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备战里约奥运会年度训练安排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5 20:23
为提升我国女子竞走项目科学化训练水平,运用专家访谈法、测试分析法、跟踪观察法以及个案分析法等,以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备战里约奥运会年度训练安排为研究对象,对奥运年全年训练周期、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负荷安排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包括:(1)全年在双周期安排模式下,通过小周期的板块训练,实现全年训练负荷的平稳有序发展。(2)全年训练内容以专项有氧能力为核心,技术为关键,重视技术性小力量,强调有氧能力发展的同时提升技术能力,力量和速度训练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冬训初期力量训练占比大,夏训占比小,而速度训练安排相反。其中,一般准备阶段,以有氧能力和力量耐力为主,重视技术改进和完善;专门准备阶段,提升有氧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混氧能力,强调建立技术动力定型;比赛期注重有氧和混氧能力向比赛转化,突出稳定的技术能力。(3)全年训练手段安排方面,以大负荷量课为核心,大强度课为突破口,技术训练强调体能化、系统化以及技术与速度协调发展。其中,刘虹和切阳什姐注重功能性力量,技术训练强调整体技术协调能力。吕秀芝强调下肢力量,技术训练突出纠正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个人技术风格。(4)由刘虹和切阳什姐全年负荷安排可知,两位运动员常年...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里约奥运会选拔赛现场拍摄示意图??
?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备战里约奥运会年度训练安排研宄???中运动员因比赛环境(主要包括比赛地点的海拔高度、坡度、温度以及湿度等)、??比赛行进过程中能量消耗逐渐增大引起的疲劳以及比赛战术的运川等原因导致??运动员在全程不同阶段的比赛速度出现差异性。因此,为保证研究条件的-致??性,并根据三位运动员的比赛分段成绩,选取三位运动员的基础速度走和高速??走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如图5所示三位运动员的全程分段成绩表明,其最高速??度均出现在最后一圈,根据竞走规则规定主裁判有权在比赛最后100米时取消??运动员的比赛资格27;技术数据采集过程中拍摄机位摆设位置正值距离终点100??米的位置,且三位运动员在最后冲刺过程均未被判罚。由此说明,运动员最后??一圈100米处的高速走技术是运动员“竞技”与“竞速”完美结合的最佳动作??表现。因此,选収第20kit!最后100m处一个复步技术作为高速走技术分析对象。??从三位运动员的分段成绩图可知,刘虹除起走速度低于4:20以外,全程速度分??布变化幅度较小,可视为匀速走的速度模式。因此,根据其平均速度并结合运??动员行进距离,排除拍摄过程中运动员拥挤导致遮挡现象,选取第12公取的??个复步作为刘虹基础速度走技术分析对象。吕秀芝和切阳什姐两位运动员前10??公M速度变化幅度较大,第19公.甩由于体力不支导致非正常降速。W此,为f??保证研究对象的动作稳定性,结合运动0的平均速度和行进趴离,并排除扪摄??过程屮运动W拙挤导致遮挡现象,冋样选収第12公里的一个复步作为基础速度??技术进行分析对象。??4:00?|?4:05??4:05?'?4:124;124?144?14?4?14?
