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新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公共外交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30 08:43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阿拉伯国家开展的公共外交作为研究主题,尝试总结新中国对阿公共外交的历史沿革,论述我国对阿公共外交的主要实践机制并对其效果进行评析,分析并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提升其效果的方法路径。近年来,外交虚拟化、社会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各国政府对于通过多元化的公共外交实践与别国公众进行良性互动,进而影响其所在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制定和实践给予了高度重视。公共外交实践在我国历史上早已有之,而近年来我国学界对于公共外交的理论体系建设工作也方兴未艾,公共外交也被视为我国政府沟通外国民众,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提升本国文化吸引力与观念影响力,引导对象国舆论走向,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公共外交不同于政府间传统外交实践,是信息化社会形态下基于部分政府机构和政府体制外行为体间各个形式的社会互动构成的非传统外交模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以软实力理论、国家形象理论、话语权理论等内容作为公共外交研究的主要理论路径,外交、传播、战略管理、公共关系等范式往往也被单独或交叉用于公共外交的研究之中。本文则尝试以非传统外交理论为基础,融合国际关系理论中中国学派有关关系治理与道义构建的观点,阐...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理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关系、道义与公共外交
    第一节 公共外交概念界定
        一、对外交核心含义的理解
        二、对公共外交的界定
    第二节 关系治理与公共外交
        一、关系治理的核心指向:身份构建与观念认同
        二、优化关系治理是公共外交的基本出发点
    第三节 道义构建与公共外交
        一、道义构建的核心指向:信任产生与权力形成
        二、推动道义构建是公共外交的根本落脚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对阿公共外交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与沿革
        一、公共外交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二、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核心目标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对阿公共外交的发展
        一、破除认知坚冰,建立社会互动渠道(1949-1965)
        二、转变外事思路,推进关系过程发展(1966-1978)
        三、关注社会利益,丰富关系治理模式(1979-1990)
        四、寻求共同发展,树立道义担当形象(1991-2004)
        五、立足民心相通,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2004-至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对阿公共外交的实践机制与效果评析
    第一节 政府公关:躬身参与,协调关系,建立信任
        一、政府首脑的公共外交活动
        二、职业外交人员的公共外交活动
        三、通过对外援助开展的对阿公共外交
    第二节 媒体信息传播:设置议程,引导舆论,塑造形象
        一、以传统平面媒体为载体开展的对阿公共外交
        二、以广播电视媒体为载体开展的对阿公共外交
        三、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开展的对阿公共外交
    第三节 文化及教育交流:文化传播,思想沟通,增进认同
        一、通过国际汉语教育开展的对阿公共外交
        二、以文化产品为载体开展的对阿公共外交
    第四节 民间往来:广泛交往,多轨互动,传递友谊
        一、人民团体开展的对阿公共外交
        二、高校与智库开展的对阿公共外交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前我国对阿公共外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节 制约我国对阿公共外交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西强东弱"的世界舆论格局不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
        二、"威胁认知"和"责任认知"制约国家理念的传播
        三、文化差异与观念壁垒有碍于中阿"心灵空间"的建设
    第二节 制约我国对阿公共外交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制约对阿公共外交引导力提升的因素:理念与战略
        二、制约对阿公共外交传播力提升的因素:组织与投入
        三、制约对阿公共外交影响力提升的因素:质量与效果
        四、制约对阿公共外交公信力提升的因素:国家治理与危机应对能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阿公共外交的转型
    第一节 地区战略环境变化与对阿公共外交选择
        一、阿拉伯世界地区战略环境的变化与走向
        二、公共外交应当成为实现中阿"共建"与"联通"的重要抓手
    第二节 "命运共同体"视阈下我国对阿公共外交的转型
        一、"命运共同体"思想:关系治理与道义构建的有机结合
        二、"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导下的对阿公共外交转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进一步提升对阿公共外交效果的若干思考
    第一节 完善对阿公共外交战略
        一、把握原则
        二、明确目标
    第二节 夯实对阿公共外交基础
        一、加大战略投入,加强政策支持
        二、鼓励社会参与,推进官民共进
        三、拓展传播渠道,健全长效机制
    第三节 提升对阿公共外交质量
        一、丰富实践模式,重视绩效分析
        二、正确认识受众,坚持按需传播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产品质量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 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普京时代俄罗斯公共外交政策评析[J]. 谢晓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6(03)
[2]新时期日本公共外交探析[J]. 赵华,杨夏鸣.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5(03)
[3]阿拉伯媒体视域中的“一带一路”——兼谈中国对阿媒体公共外交[J]. 陈杰,徐沛雨.  回族研究. 2015(03)
[4]中央媒体智库建设与公共外交:现状与愿景[J]. 黄超.  公共外交季刊. 2015(02)
[5]宗教是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资源[J]. 何亚非.  公共外交季刊. 2015(01)
[6]公共外交的“高政治”探讨:权力运用与利益维护[J]. 周鑫宇.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02)
[7]新时期俄罗斯外交转型中的软实力政策调整[J]. 刘莹,关海庭.  东北亚论坛. 2015(01)
[8]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的中国对阿媒体交流[J]. 陈杰.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4(05)
[9]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公共外交:实践与评估[J]. 余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10]跨文化传播理论模式中的公共外交[J]. 谭峰.  公共外交季刊. 2013(04)



本文编号:3169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69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