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

发布时间:2017-03-25 17:04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达成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前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就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一种工作或活动。准确地说,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教学系统及其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制约条件,选择并确定教学实施方案的活动和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制定教学活动据以展开的实施方案,使得教学活动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和有效率地展开,直到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一名教师,都必须具有正确的教学设计观念,掌握综合的教学设计方法,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这是教师胜任其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教学设计属于人类设计活动的一种。设计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在开展一项较复杂的工作之前,进行系统分析、规划、决策、制定并形成工作方案的活动和过程。目的性、计划性、预先性、创造性和可见性是设计的共同特征。同时,设计活动也是一种理性活动。理性是人类特有的,在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一般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和推理能力。理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人类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在进行任何一项有目的的活动之前,或生产任何一件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之前,人们都需要综合考虑目的和主客观条件,根据掌握的客观规律,进行精心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活动或者制作方案。在这一过程中,理性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学设计也是一种理性活动。教学设计的理性即教学设计中的理性,是指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设计的目标,完成教学设计的任务,所运用和表现出来的认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由于教师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教学任务,需要进行更慎重的教学设计,更需要凭借理性的认识能力,对教学系统及其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凭借理性的推理和判断能力,选择并确定最终的教学方案。因此,教学设计的理性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活动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教学设计的理性,教学设计就难以顺利进行,教学方案就难以最终制定,教学也就难以顺利展开。 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设计理性往往呈现出矛盾的两方面:一方面是理性不足,不能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是理性的失当或理性的僭越,不能有效发挥教学设计理性的作用或任意夸大教学设计理性的作用。这种矛盾的造成固然有教师本身理性素养不足、理性能力有限的原因,但也与教师持有不正确的教学设计观有密切关系。中小学教师所持有的往往是一种绝对理性化的教学设计观,认为教学设计的作用是绝对的,只要凭借理性的作用,就可以进行完美的教学设计,对教学的方方面面、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行为,进行最优化的设定和安排,制定出完善详尽的教学方案,并且只要严格实施这个方案,就可以保证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标。这导致了教学设计方案越来越详尽,课件制作越来越精美,技术使用越来越熟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学设计的日臻完善并未带来教学质量的普遍的明显的提高,反而导致教学设计的日益程序化、技术化,教学活动的日益功利化、教条化。教学设计完全成为了一种工具和一种技术性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教学设计的理性与教学设计的限度问题进行研究,对当前教师的教学设计观进行反思和重构。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人类社会是由大大小小的系统构成的,有的系统简单,有的系统复杂。复杂系统具有和简单系统不同的复杂性表现,如非线性、无序性、不确定性、演化性、涌现性等,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对复杂系统的认识、预测和控制都极为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类以往的简单范式只能解决简单系统的认识、预测和控制问题。面对复杂系统,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指出,传统的简单范式不再适用,而应代之以复杂范式。教学系统是一个有众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所有复杂系统都具有的复杂性特征。教师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必须以复杂范式来认识它、分析它,进而合理地设计它。 另外,人类从来就不是纯粹理性的动物,而是理性与非理性相并存并且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的复杂动物。人类历史中数不清的设计杰作也从来都不是仅凭理性就可以完成的。理性有其作用范围,非理性也有其作用范围,二者是不可相互代替的,只能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心理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和设计学的创始人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Alexander Simon)教授指出,由于人的知识、经验是有限的,,人的认识和分析计算能力是有限的,人还具有主观的价值取向和目的性,人在做出决策前所能获得的必要信息也是有限的,因而,理性是有限的。因为理性的有限性,决策者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而不能做出最优化的决策。同样,教师由于其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其认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是有限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获得的必要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学设计的理性是有限理性而非绝对理性,教学设计因此也具有有限性。教学设计的限度在于教师理性能力的有限性和教学系统的复杂性,是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师本身的理性的有限性共同导致了教学设计的有限性并决定了教学设计的限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应追求永远无法达到的最优化方案,而应追求制定出相对满意的教学方案。 在认识到理性及教学设计的有限性和限度之后,教师应树立一种基于有限理性的教学设计观。基于有限理性的教学设计观简称有限理性教学设计观,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肯定教学设计及其理性的积极作用,又承认教学设计及其理性作用的有限性,在合理和充分发挥理性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发挥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理性和非理性各尽其能、协同作用,来完成教学设计的任务,制定出适合复杂的教学系统的相对满意的教学方案,并在执行教学方案时,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和敏感性,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而调整方案。教师应以这种有限理性观来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以复杂范式来分析和思考教学系统,并完成教学设计工作。这种有限理性教学设计观不论是对于提高教学设计质量,还是对于促进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培养并树立这种有限理性教学设计观,一方面,目前的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学校日常的教案检查评价制度,以及教学比赛评奖制度都需要做出一定改变;另一方面,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师本人也要在多方面做出努力。 