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回应进一步推动北京体育大学人才队伍建设,为北京体育大学教职工谋得更多福祉,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探索中国体育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律等多维度需求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对中国体育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及实现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探索: 在北京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理念方面,提出了应将实现教职工全面发展与服务学校战略并重;要淡化“管”,强化“理”;要淡化“人治”,强化“法治”;要敢于引入外力等工作理念。 在北京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方面,通过将现行的管理机制与理论化的管理机制进行对比,从北京体育大学的实际和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及外部环境出发,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基础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如何实现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从机制设计理念、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路径方法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北京体育大学战略规划管理机制、招聘录用机制、培训与开发机制、职业生涯管理机制、绩效管理机制、薪酬管理机制、奖惩管理机制、选拔晋升机制等八大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构想: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机制方面,在该项工作组织结构上,应该成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小组,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基本流程上,可从战略分解、问题确定、环境扫描、战略制定、战略评估等5个环节着手改进。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机制方面,要设立招聘工作专项经费和引进人才专项经费,加大招聘工作经费投入;做好人员是否空缺或需要补充的科学分析;充分利用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这两个主渠道;科学设计招聘程序;提高符合招聘条件人员的面试入选率;要加强考官培训,提高面试技能和技术水平;建立评估机制。重点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与开发机制方面,应加强对人员与绩效之间的差距并造成差距的原因分析和受训对象的培训需求分析;及早建立培训师资库,同时开展内部培训师培训;需要调动各相关业务部门和二级单位及教研室的培训积极性;应在传统的培训方法之外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在线学习系统和培训资料库;做好基础性培训和梯队培训;设置培训效果评估环节。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生涯管理机制方面,应组成北京体育大学职业发展委员会;建立教职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流程;开辟多条职业发展道路,提供多种职业变动的选择模式;抓好教职工职业生涯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管理;对高层次人才要重点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工作。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管理机制方面,做好绩效规划和计划分解;采用记录法、抽查法、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加强对教职工绩效评价的数据搜集;采取的主要评价方法可以归类为反馈评价法、述职评价和关键绩效指标法;建立健全跨学科学术团队绩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大师级人才重点培养对象绩效管理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薪酬管理机制方面,制定学校的薪酬原则和策略;做好职位分析和评价;开展市场薪酬调查;设计好薪酬水平和结构;及时实施与修正薪酬体系;建立健全跨学科学术团队薪酬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大师级人才重点培养对象薪酬管理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奖惩管理机制方面,建议分别制定北京体育大学教职工奖励办法和纪律处分办法,细化制度规定;规范表彰奖励管理统一归口职能;明确奖励层次和种类及称号;规范评选组织机构和程序;把表彰奖励及惩处结果与年底考核结果相挂钩;高层次人才和跨学科学术团队及青年教师给予重奖。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晋升选拔机制方面,捋顺各岗位所应归属的系列;完善规范专业技术岗、工勤技能岗被选拔晋升到管理岗的转换机制;细化管理岗系列内不同岗位类型的晋升渠道;实行职员制度改革;分批次开展中层干部竞聘工作;着重做好聘任条件制定与审核,竞聘演讲与民主测评、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和会议讨论决定等四大工作环节;打破年龄、职称等界限,破格提拔使用;完善职称评审办法。 基于个案分析,提出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思考。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面,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各子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配套机制都要改革到位,使配套机制适应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方面,提出多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视角来进行工作分析,减少管理盲点,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机制问题。
【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 世界一流体育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 机制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07.4;G647.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1 绪论14-17
- 1.1 问题的提出14-15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5-17
- 1.2.1 推动北京体育大学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15
- 1.2.2 为北京体育大学教职工谋得更多福祉的需要15-16
- 1.2.3 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需要16
- 1.2.4 探索中国体育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律的需要16-17
- 2 文献综述17-26
- 2.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面的研究17-22
- 2.1.1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评述17-20
- 2.1.2 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评述20-22
- 2.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22-24
- 2.3 体育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24-25
- 2.4 北京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25-26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6-29
- 3.1 研究对象26-27
- 3.2 研究方法27-28
- 3.2.1 文献资料法27
- 3.2.2 专家访谈法27
- 3.2.3 田野调查法27-28
- 3.3 完成论文的技术路线28-29
- 4 分析与讨论29-91
- 4.1 相关概念的界定29-31
- 4.1.1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29
- 4.1.2 理念创新概念29-30
- 4.1.3 机制创新概念30-31
- 4.2 北京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现状31-39
- 4.2.1 北京体育大学基本情况31-32
- 4.2.2 人力资源基本情况32-37
- 4.2.3 入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情况37
- 4.2.4 北京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体制37-39
- 4.2.5 小结39
- 4.3 北京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理念创新探索39-83
- 4.3.1 北京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创新40-42
- 4.3.2 北京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机制创新42-45
- 4.3.3 北京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机制创新45-50
- 4.3.4 北京体育大学培训与开发机制的创新50-54
- 4.3.5 北京体育大学职业生涯管理机制的创新54-58
- 4.3.6 北京体育大学绩效管理机制的创新58-64
- 4.3.7 北京体育大学薪酬管理机制的创新64-71
- 4.3.8 北京体育大学奖惩管理机制的创新71-74
- 4.3.9 北京体育大学选拔晋升机制的创新74-83
- 4.4 北京体育大学战略目标实现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83-87
- 4.5 基于个案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思考87-91
- 4.5.1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内在联系的思考87-90
- 4.5.2 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的思考90-91
- 5 结论与建议91-94
- 5.1 结论91-92
- 5.1.1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需要理念创新91
- 5.1.2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需要机制创新91-92
- 5.1.3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有利于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92
- 5.1.4 人力资源管理各子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92
- 5.2 建议92-94
- 5.2.1 要以更大的勇气魄力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92-93
- 5.2.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机制的理论视角分析93
- 5.2.3 加强对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93-94
- 致谢94-95
- 参考文献95-101
- 附录101-102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10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笑珍;;中美一流大学人力资源结构与遴选标准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戴家干;从日本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看教师编制管理的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3 田阳;杨金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及启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4 迟旭东;对北京体育大学教师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潘永芝;章潮晖;张凯;;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师德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6 陈东;章柳云;;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师资管理现状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刘慧珍;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效果探讨——由个案透视出的问题[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2期
8 杨仁树;;高校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0年Z1期
9 徐玲;;关于加强高校学科梯队建设的若干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1期
10 赵堇;;改进高校工资核算,完善工资管理机制[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盼盼;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演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刘冠华;内蒙古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本芳;高等学校绩效工资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姜海如;中国公务员管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曾建权;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张志军;当代中国领导干部管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吕杰;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8 杨志兵;高等学校薪酬制度与薪酬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邢周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9年
10 关云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星;北京体育大学教师激励机制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王s
本文编号:260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6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