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9:14

  本文关键词: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体系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无论是基于小学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还是对于小学生接受平等的教育,给予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都显得十分必要。然而,目前我国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体系建设尚未获得应有的重视,入职支持出现狭隘化、随意化、统一化的现象。由于缺少完整的入职支持体系,小学初任教师基本是在“试误”中“自然成熟”或在“青蓝工程”中“师徒式”成长,其结果常常是以牺牲小学初任教师的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代价。 论文沿着小学初任教师的“现实状况——入职支持——体系构建——区域研究——行动反思”的逻辑线索,采用了观察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运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2个区、28所小学、179名小学初任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3位教育行政部门领导、8位小学校长和2位特级教师进行了访谈,对3名小学初任教师进行了定期追踪观察,获得了小学初任教师入职需求、入职适应和入职支持状况的第一手材料,为支持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现实基础。揭示出小学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的规律:入职适应随时问的变化而发展,其发展是非直线、非匀速的变化过程,教育教学适应、人际适应和心理适应程度不一,各自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点,并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性。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两个层面进行了一年多的尝试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小学初任教师的好评。同时运用文献法,对国外初任教师的入职支持体系建设进行分析,对其支持政策、支持主体、支持体系结构、运行机制及其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我国的支持体系建设进行了历史的回顾,剖析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拓宽了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体系建设的视野。 论文从未来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和初任教师的专业化角度,提出:小学初任教师是“潜在的变革力量”;小学初任教师的成长不应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和学校的单独行为,而应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对象。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提出对小学初任教师的入职支持是一种投资,一种发展性投资,不仅要解决现实的困惑,还应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完整的入职支持体系建设能确保其专业成长的可持续性。针对我国目前“零敲碎打”式的入职支持,论文基于内外二维,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教育研究机构、学校四个主体,构建了“二维三层四主体”入职支持体系模型,并提出:政府是决策主体、教育行政部门是管理主体、教师教育机构和教育研究机构是实施主体、学校是保障主体,明确了主体的任务。依据小学初任教师的总体需求和阶段需求,沿着“整体布局、依次推进、逐步提高”的思路,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入职支持内容,为入职支持行动质量和效果提供了保障。 通过区域行动研究,提出小学初任教师的入职支持体系的建设和运行需要更新观念、政府统筹、机构联手、加大投入、健全制度、循序渐进、督导保障,同时小学初任教师要主动发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初任教师 入职适应 入职支持 支持体系 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25.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导论9-31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9-16
  • (一) 问题的提出9-15
  • (二) 研究意义15-16
  • 二、本研究主要概念的说明16-18
  •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8-27
  • (一) 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相关研究18-22
  • (二) 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相关研究22-26
  • (三) 关于该课题研究的分析26-27
  • 四、研究的目标、思路与方法27-29
  • (一) 研究目标27
  • (二) 研究思路27-28
  • (三) 研究方法28-29
  • 五、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29-31
  • (一) 本研究的创新29-30
  • (二)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改进办法30-31
  • 第一章 现实状况:小学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的调查分析31-48
  • 一、小学初任教师的认识:潜在的变革力量31-36
  • (一) 小学初任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主力32-33
  • (二) 小学初任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导33-34
  • (三) 小学初任教师是自我发展的主体34-36
  • 二、小学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36-48
  • (一) 小学初任教师教学适应状况及特征分析36-43
  • (二) 小学初任教师人际适应状况及特征分析43-45
  • (三) 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压力状况及特征分析45-48
  • 第二章 问题剖析:小学初任教师入职适应中的问题分析48-69
  • 一、小学初任教师入职适应存在的问题48-58
  • (一) “不爽”的人际交往48-52
  • (二) “不畅”的教育教学52-57
  • (三) “不安”的心理体验57-58
  • 二、小学初任教师入职适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58-69
  • (一) 小学初任教师自身职业素养的缺乏59-62
  • (二) 外部对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的缺位62-69
  • 第三章 中外比较:入职支持是初任教师培养的共同经验69-94
  • 一、国外初任教师入职支持的比较69-79
  • (一) 美国初任教师的入职支持69-72
  • (二) 英国初任教师入职支持72-76
  • (三) 日本初任教师入职支持76-79
  • 二、我国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的经验79-91
  • (一) 我国小学初仟教师入职支持的演变与发展80-85
  • (二) 我国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的经验85-91
  • 三、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的经验及启示91-94
  • 第四章 理论探索: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体系的构建94-130
  • 一、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94-97
  • (一) 教育生态理论94-95
  • (二) 职业适应理论95-96
  • (三) 教师职业生涯阶段理论96-97
  • 二、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体系的模型建构97-102
  • 三、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体系的主体结构102-114
  • 四、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的内容体系114-127
  • (一) 入职支持体系内容的来源114-119
  • (二) 入职支持体系内容的设计原则119-120
  • (三) 入职支持的内容体系120-127
  • 五、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体系的建设策略127-130
  • 第五章 区域实践:基于南通市开发区的行动研究130-150
  • 一、行动主体的基本情况130-131
  • 二、入职支持行动的设计131-133
  • 三、入职支持行动的实施133-144
  • (一) 中观层面:南通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的行动举措133-137
  • (二) 微观层面: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的行动举措137-144
  • 四、入职支持行动的效果144-150
  • (一) 中观层面的支持效果144-146
  • (二) 微观层面的支持效果146-150
  •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150-160
  • 一、结论150-156
  • 二、思考156-160
  • 结语160-162
  • 附录162-180
  • 参考文献180-19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92-193
  • 后记193-1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英美;日本新任教师研修制度的现状——以日本德岛县为个案[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2 许明;;英国教师教育专业新标准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3 李英;陈时见;;新西兰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基本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4 马克斯·范梅南;;教育敏感性和教师行动中的实践性知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5 王红梅;;小学新教师入职适应性调查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6 李香云;李炳煌;;校本教研:初任教师专业成长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7 孟洁;新教师入职培训新途径的探索和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8 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9 余源晶,洪明;英国推进教师早期专业发展的新举措——“入职档案”和“入职与发展档案”制度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10 姚红玉;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徐志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本文关键词: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支持体系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60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5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