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15:15

  本文关键词: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科生教育质量堪忧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与学的各个方面。教学中,不仅要知道学生“如何学”,还要知道教师“如何教”。本研究以学习科学中知识建构、概念转变等具有影响力的理念为依托,通过调查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探索影响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各因素间的关系而首先了解学生“如何学”。其次,利用学习科学中用来研究和设计新学习环境的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设计教学策略实施方案,并以教师的身份开展行动研究,运用量化以及现象描述分析、个案追踪等质性结合的方法分析教学策略实施的效果,探讨教师“如何教”。最终,通过修正教学策略方案,达到促进本科生深层学习的目的。本研究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一、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全面学习观旨在强调知识的建构与应用,在深层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先导作用。教学体验在深层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学生的教学体验,完成于包括教学创新、教学参与和教学评价等要素构成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深层学习动机和元认知能力在深层学习过程中起到了中介调节作用。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将促进学生采用深层学习策略。深层学习策略是深层学习过程的中介变量,对学习结果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经历了深层学习过程,学习收获增加,学习负担降低,将有助于提高学习结果体验。二、以“生成性”学习为教学过程导向,运用语义网络建模“搭桥”进行知识建构,完成概念转变。教学既要以学生现有的建构水平为基础,同时也要为促进学生建构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借助被称为“搭桥”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去除“迷思”概念,有效地促进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从而进行领域知识建构,完成概念转变。“搭桥”使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包括笔记流、概念图、协同建构等语义网络建模方式。三、以“活动理论”为教学设计框架,在情境脉络中设计教学。活动理论关注的是学习者参与的活动、他们在活动中使用的工具的本质、活动中合作者的社会关系和情境化的关系、活动的目的和意图以及活动的客体或结果。促进本科生深层学习的教学设计要以活动理论为框架进行,包括分析活动系统的成分、明确活动系统的意图、分析活动结构层次、分析活动系统的情境脉络几个方面。四、以"SOLO学习结果分类”为教学评价目标,为学生提供战略性的学习组织框架。利用SOLO学习结果分类设立教学评价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其在学习开始前所处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想要达到的学习阶段,从而帮助他们制定合适的学习期望;可以帮助教师思考如何设计教学任务以确保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再进行简单、肤浅的学习,而是进行关联结构层和扩展抽象层所需要的,更加复杂和困难的深层学习。五、以“基于设计的学习”为教学活动创设根本,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基于设计的学习”活动对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系统而言特别有效。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学习者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离散的事实或某个研究方法的特性方面,而是将内容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学习,从而能够形成对世界整体的认识,达到深层学习的目的。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一、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以行动研究证实教学策略方案能够促进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的转变。从“教”与“学”的关系审视学习过程,探索学生的学习机制,解读学习理论中的“黑箱”。二、整合多种研究方法拓展实证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型建构,探讨了因素间的影响路径关系。利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行动研究、现象描述分析、个案追踪等方法探索促进本科生深层学习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分析教学实施的效果。这种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揭示发生在表面现象下的深层影响机制,为开展“教”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思考。三、尝试将SOLO评价方法运用在大学教学中。本研究以具体的大学教学中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为例,详细列出了针对教学任务而设计的SOLO评价具体指标及对应的学习层次(浅层学习和深层学习)并分析了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深层学习 教学策略 本科生 浅层学习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2.4;G40-05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绪论13-24
