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08:0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服务精神培育


【摘要】: 在和谐社会的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这一课题首先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同时也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力的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本文以志愿服务精神的基础理论为切入点,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归纳高校志愿服务和志愿服务精神的涵义、特征入手,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理论意义。并且在大连和哈尔滨两座城市五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数据总结归纳出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现状,得出目前高校的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大学生自身、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最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现状的主要对策,主要是巩固高校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主体地位,包括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教育、形成志愿服务文化;改善校园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人文环境,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培育志愿服务精神,加强“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教育,丰富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内容;促进高校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对象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健全高校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机制,主要是组织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服务精神培育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641;D63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9
  • 1.1 志愿服务与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9-13
  • 1.1.1 志愿服务的内涵与外延9-10
  • 1.1.2 志愿服务精神的由来发展10-11
  • 1.1.3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内涵11-13
  • 1.2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13-16
  • 1.2.1 研究背景13-14
  • 1.2.2 研究现状14-16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及创新点16-19
  • 1.3.1 研究方法16
  • 1.3.2 研究路线16-18
  • 1.3.3 创新点和研究不足18-19
  • 2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理论意义19-23
  • 2.1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必要性19-20
  • 2.1.1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9
  • 2.1.2 传承人类优秀文化19-20
  • 2.1.3 增进大学生健康发展20
  • 2.1.4 融入国际公益精神高涨的潮流20
  • 2.2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可能性20-23
  • 2.2.1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20-21
  • 2.2.2 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21
  • 2.2.3 既弘扬美德又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21-22
  • 2.2.4 促进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过程22-23
  • 3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3-40
  • 3.1 调查研究的范围和采用的技术方法23-24
  • 3.1.1 样本的基本情况23
  • 3.1.2 问卷的结构23
  • 3.1.3 问卷的技术方法23-24
  • 3.2 基于调查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及其培育现状展示24-35
  • 3.2.1 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24-31
  • 3.2.2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现状31-35
  • 3.3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35-40
  • 3.3.1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认识问题35-37
  • 3.3.2 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志愿服务精神的教育37
  • 3.3.3 缺乏有力的组织管理机制37-38
  • 3.3.4 高校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38-39
  • 3.3.5 物质基础不足39-40
  • 4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0-47
  • 4.1 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影响40-41
  • 4.1.1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存在认识偏差40-41
  • 4.1.2 大学生在行动上滞后于思想意识41
  • 4.2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影响41-42
  • 4.2.1 家长忽视善良教育和助人为乐的美德教育41-42
  • 4.2.2 独生子女的成长个性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42
  • 4.2.3 缺少家庭志愿精神的传承42
  • 4.3 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消极影响42-44
  • 4.3.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短缺42-43
  • 4.3.2 从事教育的人员本身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的缺失43
  • 4.3.3 高校学生志愿者社团的组织管理机制不够完善43-44
  • 4.3.4 学校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44
  • 4.4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不良影响44-47
  • 4.4.1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缺乏资金支持44-45
  • 4.4.2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对公益精神的冲击45
  • 4.4.3 社会传统公德的缺失45-46
  • 4.4.4 法律制度滞后46-47
  • 5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措施47-58
  • 5.1 巩固高校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主体地位47-49
  • 5.1.1 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团体的扶植47
  • 5.1.2 在师生中倡导志愿互助的精神47-48
  • 5.1.3 积极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文化的形成48-49
  • 5.2 改善校园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人文环境49-51
  • 5.2.1 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育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习惯49-50
  • 5.2.2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加强“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教育50
  • 5.2.3 丰富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内容50-51
  • 5.3 促进高校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对象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1-53
  • 5.3.1 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51-52
  • 5.3.2 以多种方式和渠道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52
  • 5.3.3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52-53
  • 5.4 健全高校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机制53-58
  • 5.4.1 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机制54-56
  • 5.4.2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56
  • 5.4.3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56-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1
  • 附录A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现状的调查问卷61-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4-65
  • 致谢65-6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祝小迁;窦贤琨;;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02期

2 陈勋玮;陈渝;;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3 阚宝涛;;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问题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陈翔;;价值认同视域下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建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德育功能与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2 高洁;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英慧;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阚宝涛;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媛媛;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李慧;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D];吉林大学;2012年

7 肖海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状况及其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胡凌鑫;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9 宋妍;影响四川省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于红霞;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及实现[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71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671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9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