?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备战里约奥运会年度训练安排研宄???链挛缩紧张、延展性不足。根据机体的本体感觉、平衡觉和视觉等,为了保持??头部感受器的平衡,机体需自我调节腰腹核心以上力线,从而中和腰腹核心以??下生物力线失衡的状态。此外,长期重复该错误的动作模式导致腰部肌张力高,??腰骶部负担过重,代偿过多,代谢产物产生堆积,从而出现疼痛或僵硬不适。??國國??—_??...?...?"./?.._?.;..??:?i:;;!:r;,?■??图7三位运动员两大腿重叠技术示意图??由以上分析可知,三位运动员腾空规范性技术特征主要为基础速度走和高??速走头顶位移均较大且随着速度的增加呈现出递增趋势,刘虹和吕秀芝头顶位??移较大且基础速度走时表现出左、右不均衡的特点,而切阳什姐头顶位移较小??且均衡。总体特征来看,三位运动员基础速度走和高速走腾空时间同样伴随着??速度的增加呈现出递增趋势,基础速度走腾空时限均保持在合理时限内;而高??速走时刘虹和吕秀芝腾空时间均超过合理范围,切阳什姐高速走腾空时限仍然??保持在合理范围。三位运动员支撑腿离地时刻膝角均处于160°左右,而两大腿??重叠时膝角偏小且个体差异较大。刘虹和切阳什姐基础速度走和高速走两大腿??重叠时膝角较大,但与俄罗斯著名运动员卡尼斯金娜102.?7°的支撑腿离地时刻??膝角%比较而言仍存在较大差距。而吕秀芝两大腿重叠时膝角表现出明显的“后??撩”动作,给予裁判员明显的“跑”的动作表象,易导致腾空判罚。里约奥运??会中刘虹和吕秀芝均受到1次腾空警告判罚,而切阳什姐并未收到警告,上述??分析也再次证实刘虹和吕秀芝在腾空规范性技术方面仍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原训练环境对我国优秀混合泳运动员叶诗文和汪顺技术影响的个案分析[J]. 林洪,程燕,蒋川,韩照岐,李征艳,尤玲华,林薇薇,应春意,徐国义,朱志根,李雪刚,郑坤良,杨帆,沈赢,任飞. 中国体育科技. 2017(06)
[2]我国20km竞走项目优秀女子运动员技术运动学特征对比研究[J]. 李厚林,周晓龙,敬艳,高聪,孙婧纳,仝瑶瑶.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6)
[3]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竞走20 km冠、亚军技术对比研究[J]. 李厚林,谭正则,敬艳,高聪,周晓龙,仝瑶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10)
[4]优秀游泳运动员备战伦敦奥运会高原训练负荷及手段个案研究[J]. 韩照岐,林微微,梁慧子,徐国义,周超彦,张漓,尤玲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05)
[5]高水平个人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阶段的负荷变化特征[J]. 陈亮,李荣,刘成,田麦久.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6]运动训练生物学基础模型的演变——从超量恢复学说到运动适应理论[J]. 陈小平. 体育科学. 2017(01)
[7]刘虹备战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年度训练负荷结构特点分析[J]. 杨明,梁景超,王迪,史继祖,佟彤,付丽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6)
[8]刘虹竞走关键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 敬艳,刘建国,蒋纯金,黄鹂,吴佳贤,高聪.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6)
[9]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控制过程[J]. 周振华,冯树勇. 体育学刊. 2015(04)
[10]论赛前减量训练理论及其对竞技训练的策略[J]. 刘俊一.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5(02)
博士论文
[1]竞走运动的健身化改造与应用研究[D]. 张佳佳.北京体育大学 2015
[2]国家皮划艇队重点项目奥运基础年训练模式特征研究[D]. 余银.武汉体育学院 2015
[3]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成长过程不同阶段的训练特征研究[D]. 毛爱华.上海体育学院 2011
[4]中国优秀竞走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研究[D]. 敬龙军.北京体育大学 2010
[5]我国20公里优秀竞走运动员年度训练结构研究[D]. 胡好.北京体育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陕西女子竞走运动员12年准备期训练负荷的分析与研究[D]. 向婷.西安体育学院 2014
[2]我国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技术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许永波.西安体育学院 2014
[3]我国参加伦敦奥运会的女子竞走运动员备战期间的专项负荷分析[D]. 陈栋.北京体育大学 2013
[4]我国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竞赛技术特征及对后备人才培养的训练启示[D]. 王文军.西安体育学院 2013
[5]竞走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D]. 任贞玲.西南大学 2013
[6]对国家队高水平竞走运动员训练负荷安排的对比研究[D]. 马硕.北京体育大学 2012
[7]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优秀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技术现状和训练对策研究[D]. 王平.西安体育学院 2012
[8]十一届全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摆动技术的三维运动学研究[D]. 马晓娟.首都体育学院 2011
[9]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标准的研究[D]. 张效良.西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71015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里约奥运会选拔赛现场拍摄示意图??
