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塑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15: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塑造,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就是指从中国共产党内那些最有影响、最有威望、最有经验的先进党员中所选拔出来的、担任党内最重要职务的人们(即那些被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一个比较稳定的领导集团,其实际承担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方法的指导、经验的总结、理论成果的构建、实践的监管和偏差的纠正等的多项历史重任,在马克主义中国化主体层级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发挥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党的领袖人物、领导核心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代表。领袖主体作为党的最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其相对应的组织表现形态就是我们常说的“党的中央组织”或“党中央”。党中央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中枢组织和全国性的领导机关,拥有着一个统一而完整的组织体系结构,实际包括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以及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按照党的各项法规,经过选举后所构建起来的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其他中央组织机构,这些组织正是领袖主体实现其自身核心作用的重要实践平台。因此,能否将党内“最有威信、...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
    三、研究框架及重难点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相关问题理析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概念界定
        (一)主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组织层级
        (一)中央委员会
        (二)中央政治局
        (三)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塑造的相互关系
        (一)领袖个人与领袖主体
        (二)领袖主体与政党主体
        (三)领袖主体与人民群众主体
        (四)领袖主体与理论工作者主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塑造的历史轨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塑造的准备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为领袖主体塑造准备了组织条件
        (二)党在国民革命中领导地位的形成为领袖主体塑造准备了政治条件
        (三)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探索为领袖主体塑造准备了理论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塑造的开启与困局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启了领袖主体塑造的伟大进程
        (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兴起推进了领袖主体塑造核心力量的形成
        (三)“左”倾教条主义统治的形成使领袖主体的塑造深陷困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塑造的转折与推进
        (一)遵义会议成为领袖主体的塑造从困局到重塑的重大转折
        (二)红军北上战略大转移的胜利实现了领袖主体的艰难重塑
        (三)国内和平局面的形成推进了领袖主体的全新塑造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塑造的展开与完成
        (一)全面抗战的实现奠定了领袖主体塑造的基本格局
        (二)延安整风运动推动了领袖主体塑造的全面展开
        (三)中共七大的召开标志着领袖主体塑造的正式完成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塑造的主要平台
    一、统一战线是领袖主体塑造的政治平台
        (一)工农民主联合战线对领袖主体塑造的作用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领袖主体塑造的作用
        (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对领袖主体塑造的作用
    二、武装斗争是领袖主体塑造的军事平台
        (一)土地革命战争对领袖主体塑造的影响
        (二)抗日民族战争对领袖主体塑造的影响
        (三)全国解放战争对领袖主体塑造的影响
    三、党的建设是领袖主体塑造的组织平台
        (一)农村游击战争条件下党的建设对领袖主体塑造的意义
        (二)全民族抗战条件下党的建设对领袖主体塑造的意义
        (三)夺取全国政权条件下党的建设对领袖主体塑造的意义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塑造的创新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塑造的理论成果
        (一)领袖主体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开创与发展
        (二)领袖主体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阐述与形成
        (三)领袖主体对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和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塑造的制度成果
        (一)领袖主体对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的确立和实践
        (二)领袖主体对抗日民主政权制度的探索和创新
        (三)领袖主体对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创造与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塑造的实践成果
        (一)领袖主体对中国革命战略大转变的推动和完成
        (二)领袖主体对全民族抗战的发动和全国抗战的坚持
        (三)领袖主体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推进和最终胜利的实现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塑造的当代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领袖主体塑造的思想基础
        (一)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旗帜是领袖主体塑造的思想标识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领袖主体塑造的思想依归
        (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领袖主体塑造的思想方向
    二、遵循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是领袖主体塑造的政治基础
        (一)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是领袖主体塑造的政治前提
        (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是领袖主体塑造的政治要求
        (三)践行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是领袖主体塑造的政治特点
    三、加强和巩固党的各级组织是领袖主体塑造的组织基础
        (一)正确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是领袖主体塑造的组织制度
        (二)树立和维护党的领导集体中的核心是领袖主体塑造的组织核心
        (三)加强和改善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是领袖主体塑造的组织保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初步形成[J]. 闻君宝,田克勤.  思想理论教育. 2017(09)
[2]抗日战争的发动、坚持与毛泽东在全党核心地位的确立[J]. 闻君宝,田克勤.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6)
[3]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J]. 田克勤,李婧.  山东社会科学. 2016(08)
[4]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线的几点认识[J]. 田克勤,李婧.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01)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研究[J]. 邓伯军,谭培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5(06)
[6]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多维思考[J]. 田克勤,童贤东.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5(06)
[7]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研究的认识和思考[J]. 田克勤,张泽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5(01)
[8]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条件的形成[J]. 陈剑敏.  文史博览(理论). 2015(09)
[9]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的“共同主题”[J]. 陈蕙,韦日平.  理论建设. 2015(04)
[10]遵义会议历史地位的再认识[J]. 田克勤.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02)



本文编号:3172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72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9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