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隔代教养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06 17:46
  在当今中国,由祖辈协同父辈共同养育孙辈的“隔代教养”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类型的隔代教养方式打破了以父母为核心的家庭权力结构,也改变了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本研究试图对隔代教养家庭中祖辈的教养方式、祖孙关系、祖孙互动行为等内容进行分析,以考察隔代教养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此外,研究也根据实验干预的结果对隔代教养中祖辈的教养方式和祖孙互动行为提出了参考性建议。本研究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两项研究(研究1和研究2),考察家庭结构及其他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其中,研究1以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中的图形任务和多用途任务为测试材料对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做了测评,以自编的小学生隔代教养现状调查问卷采集了儿童的家庭环境信息,考察了隔代教养与儿童创造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2同样以儿童的创造力得分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父母教育期望等因素为自变量,考察了核心家庭和三代家庭两种不同家庭结构中父母对待孩子的情感、态度、行为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1的结果表明:隔代教养对儿童的创造力有负面影响。与没有祖父母的家庭相比,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尤其是在祖父母为主的家庭...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问题的提出
    1 创造力理论
        1.1 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
        1.2 创造力成分模型
        1.3 创造力系统理论
        1.4 创造力投资理论
        1.5 创造力发展理论
        1.6 社会文化模型与理论
    2 家庭因素影响儿童发展的相关理论
        2.1 资本的代际传递理论
        2.2 家庭资源投资理论
    3 隔代教养研究述评
        3.1 隔代教养的概念
        3.2 隔代教养的研究现状
        3.3 隔代教养背景下的家庭资本转移与家庭资源投资
    4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框架
        4.1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4.2 本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家庭结构等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
    1 研究1家庭结构与儿童创造力表现的关系
        1.1 引言
        1.2 研究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2 研究2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儿童创造力表现的关系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儿童对祖辈/父辈互动方式和内隐态度的差异,及祖辈权力感对儿童创造力表现的影响
    3 研究3 父辈、祖辈与儿童互动方式的差异比较及其对儿童创造力表现的影响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4 研究4 儿童对父辈和祖辈的一般内隐态度、创造力内隐态度的差异比较及其与儿童创造力表现的关系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5 研究5 祖辈一般权力感与儿童创造力表现的关系
        5.1 引言
        5.2 研究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祖辈互动方式、权力感变化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
    6 研究6 祖辈互动方式变化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
        6.1 引言
        6.2 研究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7 研究7 祖辈权力感变化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
        7.1 引言
        7.2 研究方法
        7.3 结果
        7.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讨论与结论
    1 总讨论
        1.1 研究小结
        1.2 祖辈教养方式、互动行为影响儿童创造力表现的路径分析
        1.3 对隔代教养家庭中祖辈参与儿童教养的建议
    2 研究局限和展望
    3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父母权威问卷
    附录2-亲子关系量表(祖孙关系量表)
    附录3-TTCT图形补全任务举例
    附录4-AUT多用途任务举例
    附录5-研究3视频文本转录举例
    附录6-研究5一般权力感量表
    附录7-研究6Insight顿悟任务举例
    附录8-研究6故事生成任务案例
    附录9-研究7七巧板作品案例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父母对子女与情绪词联结的内隐态度及与情绪预测的关系:基于内隐联想测验(IAT)的发现[J]. 张颖,边玉芳.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12)
[2]融合视角下的西方创造力系统观[J]. 张亚坤,陈龙安,张兴利,施建农.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5)
[3]小学生家庭亲密度与学校归属感:心理素质和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J]. 赵占锋,张大均,刘广增,李冰冰,潘彦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6)
[4]动机对创造力的作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郝宁,汤梦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4)
[5]民办高校学生创造性倾向实证分析[J]. 郭二榕.  高等理科教育. 2017(02)
[6]我国都市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J]. 陆烨.  中国青年研究. 2016(12)
[7]城镇居民收入代际传递现象及其形成机制——基于2008年天津家庭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杨新铭,邓曲恒.  财贸经济. 2016(11)
[8]父代关系与代际收入流动:基于教育和就业的视角[J]. 陈琳,沈馨.  南方经济. 2016(05)
[9]母亲养育压力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影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 舒曾,贺琼,李晓敏,张晶,张月寒,方晓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3)
[10]祖辈共同养育背景下多重依恋关系及对幼儿社会-情绪性发展的影响[J]. 邢淑芬,梁熙,岳建宏,王争艳.  心理学报. 2016(05)

博士论文
[1]中国公共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 牟欣欣.辽宁大学 2018
[2]创作者信息对创造性观念评价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D]. 韩建涛.华东师范大学 2018
[3]评价在低权力与行为抑制关系中的作用[D]. 邓棉琳.华东师范大学 2018
[4]分裂型人格个体的创造性思维特征及其认知机制[D]. 王丽霞.华东师范大学 2017
[5]下属—领导依恋关系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D]. 杨琴.华中科技大学 2017
[6]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和自主性动机的关系模式[D]. 任菲菲.山东师范大学 2017
[7]特质情感和状态情感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D]. 李亚丹.西南大学 2016
[8]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 王美萍.山东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大学生对老年人的内隐态度、从事老年相关职业的意向及二者关系的研究[D]. 李笑.天津师范大学 2016
[2]积极情绪对创造性思维任务完成的影响[D]. 米雪.天津师范大学 2013
[3]依恋类型对现在和未来自我表征差异性的影响[D]. 刘畅.西南大学 2013
[4]情绪对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影响研究[D]. 潘仲君.苏州大学 2010
[5]上海、釜山两地幼儿关系自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D]. 陆文婧.上海师范大学 2009
[6]0-3岁儿童隔代教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刘海华.东北师范大学 2006
[7]祖父母教养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D]. 裴丽颖.山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72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72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