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握历史机遇、迎接现实挑战,在全球化浪潮中勇立潮头,推动并引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培养与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时代赋予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本文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主要围绕“界定相关概念、明确重要意义、剖析严峻挑战、确立建设原则、打造建设平台、构建运行机制”等六大方面展开。导论部分主要探讨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有关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研究概况,介绍了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厘定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等主要概念。第二章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向、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五个方面论证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三章剖析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包括: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等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形成的挑战;西方多元文化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冲击;宗教渗透与邪教组织破坏活动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构成的威胁;思想政治理论课去意识形态性倾向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观念淡化造成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缺失。第四章探讨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即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领导、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以人为本”原则、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与时俱进”原则、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兼容并蓄原则。第五章结合高校实际提出了打造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社团活动、校园媒体等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四大平台。第六章从建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防范机制、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应急机制、打造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保障机制等三大方面构建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运行机制。 本文在非传统安全的视野下研究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对于维护校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意义 挑战 原则 平台 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论10-23
- 一、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10-12
- 二、 研究现状12-20
- 三、 研究方法20
- 四、 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20-23
- 第一章 意识形态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23-35
-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概念考察23-31
- 第二节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及其相关概念界定31-35
- 第二章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35-55
- 第一节 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35-38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38-42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42-46
- 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向46-52
- 第五节 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52-55
- 第三章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55-76
- 第一节 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55-63
- 第二节 西方多元文化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63-69
- 第三节 宗教渗透与邪教组织的破坏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69-73
- 第四节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缺失73-76
- 第四章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原则76-97
- 第一节 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领导原则76-82
- 第二节 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以人为本”原则82-86
- 第三节 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与时俱进”原则86-91
- 第四节 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兼容并蓄原则91-97
- 第五章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平台97-113
- 第一节 课堂教育——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渠道97-101
- 第二节 校园文化——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着力点101-107
- 第三节 社团活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新阵地107-110
- 第四节 校园媒体——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大舞台110-113
- 第六章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运行机制113-125
- 第一节 建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防范机制113-116
- 第二节 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应急机制116-120
- 第三节 打造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保障机制120-125
- 结语125-129
- 参考文献129-13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138-139
- 后记139-1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中英;论国家文化安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钱海源;帝国主义的战略阴谋:在中国搞意识形态多元化[J];当代思潮;2000年04期
3 徐晓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社会思潮健康发展[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张媛媛;;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稳固地位的路径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3期
5 孙浩然;;宗教渗透与意识形态安全的理论透视[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6期
6 匡长福;;浅谈西方对华文化渗透的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5期
7 吴春年;曹燕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覃事太;吴长锦;;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12期
9 李春林;;中国文化安全战略浅议[J];国防科技;2007年06期
10 张爱丽;;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魏崇辉;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李咏梅;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郜付见;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4 韩健鹏;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2年
5 赵兴伟;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7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