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经济视域下的中国人类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20:08

  本文关键词:经济视域下的中国人类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发展研究是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和生态学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其研究背景以及研究视角均有很大区别。但大多数学者均从理论层面考察人类发展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鉴于近30年中国人类发展的历程,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研究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人类发展。人类发展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既有共同的特点,但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文化甚至发展历史都有很大区别,不同区域在各自的人类发展历程中影响人类发展的因素以及人类发展的路径选择均有不同。因此,有必要针对具体的主体及其发展路径进行实证研究,为人类发展研究的理论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国经济总体实力的日益增强,整个社会从重视整体国民经济发展过渡到更加注重作为更为微小的社会单元“人”的发展,或者说是更重视整个社会各个层次人群的发展状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价人类发展指标——人类发展指数是基于人类社会中微观角度的“人”的寿命、知识、收入的测度指标。但微观的个体“人”也同时是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社会人”。外界的经济社会环境是如何影响个体“人”的发展是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经济社会环境中哪些指标是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指标,我们如何调整我们的策略来达到提高中国人类发展的目标。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极大地加快了中国人类发展的步伐,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承下去,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粗犷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许多影响中国人类发展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中国人类发展扫清障碍,以加快中国经济社会更加健康的发展同样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回顾近30年中国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国的人类发展既有人类发展的共同特点,又具有鲜明特点。我们不能否认中国人类发展能够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得益于中国过去几十年来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经济建设取得的丰硕果实为中国人民的教育、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中国人类发展的主旋律,因此,有必要以经济发展视角,考察这些彼此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众多因素,哪些因素能够促进或是加速人类发展,哪些因素制约或是抑制人类发展以及如何打破人类发展的桎梏和瓶颈。虽然高速的经济增长给中国带来的全面的人类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日中国,同样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扰的问题:经济增长中结构问题,多维收入分配差距及不公问题,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的差距问题等等。因此,我们同时应该反思高速的经济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经济增长的质量如何,是否是建立在良好的经济结构上的,经济增长的硕果是否被社会成员公平享有。当我们反思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以崭新的经济发展视角考察影响中国人类发展的因素。因此,有必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对此问题做深入系统的分析和探讨。针对目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发展状况,我们有必要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研究中国人类发展:研究中国人类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基于经济发展的视角研究中国人类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研究如何清除各个社会阶层收入分配不公等阻碍中国人类发展的各种因素,最终实现在较高生活水准基础上中国人类和谐发展。 本文鉴于近30年中国人类发展的历程,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研究中国人类发展。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方法,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运用主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计量模型。本文共分七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一章)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从中国人类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和人类发展指数的测算两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第二章) 第三部分是基本概念界定。主要对人类发展及人类发展指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三章) 第四部分是中国人类发展现状及趋势。主要分别从中国整体和省级层面进行中国人类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势分析。(第四章) 第五部分是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中国人类发展因素分析。基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收入分配三个经济因素视角研究其现状,并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各因素和中国人类发展的相关性,提出了提高中国人类发展的策略。(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六部分是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人类公平发展指数构建。主要为了弥补人类发展指数因未涵盖收入公平正义而不能全面反映人类发展水平的欠缺,以收入差距为基础,将收入差距与收入指数相结合,再将其嵌入人类发展指数中,得到涵盖收入公平正义的新人类发展指数(FHDI)。在计算FHDI的过程中,采用主成分分析,重新设计各个指标的权重。(第九章) 第七部分是结论及展望。总结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成果及主要创新点,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第十章)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使用国内数据及国际数据,运用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相结合方法,揭示近30年中国人类发展的历程及特点。 (2)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中国人类发展各项指标的关系。 (3)从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三个方面揭示居民收入差距与中国人类发展的关系。 (4)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公平人类发展指数,并结合数据分析我国基于公平人类发展指数的人类发展特点。
