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9:13

  本文关键词: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义务教育省级统筹,是实现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路径选择。本研究以政府治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和统筹学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初步构建了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我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在分析我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借鉴部分国家及港台地区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对策建议。义务教育省级统筹是指省级政府对全省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的统一筹划的思路和方法。或者说,义务教育省级统筹是省级政府运用统筹方法促进本省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行为。影响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行政体制、义务教育管理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内容主要包括统筹全省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师资队伍、经费、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设施以及省域内相关主体责任划分。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机制包括省级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省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保障机制、协调沟通机制以及监督评估机制。从清末到民国及新中国成立至今,由于受当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义务教育统筹的主体、内容、实现统筹的机制及环境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义务教育统筹机制并未真正建立,义务教育省级统筹尚处于探索阶段。行政集权对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制约,省级政府义务教育统筹能力的有限性、方法论的滞后,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的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我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还存在包括主体权责不够明确、统筹机制和措施不够健全合理等问题。当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港台地区,都十分注重义务教育的省级统筹。在实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过程中,这些国家和地区一方面简政放权,即赋予省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发展规划,义务教育发展的人、财、物及制度等教育资源的配置的自主权并明确其相关责任,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在法律法规、教育规划、教育经费等方面也加大支持甚至是干预力度,同时还注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协调沟通,也十分注重省级政府与省级以下地方政府间的协调。进一步完善省级义务教育统筹,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改革和创新。首先,中央政府要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在义务教育发展中主要负责宏观调控及转移支付工作,省级政府应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主体。省级政府主要负责统筹全省的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师资队伍、经费和学校的教学设施,还应承担与中央政府及各部门、省级各部门、以及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工作。其次,必须理顺省级政府与中央各部委的关系。尽量减少因中央政府及相关部门与省级政府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政策失误,建立与教育部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常态化的协调沟通机制,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的互利合作关系和地方利益的表达、协商和平衡机制,完善现行宪法中的有关规定,抓紧研究制定中央与地方在行政管理领域的职责,分别制订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组织法,并建立对中央与地方权限争议的裁决机制。理顺省委系列的组织部,以及隶属于省政府的编制办、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改委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解决好教师的编制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和义务教育校长的任免问题、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包括省级转移支付的问题等。第三,理顺省级政府与市、州、县的关系。义务教育省级统筹过程中一方面要防止省级政府统得过多、统得过死,按照政府治理变革的要求,适当下放权力,充分发挥地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就是要明晰市、州、县政府的具体责任和权力边界。市、州、县政府应该成为省级统筹机构的可靠的“信息源”,成为忠实的政策响应者和执行者,成为省级统筹机构与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的“联络员”,并作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监督员’第四,科学构建义务教育资源省级统筹的机制。包括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法律保障机制、义务教育省级统筹主体的责任机制及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协商会商机制、专家咨询机制、绩效评价及反馈机制、问责机制和监督机制。
【关键词】:义务教育 省级统筹 统筹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522.3
【目录】:
  • 研究的创新点6-11
  • 中文摘要11-13
  • ABSTRACT13-16
  • 1 绪论16-35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6-20
  • 1.1.1 选题背景16-19
  • 1.1.2 研究意义19-20
  • 1.2 文献综述20-28
  • 1.2.1 国内研究综述20-23
  • 1.2.2 国外研究综述23-28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28-33
  • 1.3.1 研究思路28-31
  • 1.3.2 研究方法31-33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33-35
  • 1.4.1 研究内容33-34
  •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34-35
  • 2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相关理论35-76
  • 2.1 概念界定及相关概念辨析35-46
  • 2.1.1 概念界定36-40
  • 2.1.2 相关概念辨析40-46
  • 2.2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理论基础46-58
  • 2.2.1 政府治理理论46-50
  • 2.2.2 公共产品理论50-53
  • 2.2.3 教育公平理论53-56
  • 2.2.4 统筹学的相关理论56-58
  • 2.3 影响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因素58-65
  • 2.3.1 教育行政体制59-61
  • 2.3.2 义务教育管理的纵向结构61-63
  • 2.3.3 义务教育管理的横向结构63-65
  • 2.4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目标与基本原则65-67
  • 2.4.1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目标65-66
