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特征与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12 22:14
积极组织心理学运动的发展使得员工幸福感这一概念受到了学界和管理界的共同关注,为解决当下的管理难题提供了思路,引发了研究热潮。随着相关学术研究的展开,员工幸福感的内涵、影响机制、管理实践方式等正在被不断地阐释。而在管理实践中,组织有关员工幸福感重要性的认知也在加深。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设计和运用多样化的管理措施以培育健康的组织环境,从而实现员工对于幸福感的追求和组织对于盈利及产出目标要求的最大化整合。通过对相关理论与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既有研究已经对员工幸福感的概念界定、测量方式、影响因素及结果变量等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已经相对丰富,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譬如,以往研究更多强调的是工作对于员工的损耗,而忽略了工作中存在的增益性功能;侧重于探讨工作层面的因素,而缺乏从工作-家庭层面考虑工作特征与员工幸福感之间具体的作用机制。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提出了研究问题,即多种工作特征如何通过影响员工工作与家庭的平衡,进而影响其幸福感。从理论价值而言,基于工作-家庭研究视角,本研究有助于厘清工作特征对于员工幸福感的具体作用路径。同时,考察工作进度控制和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这两大工作资源的调节作用,是...
【文章页数】:2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现实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工作特征
1.4.2 工作-家庭冲突
1.4.3 员工幸福感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6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资源保存理论及其发展
2.1.1 资源保存理论概述
2.1.2 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
2.2 工作特征理论及其发展
2.2.1 工作特征模型
2.2.2 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型
2.2.3 工作需求-资源模型
2.2.4 工作特征的简要述评
2.3 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进展
2.3.1 工作-家庭冲突的内涵与划分
2.3.2 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
2.3.3 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果变量
2.3.4 工作家庭冲突的简要述评
2.4 工作进度控制和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研究进展
2.4.1 工作进度控制
2.4.2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
2.4.3 工作进度控制和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简要述评
2.5 员工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2.5.1 员工幸福感的内涵和维度
2.5.2 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2.5.3 员工幸福感的简要述评
2.6 员工幸福感前因后果的META分析
2.6.1 研究假设
2.6.2 研究方法
2.6.3 研究结果
2.6.4 讨论与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
3.1 模型构建基础之管理实践
3.1.1 视睿科技的员工幸福管理之道:细节之处体现人文关怀
3.1.2 腾讯的员工幸福管理之道:互联时代的和谐雇佣关系
3.1.3 星巴克的员工幸福管理之道:没有员工,只有合伙人
3.1.4 管理实践小结
3.2 模型构建基础之理论推演
3.3 假设提出
3.3.1 工作负荷量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3.3.2 工作负荷量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研究
3.3.3 工作-家庭冲突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3.3.4 工作进度控制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研究
3.3.5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研究
3.3.6 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效应
3.3.7 工作进度控制的调节效应
3.3.8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调节效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调研背景
4.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2.1 问卷设计
4.2.2 变量测量
4.2.3 问卷收集
4.2.4 回收样本基本特征
4.2.5 可靠性检验
4.3 统计分析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
5.1 问卷量表信度检验
5.2 问卷量表效度分析
5.3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5.4 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
5.4.1 工作负荷量与员工幸福感
5.4.2 工作负荷量与工作-家庭冲突
5.4.3 工作-家庭冲突与员工幸福感
5.4.4 工作进度控制与工作-家庭冲突
5.4.5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
5.4.6 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负荷量与员工幸福感的中介效应
5.4.7 工作进度控制的调节效应
5.4.8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调节效应
5.4.9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果讨论与管理启示
6.1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6.2 研究结果讨论
6.2.1 工作特征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讨论
6.2.2 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作用讨论
6.2.3 工作进度控制和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调节作用讨论
6.3 管理启示
6.3.1 从工作-家庭层面关注工作负荷量对员工幸福感的损害
6.3.2 有效赋予员工工作进度控制并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家庭
6.3.3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是重要的支持资源但需注意作用边界
6.4 本章小结
结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主要创新
三、研究的局限性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4045302
【文章页数】:2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现实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工作特征
1.4.2 工作-家庭冲突
1.4.3 员工幸福感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6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资源保存理论及其发展
2.1.1 资源保存理论概述
2.1.2 资源保存理论的应用
2.2 工作特征理论及其发展
2.2.1 工作特征模型
2.2.2 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型
2.2.3 工作需求-资源模型
2.2.4 工作特征的简要述评
2.3 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进展
2.3.1 工作-家庭冲突的内涵与划分
2.3.2 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
2.3.3 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果变量
2.3.4 工作家庭冲突的简要述评
2.4 工作进度控制和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研究进展
2.4.1 工作进度控制
2.4.2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
2.4.3 工作进度控制和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简要述评
2.5 员工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2.5.1 员工幸福感的内涵和维度
2.5.2 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2.5.3 员工幸福感的简要述评
2.6 员工幸福感前因后果的META分析
2.6.1 研究假设
2.6.2 研究方法
2.6.3 研究结果
2.6.4 讨论与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
3.1 模型构建基础之管理实践
3.1.1 视睿科技的员工幸福管理之道:细节之处体现人文关怀
3.1.2 腾讯的员工幸福管理之道:互联时代的和谐雇佣关系
3.1.3 星巴克的员工幸福管理之道:没有员工,只有合伙人
3.1.4 管理实践小结
3.2 模型构建基础之理论推演
3.3 假设提出
3.3.1 工作负荷量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3.3.2 工作负荷量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研究
3.3.3 工作-家庭冲突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3.3.4 工作进度控制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研究
3.3.5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研究
3.3.6 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效应
3.3.7 工作进度控制的调节效应
3.3.8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调节效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调研背景
4.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2.1 问卷设计
4.2.2 变量测量
4.2.3 问卷收集
4.2.4 回收样本基本特征
4.2.5 可靠性检验
4.3 统计分析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
5.1 问卷量表信度检验
5.2 问卷量表效度分析
5.3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5.4 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
5.4.1 工作负荷量与员工幸福感
5.4.2 工作负荷量与工作-家庭冲突
5.4.3 工作-家庭冲突与员工幸福感
5.4.4 工作进度控制与工作-家庭冲突
5.4.5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
5.4.6 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负荷量与员工幸福感的中介效应
5.4.7 工作进度控制的调节效应
5.4.8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调节效应
5.4.9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果讨论与管理启示
6.1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6.2 研究结果讨论
6.2.1 工作特征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讨论
6.2.2 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作用讨论
6.2.3 工作进度控制和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调节作用讨论
6.3 管理启示
6.3.1 从工作-家庭层面关注工作负荷量对员工幸福感的损害
6.3.2 有效赋予员工工作进度控制并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家庭
6.3.3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是重要的支持资源但需注意作用边界
6.4 本章小结
结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主要创新
三、研究的局限性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4045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045302.html
上一篇:明清之际“西陵十子”及其诗学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