【关键词】: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 收入分配 消费结构 人类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4;C912.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5
  • 第1章 绪论15-19
  • 1.1 研究背景15
  • 1.2 研究意义15-16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6-17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17-19
  • 第2章 文献综述19-28
  • 2.1 国内研究综述19-22
  • 2.1.1 中国人类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19-22
  • 2.1.2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测算22
  • 2.2 国外研究综述22-28
  • 2.2.1 影响人类发展因素分析22-24
  • 2.2.2 人类发展指数测算24-28
  • 第3章 基本概念界定28-31
  • 3.1 人类发展28-29
  • 3.1.1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述28
  • 3.1.2 联合国的人类发展28-29
  • 3.2 人类发展指数的测算及相关概念29-31
  • 第4章 中国人类发展现状及趋势31-53
  • 4.1 中国人类发展现状31-44
  • 4.1.1 中国整体人类发展状况31-33
  • 4.1.2 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人类发展状况比较33-35
  • 4.1.3 中国省级层面人类发展现状分析35-44
  • 4.2 中国人类发展趋势44-53
  • 4.2.1 中国整体人类发展趋势44-46
  • 4.2.2 中国省级层面人类发展趋势46-53
  • 第5章 基于经济发展的中国人类发展因素研究53-63
  • 5.1 经济发展视角的中国人类发展的因素分析54-58
  • 5.2 经济发展视角的中国人类发展因素指标体系58-63
  • 5.2.1 经济增长指标体系58-59
  • 5.2.2 经济结构指标体系59
  • 5.2.3 收入分配指标体系59-63
  • 第6章 经济增长与中国人类发展63-68
  • 6.1 中国经济增长总体趋势63-64
  • 6.2 中国经济增长与中国人类发展相关性研究64-68
  • 第7章 中国经济结构与中国人类发展68-92
  • 7.1 消费/投资结构与中国人类发展68-77
  • 7.1.1 消费/投资结构的现状及趋势68-70
  • 7.1.2 中国消费、投资结构与中国人类发展70-77
  • 7.2 消费结构77-79
  • 7.3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79-84
  • 7.3.1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79-80
  • 7.3.2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的实证研究80-84
  • 7.4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与中国人类发展84-91
  • 7.4.1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现状84-86
  • 7.4.2 三次产业结构与中国人类发展86-91
  • 7.5 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91-92
  • 第8章 居民收入分配与中国人类发展92-140
  • 8.1 居民收入差距对中国人类发展影响机制92-94
  • 8.2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94-96
  • 8.3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中国人类发展96-115
  • 8.3.1 城乡收入差距总体趋势96-99
  • 8.3.2 城乡收入差距结构趋势99-106
  • 8.3.3 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分析106-108
  • 8.3.4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人类发展的相关性108-115
  • 8.4 中国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与人类发展115-127
  • 8.4.1 行业工资差距的度量116-121
  • 8.4.2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及趋势121-126
  • 8.4.3 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与人类发展相关性的实证分析126-127
  • 8.5 居民地区收入分配差距与中国人类发展127-135
  • 8.5.1 中国居民收入地区差距的度量129-131
  • 8.5.2 中国人类发展与地区收入差距的相关性131-135
  • 8.6 调节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促进人类发展对策135-140
  • 8.6.1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中国人类发展的影响135-137
  • 8.6.2 调节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促进人类发展对策137-140
  • 第9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人类公平发展指数构建140-153
  • 9.1 基于公平正义理论指标体系构建原理140-142
  • 9.2 主成分分析法中国人类公平发展指数的构建142-153
  • 9.2.1 主成分分析方法介绍142-144
  • 9.2.2 数据来源及处理144-146
  • 9.2.3 模型数据处理及检验146-150
  • 9.2.4 结果分析150-153
  •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153-157
  • 10.1 结论153-156
  • 10.2 主要创新点156
  • 10.3 展望156-157
  • 参考文献157-165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65-166
  • 致谢1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力瑾;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朱明;吴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2期

3 霍景东,夏杰长;公共支出与人类发展指数——对中国的实证分析:1990—2002[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肖鹏;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5期

5 王亚芬;肖晓飞;高铁梅;;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6期

6 谢适汀,刘凤芹;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J];财经问题研究;1995年08期

7 谢勇,徐倩;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探源[J];城市问题;2003年05期

8 李立男;赵润泽;;大连市人类发展指数的测量与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张东辉,徐启福;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10 杨宜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会敏;基于指数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廖海亚;收入水平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王延明;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经济视域下的中国人类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58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a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