本论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以期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设计观,提高教学设计工作的质量,并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论文的导论部分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对教学设计及其理性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论文的第一章是“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在概念界定部分,首先梳理了设计和教学设计的众多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定义;然后梳理了理性的概念,在对这些概念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理性定义,最后又提出了教学设计的理性这一基本概念的定义。在理论基础部分,笔者介绍了两个理论基础,一是复杂性理论,复杂性理论是研究复杂性问题的理论,论文首先介绍了复杂性科学的历史和特点,然后介绍了复杂性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莫兰提出的复杂范式及其原则,以及复杂性理论对复杂系统的各种复杂性表现的分析,最后,指出了该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二是西蒙的有限理性说,论文首先介绍了有限理性说的产生过程,然后介绍了有限理性说的主要内容,最后指出了该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意义。 论文的第二章是“教学设计的历史考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回顾,包括人类设计活动的起源和发展阶段,然后对人类设计活动及其发展进行了反思;第二部分首先对教学设计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然后对教学设计的历史发展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论文的第三章是“中小学教学设计的现状考察”,论文从两个角度对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设计现状进行了考察,一是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教案检查,了解了其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进行教学设计的行为特点;二是通过观看中小学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以此间接了解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情况。最后,对中小学教学设计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观念进行了剖析。 论文的第四章是“教学系统的复杂性与教学设计的有限性”,在对简单性和绝对理性进行反思批判的基础上,一是分析了教学系统以及教学系统的复杂性表现,二是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有限性的观点,分析了教学设计的有限性的意义,然后对教学设计的有限性表现进行了解析,最后讨论了教学设计的限度及其限定问题。 论文的第五章是“基于有限理性的教学设计观及其实现路径”,首先论述了有限理性教学设计观的含义、内容与意义,以及如何确立这种有限理性教学设计观,然后指出了这种有限理性观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所应遵循的四条原则,包括以相对满意为目标的原则、以科学而非经验为基础的原则、理性与非理性协同合作的原则,以及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统一的原则。 论文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说明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理性 有限理性 教学设计的限度 有限理性教学设计观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24
【目录】:
  • 中文摘要5-10
  • Abstract10-17
  • 导论17-36
  • 一、研究缘起17-22
  • 二、研究意义22-23
  • 三、研究综述23-34
  •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34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34-36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36-67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36-47
  • 一、设计与教学设计36-41
  • 二、理性与教学设计的理性41-47
  • 第二节 理论基础47-67
  • 一、复杂性理论47-62
  • 二、有限理性说62-67
  •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历史考察67-99
  • 第一节 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反思67-76
  • 一、人类设计活动的起源67-70
  • 二、人类设计活动的发展阶段70-75
  • 三、人类设计活动及其发展的反思75-76
  •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历史发展与反思76-99
  • 一、教学设计的历史发展76-88
  • 二、教学设计发展历史的反思88-99
  • 第三章 中小学教学设计的现状考察99-129
  • 第一节 对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及其结果分析99-111
  •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99-100
  •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100-101
  • 三、调查结果分析101-111
  • 第二节 中小学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与分析111-122
  • 一、观察目的与内容111-112
  • 二、观察对象与方法112-115
  • 三、观察结果分析115-122
  • 第三节 对中小学教学设计现状的反思122-129
  • 一、中小学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122-126
  • 二、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理性及观念的剖析126-129
  • 第四章 教学系统的复杂性与教学设计的有限性129-158
  • 第一节 对简单性和绝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29-137
  • 一、机械还原论的简单性和绝对理性的传统129-132
  • 二、机械还原论的简单性思想面临的复杂性考验132-133
  • 三、对绝对理性的反思和对有限理性的认识133-137
  • 第二节 教学系统的复杂性137-145
  • 一、教学系统及其构成137-140
  • 二、教学系统复杂性的表现140-145
  • 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有限性及其表现145-158
  • 一、教学设计的有限性的提出145-150
  • 二、教学设计的有限性的意义150-151
  • 三、教学设计的有限性表现151-153
  • 四、教学设计的限度及其限定153-158
  • 第五章 基于有限理性的教学设计观及其实现路径158-179
  • 第一节 基于有限理性的教学设计观及其意义158-163
  • 一、有限理性教学设计观的含义与内容158-161
  • 二、有限理性教学设计观的意义161-163
  • 第二节 有限理性教学设计观的确立163-170
  • 一、改革外界因素,形成对教师的正确引导163-166
  • 二、教师自身加强努力,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设计行为166-170
  • 第三节 有限理性观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原则170-179
  • 一、以相对满意为目标的原则170-171
  • 二、以科学而非经验为基础的原则171-173
  • 三、理性与非理性协同合作的原则173-176
  • 四、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统一的原则176-179
  • 结语179-181
  • 一、本研究的主要工作179
  • 二、本研究的不足179-180
  • 三、今后研究展望180-181
  • 附录181-189
  • 参考文献189-196
  • 致谢196-199
  • 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19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远超;汤淑云;;电子学档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案的设计[J];高教学刊;2015年09期

2 陈远超;汤淑云;;电子学档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案的设计[J];高教学刊;2015年11期

3 汤卉;陆以杉;王凤春;;《光纤光缆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方案的优化与实施[J];高教学刊;2015年17期

4 于倩;;美术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J];网友世界;2014年14期

5 古春艳;;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四个强化[J];中学时代;2014年24期

6 尉家松;;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67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5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