  • 第一节 研究缘起13-16
  • 一、本人教学经历的反思13-14
  • 二、顺应《教育规划纲要》的改革要求14-15
  • 三、学习科学的快速发展15
  • 四、理论到实践探索的需要15-16
  • 第二节 研究设计16-19
  • 一、研究对象16
  •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6-18
  • 三、研究思路18-19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9-22
  • 一、调查研究20
  • 二、基于设计的研究20
  • 三、行动研究20-21
  • 四、现象描述分析21
  • 五、个案追踪21-22
  • 第四节 研究意义22-24
  • 一、理论意义22-23
  • 二、实践价值23-24
  • 第二章 深层学习综述24-47
  • 第一节 概念界定24-36
  • 一、学习24-29
  • 二、深层学习29-36
  • 第二节 深层学习研究综述36-47
  • 一、国外研究状况36-42
  • 二、国内研究状况42-47
  • 第三章 深层学习的学习科学基础47-61
  • 第一节 教授主义弊端:深层学习萌生47-49
  • 一、教学目标的单一性47
  • 二、教学内容的封闭性47-48
  • 三、教学方式的静态化48
  • 四、教学评价的片面性48-49
  • 第二节 知识建构:深层学习知识状态49-52
  • 一、共同体知识增长49-50
  • 二、观念更新50-51
  • 三、了解与知晓51
  • 四、协作话语51-52
  • 第三节 概念转变:深层学习教学主旨52-57
  • 一、什么是概念转变52-53
  • 二、化解“迷思概念”53-55
  • 三、概念转变模型55-57
  • 第四节 大脑的学习:深层学习生理机理57-61
  • 一、脑与神经元57-58
  • 二、脑与压力58-61
  • 第四章 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61-95
  • 第一节 测量工具的开发61-85
  • 一、理论假设61-63
  • 二、“学习过程”量表的编制63-70
  • 三、“学习观”量表编制70-74
  • 四、“元认知能力”量表编制74-79
  • 五、“教学体验”量表编制79-82
  • 六、“学习结果体验”量表编制82-85
  • 第二节 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影响因素分析85-93
  • 一、“深层学习”过程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分析85-87
  • 二、“深层学习”过程各变量间的路径分析87-88
  • 三、“深层学习”过程各变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88-91
  • 四、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建构91-93
  • 第三节 总结93-95
  • 第五章 基于设计研究的本科生深层学习教学策略实施:过程的探索(一)95-123
  • 第一节 教学策略95-97
  • 第二节 促进深层学习的教学策略设计原则97-100
  • 一、教学策略须阐述学生的学习体验97-98
  • 二、教学策略须萌发激励学生的活动98-100
  • 第三节 设计背景100-102
  • 一、课程背景100-102
  • 二、研究对象背景102
  • 三、时间背景102
  • 第四节 教学实施第一阶段102-114
  • 一、评估学生先有学习经验102-104
  • 二、设计教学活动组成要素104-107
  • 三、设计教学活动层次107-109
  • 四、设计教学活动过程109-113
  • 五、设计教学活动评价113-114
  • 第五节 教学实施第一阶段的结果分析114-123
  • 一、学生的概念转变分析114-117
  • 二、学生的深层学习情况分析117-121
  • 三、学生的自我反思情况分析121-123
  • 第六章 对教学实施第一阶段的修正:过程的探索(二)123-139
  • 第一节 教学实施第二阶段123-126
  • 一、更具指向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123
  • 二、重新设计的教学活动“共同体”123-124
  • 三、细化的教学活动过程124-126
  • 第二节 教学实施第二阶段的结果分析126-139
  • 一、搭建语义网络完成知识建模126-134
  • 二、基于设计的学习过程促进深层学习134-136
  • 三、学习结果体验提升136-139
  • 第七章 结论139-151
  • 第一节 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的影响因素作用139-141
  • 一、全面学习观在深层学习过程中的先导作用139
  • 二、教学体验在深层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作用139-140
  • 三、深层学习动机和元认知能力在深层学习过程中的调节作用140-141
  • 四、深层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体验的促进作用141
  • 第二节 促进本科生深层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路径141-148
  • 一、以“生成性”学习为教学过程导向141-143
  • 二、以“活动理论”为教学设计框架143-144
  • 三、以“SOLO学习结果分类”为教学评价目标144-147
  • 四、以“基于设计的学习”为教学活动创设根本147-148
  • 第三节 研究启示148-151
  • 一、研究创新148-149
  • 二、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展望149-151
  • 参考文献151-167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167-168
  • 附录168-175
  • 后记175-176

  本文关键词: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72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