM-EPI(多离子监测模式-增强子离子扫描)的方法来构建MS2T数据库,并且我们通过步进MIM的方法来触发二级质谱离子的收集。首先,我们总共获得了698种几乎没有重复结果的二级质谱数据,并且鉴定了其中的135种代谢产物。然后利用这些MS2T数据库中的代谢物,结合MRM(多反应监测模式)对277个定向的代谢产物(包括一些植物激素)进行了相对定量。进一步对这些代谢产物在水稻叶片中的脱水应激反应和自然变异进行研究,发现ABA(脱落酸)以及多胺类的物质在旱胁迫下有明显的应激反应,而碳糖糖基化的黄酮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籼稻和粳稻分型的标签物质来进行研究。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新建立的水稻MS2T数据库和广谱定向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可以作为一个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工具。为了研究水稻代谢组的遗传调控,我们利用RIL(重组自交系)群体,对900多种代谢产物定位了2800多个m QTL(代谢数量性状座位),通过分析两个组织(抽穗期剑叶和发芽72h种子)的代谢谱及m QTL的定位结果,揭示了代谢谱的积累模式在不同组织之间的差异,以及控制代谢物含量的复杂的遗传调控模式。根据m QTL定位的结果,我们进一步结合转录组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了24个候选基因,包括一些可以调控或者影响重要农艺性状和生物学过程的基因,并对其中部分进行了功能验证。该研究为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特别是代谢组学)研究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数据和结果,深化了人们对水稻代谢组的遗传基础的理解,有助于搭建基因组和表型组之间的桥梁。为了进一步解析水稻代谢组自然变异的遗传和生化基础,我们对529份水稻自然品种中所检测到的840种代谢产物进行了m GWAS(代谢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首先通过自然品种代谢谱的分析,发现水稻代谢组在种内及亚种间存在巨大差异,揭示出逆境应答代谢组在亚种分化中的可能作用。进一步对所定位到的数百个高精度、大效应的控制代谢物含量的自然变异位点进行分析,找到了36个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逆境生理及营养品质形成过程重要代谢物的候选基因。在此基础上,通过遗传转化及生化分析,鉴定了其中5个基因的功能,并进一步重构了水稻逆境抗性及营养成分相关的重要代谢途径。该研究成功表明水稻代谢组的遗传和生化基础研究可以作为遗传改良的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Charles S. Buer;Nijat Imin;Michael A. Djordjevic;;Flavonoids:New Roles for Old Molecules[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10年01期

2 Hong Lin;Jun Rao;Jianxin Shi;Chaoyang Hu;Fang Cheng;Zoe A.Wilson;Dabing Zhang;Sheng Quan;;Seed metabolomic study reveals significant metabolite variations and cor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soybean cultivars[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1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欣慰;黄丛林;吴忠义;张秀海;罗昌;程曦;;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J];北方园艺;2011年04期

2 虞莎;王佳伟;;miR156介导的高等植物年龄途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4年15期

3 Huma Ali;Savita Dixit;;Quercetin attenuates the development of 7,12-dimethyl benz(a)anthracene(DMBA) and croton oil-induced skin cancer in mice[J];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2015年02期

4 夏芳;李厚华;付春祥;虞珍珍;徐彦军;赵德修;;水母雪莲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5 蔡华;许雪峰;诸立新;孙艳辉;代洪亮;崔勇;;滁菊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分子特性[J];食品科学;2012年17期

6 马贵兴;井申荣;;固氮分子机理及固氮基因转移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3年01期

7 刘贤青;董学奎;罗杰;;基于连锁与关联分析的植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5年08期

8 舒文波;赵树堂;章晶晶;卢孟柱;;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对林木根系的影响[J];世界林业研究;2015年05期

9 ;Plant Specialized Metabolism:the Easy and the Hard[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10年10期

10 ;A Bold Step Toward 2012 JIPB’s 2011 Editorial Board Meeting Report[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1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方立魁;水稻卷叶基因RL14和叶绿体发育基因TLC1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伟;小麦类黄酮合成途径基因TaFLS1与TaANS1的逆境应答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赵小龙;橙酮化合物和虎皮楠生物碱Daphniyunnines的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郑洁红;龙眼叶片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Imrul Mosaddek Ahmed(伊姆鲁);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耐盐碱与干旱胁迫生理机理和特异蛋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董学奎;水稻苯丙烷代谢物时空分布及其自然变异的遗传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亚杰;水母雪莲黄酮合成酶FNSⅡ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金秋萍;拟南芥类黄酮代谢途径的初步改造[D];南京大学;2012年