  • 2.4.2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基本原则66-67
  • 2.5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主体、内容及机制67-76
  • 2.5.1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主体68-70
  • 2.5.2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内容70-73
  • 2.5.3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机制73-76
  • 3 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历史渊源76-89
  • 3.1 清末义务教育省级管理考察76-79
  • 3.1.1 清末义务教育的萌芽阶段76-77
  • 3.1.2 清末义务教育管理的主体、内容及机制77-79
  • 3.1.3 清末义务教育省级管理的特征79
  • 3.2 民国义务教育省级管理考察79-82
  • 3.2.1 民国义务教育的推进阶段79-80
  • 3.2.2 民国义务教育管理的主体、内容及机制80-82
  • 3.2.3 民国义务教育省级管理的特征82
  • 3.3 新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管理考察82-86
  • 3.3.1 1949-1976年义务教育省级管理的探索发展阶段82-84
  • 3.3.2 1977-1985年义务教育省级管理从发展到普及的过渡阶段84-85
  • 3.3.3 1986-2005年义务教育省级管理的全面普及阶段85-86
  • 3.4 新中国义务教育从省级管理到省级统筹86-89
  • 4 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现状分析89-113
  • 4.1 加强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总体格局正在形成90-92
  • 4.2 省级人民政府的统筹主体地位基本确立92-94
  • 4.3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机制构建初见成效94-96
  • 4.4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环境不断改善96-97
  • 4.5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省级统筹得到重视97-101
  • 4.6 教师队伍建设省级统筹明显加强101-103
  • 4.7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应对了有关热点难点问题103-104
  • 4.8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区域差异缩小104-113
  • 5 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113-128
  • 5.1 义务教育省级政府统筹存在的主要问题113-125
  • 5.1.1 义务教育省级政府统筹责权不够明晰113-115
  • 5.1.2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机制不够完善115-116
  • 5.1.3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省级统筹差异性大116-120
  • 5.1.4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省级统筹力不足120-122
  • 5.1.5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省级统筹需加强122-125
  • 5.2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的归因分析125-128
  • 5.2.1 我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还处于探索阶段125-126
  • 5.2.2 行政集权对义务教育省级统筹有一定制约126
  • 5.2.3 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统筹能力有限126-127
  • 5.2.4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方法论滞后127-128
  • 5.2.5 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128
  • 6 部分国家与地区义务教育省(州)统筹的主体、内容及策略128-151
  • 6.1 美国义务教育统筹分析129-132
  • 6.1.1 美国义务教育统筹的主体和内容129-130
  • 6.1.2 美国义务教育经费及师资统筹的策略130-132
  • 6.2 法国义务教育统筹分析132-135
  • 6.2.1 法国义务教育统筹的主体和内容132-133
  • 6.2.2 法国义务教育经费及师资统筹的策略133-135
  • 6.3 德国义务教育统筹分析135-137
  • 6.3.1 德国义务教育统筹的主体和内容135-136
  • 6.3.2 德国义务教育经费及师资统筹的策略136-137
  • 6.4 芬兰义务教育统筹分析137-140
  • 6.4.1 芬兰义务教育统筹的主体和内容137-138
  • 6.4.2 芬兰义务教育经费及师资统筹的策略138-140
  • 6.5 印度义务教育统筹分析140-144
  • 6.5.1 印度义务教育统筹的主体和内容140-142
  • 6.5.2 印度义务教育经费及师资统筹的策略142-144
  • 6.6 港台地区义务教育统筹的主体、内容及策略144-148
  • 6.6.1 香港义务教育统筹分析144-146
  • 6.6.2 台湾义务教育统筹分析146-148
  • 6.7 部分国家与地区义务教育省(州)统筹的共性特点148-151
  • 7 完善我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对策建议151-164
  • 7.1 科学界定义务教育省级统筹主体的权责152-153
  • 7.2 理顺义务教育各相关部门的关系153-155
  • 7.3 扩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的权力155-156
  • 7.4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机制156-162
  • 7.4.1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法律保障机制156-157
  • 7.4.2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省级统筹主体的责任机制157-158
  • 7.4.3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问责机制158-159
  • 7.4.4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协商会商机制159-160
  • 7.4.5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的专家咨询机制160
  • 7.4.6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监督机制160-161
  • 7.4.7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省级统筹绩效的评价及反馈机制161-162
  • 7.5 提升义务教育省级统筹主体的统筹素质162-163
  • 7.6 学习借鉴部分国家和地区有效做法和经验163-164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164-166
  • 附录1 《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访谈提纲(一)166
  • 附录2 《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访谈提纲(二)166-167
  • 附录3 《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访谈提纲(三)167
  • 附录4 《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访谈提纲(四)167-168
  • 附录5 《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访谈提纲(五)168
  • 附录6 《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访谈提纲(六)168-169
  • 附录7 义务教育省级统筹调查问卷(校长卷)169-172
  • 主要参考文献172-179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179-180
  • 后记180

  本文关键词:中国义务教育省级统筹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60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3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