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9:09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和弘扬,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当我们回想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就不难发现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主体性问题重视不够,在教育方法上,较少的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实践和个性发展,而是片面强调教育者单向理论灌输。这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其主观目的和愿望是好的,没有遵循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使之无形的限制了人的个性发展,抹杀了人的主观思想,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且,受教育者由于处于受制于人的地位,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至于只会消极的适应环境,而不能独立自主的超越和创造环境。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与现代社会所需求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是不相符合的。要培养具有主体性的、充满人性活力的新世纪的人才,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指导下,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这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我国对于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下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极少有人问津,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主题和中心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内涵、特征以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的必要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基本措施,以期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更好的服务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本项研究的目的。 由于本研究所涉及的文献资料较为分散,因此本研究通过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下我国高校实施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从而总结出了在当前增强我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是必然选择。本文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而不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单一学科角度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另外还采用了系统分析的方法,遵循系统的整体相关性原理,全面地、综合地、准确地考查对象,以达到科学的认识对象,最佳化的处理问题的目的。 本研究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放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这一视野下进行界定,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概念更加全面,并且具有了人性化的色彩,此外,本研究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探讨,以上这些有可能是创新之处。同时,本研究在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所应当遵循的原则时,提出了民主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等等,这有可能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此外,本研究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建的措施时,提出要重视受教育者的成长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平等对话,这有可能是创新之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人学思想 高校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导言12-18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的目的12
  • 1.1.2 研究的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5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3-14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4-15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5-16
  • 1.3.1 研究思路15-16
  • 1.3.2 研究方法16
  • 1.4 研究特色与可能创新之处16-18
  • 1.4.1 研究特色16-17
  • 1.4.2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17-18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18-24
  • 2.1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中心内容18-19
  • 2.1.1 人的需要、创造性劳动和社会关系的统一18
  • 2.1.2 人类社会、群体和个人三者的统一18
  • 2.1.3 人的应有、人的现有和扬弃的现有的统一18-19
  • 2.1.4 个人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19
  • 2.1.5 人的主体性和客观制约性的关系19
  • 2.2 从马克思人学角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条件分析19-21
  • 2.2.1 有利条件19-21
  • 2.2.2 不利因素21
  •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指导21-24
  • 2.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个人的需要、创造性劳动和社会关系的统一21-22
  • 2.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人类社会利益的统一22
  • 2.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个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22
  • 2.3.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主体性和客观制约性的关系22-24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基础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定位24-30
  • 3.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24-27
  • 3.1.1 主体性的含义、特征与实质24-26
  • 3.1.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及主体性26-27
  • 3.2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基础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体现27-30
  • 3.2.1 以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接受能力为立足点27-28
  • 3.2.2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28-29
  • 3.2.3 以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主体际师生关系为基本特征29-30
  • 第四章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基本要求30-37
  • 4.1 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育观念,正视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30-32
  • 4.1.1 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30-31
  • 4.1.2 关注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31
  • 4.1.3 重视受教育者的成长环境31-32
  • 4.1.4 增强受教育者的个性实践32
  • 4.2 坚持民主性和实效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体素质32-34
  • 4.2.1 锻造职业道德32-33
  • 4.2.2 提升心理素质33
  • 4.2.3 强化业务能力33
  • 4.2.4 健全知识结构33
  • 4.2.5 培养现代思维模式33-34
  • 4.3 坚持疏导性和启发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性34-37
  • 4.3.1 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性与互动性35
  • 4.3.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与生活化35
  • 4.3.3 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35-37
  • 第五章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措施37-43
  • 5.1 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育观念37-38
  • 5.1.1 确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辨证统一的“双主体”观37
  • 5.1.2 确立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37-38
  • 5.1.3 确立规范灌输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任务观38
  • 5.2 利用多种形式开发教育载体38-39
  • 5.2.1 学生社团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39
  • 5.2.2 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载体39
  • 5.3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39-40
  • 5.3.1 摸清、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39-40
  • 5.3.2 从特殊性出发,探索工作途径40
  • 5.3.3 营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教育效果40
  • 5.3.4 坚持整体性和科学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40
  • 5.4 建立健全保障体系40-43
  • 5.4.1 人才保障41
  • 5.4.2 制度保障41
  • 5.4.3 物质保障41-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作者简介4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晶;交往方式变迁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60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6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