3 孙艳梅;矩阵仪器结合二阶校正法测定保健品等体系中感兴趣组分[D];湖南大学;2014年

4 魏军统;化合物3d与HSA相互作用研究及MCF7细胞适配体筛选[D];清华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Ryutaro Isshiki;Ivan Galis;Shigemi Tanakamaru;;Farinose fiavonoids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 freezing tolerance in fairy primrose (Primula malacoides) plants[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1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伟峰,秦澎,叶元林,周晓震,黄发松;泰国水稻生产、科研及产后加工情况[J];中国稻米;2000年03期

2 葛磊,谭克辉,种康,许智宏;水稻花发育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1年09期

3 李斌;水稻基因上演“三国演义”[J];科技信息;2001年12期

4 ;国际水稻大会在京召开 江泽民出席开幕式并讲话[J];农业机械;2002年10期

5 庾晋;白杉;;水稻市场面临的四大困惑[J];农村科技开发;2002年12期

6 ;水稻基因组测序动态资讯[J];中国种业;2002年01期

7 ;水稻基因研究取得新成果[J];吉林水利;2002年06期

8 海燕;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制出水稻基因图谱[J];山东农业;2002年05期

9 胡咏武,谭军,钟兰;用生物信息技术初步分析杂交水稻的抗病基因[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赵晓梅;我国科学家完成水稻基因 第四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J];中国稻米;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基洪;;水稻与菰属间性状转移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张国良;陈文军;戴其根;许轲;霍中洋;张洪程;;水稻耐1,2,4-三氯苯胁迫基因型的筛选[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裴忠有;;水稻T—DNA插入群体的建立及突变体筛选[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张桂权;丁效华;曾瑞珍;张泽民;李文涛;陈兆贵;刘冠明;何风华;AkshayTulukdar;刘芳;席章营;黄朝锋;朱文银;易懋升;秦利军;施军琼;赵芳明;冯明姬;单泽林;陈岚;郭晓琴;JaiChandRana;;水稻功能基因组学材料平台的建立[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王景余;孙海波;李艳萍;邹美智;;水稻遗传转化研究及应用进展[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姬生栋;秦广雍;耿飒;盛有名;薛华政;吴刘成;徐存拴;霍裕平;;离子束介导玉米基因组DNA的水稻后代遗传性状研究[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阳生;朱英国;;水稻设计育种[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罗彦长;王守海;;分子标记辅助水稻抗病虫育种进展[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沈辉;王宗阳;;水稻OsEBP89基因启动子的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陈石燕;王宗阳;;T-DNA介导的promoter trap系统[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今日信息报;2003年

2 田耕;[N];大众科技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徐玲玲;[N];科技日报;2001年

4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N];人民日报;2002年

5 杨健、蒋建科;[N];人民日报;2005年

6 通讯员 娄沂春 记者 马瑛瑛;[N];浙江日报;2001年

7 记者 韩晓玲、通讯员 王景刚;[N];湖北日报;2006年

8 邓肯;[N];科技日报;2007年

9 徐瑞哲;[N];农民日报;2006年

10 刘新萍;[N];江苏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旭华;水稻氮代谢基础研究:谷氨酸脱氢酶作用的分子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刘建祥;干旱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生理和蛋白质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宛淑艳;水稻基因激活标签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张耀鸿;不同水稻基因型氮效率差异的生理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刘炜;水稻I型酪蛋白激酶的分离及生理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6 陈茂;转基因抗虫、抗病毒水稻对非靶标生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D];浙江大学;2005年

7 赵凤云;耐盐水稻培育分子策略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永夫;水稻适应低磷胁迫的营养生理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姜华;水稻逆境基因的克隆与相关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10 何迎春;外源几丁质酶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韬;水稻GAGA Element的预测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冠义;两种水稻病毒胁迫下水稻的生物信息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3 倪建平;我国水稻知识产权现状与发展方向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陈裕坤;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遗传转化水稻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胡国成;适合于水稻的激发标签载体的优化和水稻激发标签突变体库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2年

6 梁淑家;水稻正向控制系统获得抗性的调节基因的功能鉴定[D];广西大学;2002年

7 全东兴;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组织培养体系的优化及抗除草剂基因转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8 谢建平;湖北省水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现状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丁建;水稻突变体库的构建和旁邻序列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10 张晶;几丁质酶基因及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对水稻的遗传转化[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水稻代谢组的生化及遗传基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1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11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d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