?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备战里约奥运会年度训练安排研宄???中运动员因比赛环境(主要包括比赛地点的海拔高度、坡度、温度以及湿度等)、??比赛行进过程中能量消耗逐渐增大引起的疲劳以及比赛战术的运川等原因导致??运动员在全程不同阶段的比赛速度出现差异性。因此,为保证研究条件的-致??性,并根据三位运动员的比赛分段成绩,选取三位运动员的基础速度走和高速??走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如图5所示三位运动员的全程分段成绩表明,其最高速??度均出现在最后一圈,根据竞走规则规定主裁判有权在比赛最后100米时取消??运动员的比赛资格27;技术数据采集过程中拍摄机位摆设位置正值距离终点100??米的位置,且三位运动员在最后冲刺过程均未被判罚。由此说明,运动员最后??一圈100米处的高速走技术是运动员“竞技”与“竞速”完美结合的最佳动作??表现。因此,选収第20kit!最后100m处一个复步技术作为高速走技术分析对象。??从三位运动员的分段成绩图可知,刘虹除起走速度低于4:20以外,全程速度分??布变化幅度较小,可视为匀速走的速度模式。因此,根据其平均速度并结合运??动员行进距离,排除拍摄过程中运动员拥挤导致遮挡现象,选取第12公取的??个复步作为刘虹基础速度走技术分析对象。吕秀芝和切阳什姐两位运动员前10??公M速度变化幅度较大,第19公.甩由于体力不支导致非正常降速。W此,为f??保证研究对象的动作稳定性,结合运动0的平均速度和行进趴离,并排除扪摄??过程屮运动W拙挤导致遮挡现象,冋样选収第12公里的一个复步作为基础速度??技术进行分析对象。??4:00?|?4:05??4:05?'?4:124;124?144?14?4?14?
?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备战里约奥运会年度训练安排研宄???链挛缩紧张、延展性不足。根据机体的本体感觉、平衡觉和视觉等,为了保持??头部感受器的平衡,机体需自我调节腰腹核心以上力线,从而中和腰腹核心以??下生物力线失衡的状态。此外,长期重复该错误的动作模式导致腰部肌张力高,??腰骶部负担过重,代偿过多,代谢产物产生堆积,从而出现疼痛或僵硬不适。??國國??—_??...?...?"./?.._?.;..??:?i:;;!:r;,?■??图7三位运动员两大腿重叠技术示意图??由以上分析可知,三位运动员腾空规范性技术特征主要为基础速度走和高??速走头顶位移均较大且随着速度的增加呈现出递增趋势,刘虹和吕秀芝头顶位??移较大且基础速度走时表现出左、右不均衡的特点,而切阳什姐头顶位移较小??且均衡。总体特征来看,三位运动员基础速度走和高速走腾空时间同样伴随着??速度的增加呈现出递增趋势,基础速度走腾空时限均保持在合理时限内;而高??速走时刘虹和吕秀芝腾空时间均超过合理范围,切阳什姐高速走腾空时限仍然??保持在合理范围。三位运动员支撑腿离地时刻膝角均处于160°左右,而两大腿??重叠时膝角偏小且个体差异较大。刘虹和切阳什姐基础速度走和高速走两大腿??重叠时膝角较大,但与俄罗斯著名运动员卡尼斯金娜102.?7°的支撑腿离地时刻??膝角%比较而言仍存在较大差距。而吕秀芝两大腿重叠时膝角表现出明显的“后??撩”动作,给予裁判员明显的“跑”的动作表象,易导致腾空判罚。里约奥运??会中刘虹和吕秀芝均受到1次腾空警告判罚,而切阳什姐并未收到警告,上述??分析也再次证实刘虹和吕秀芝在腾空规范性技术方面仍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原训练环境对我国优秀混合泳运动员叶诗文和汪顺技术影响的个案分析[J]. 林洪,程燕,蒋川,韩照岐,李征艳,尤玲华,林薇薇,应春意,徐国义,朱志根,李雪刚,郑坤良,杨帆,沈赢,任飞. 中国体育科技. 2017(06)
[2]我国20km竞走项目优秀女子运动员技术运动学特征对比研究[J]. 李厚林,周晓龙,敬艳,高聪,孙婧纳,仝瑶瑶.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6)
[3]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竞走20 km冠、亚军技术对比研究[J]. 李厚林,谭正则,敬艳,高聪,周晓龙,仝瑶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10)
[4]优秀游泳运动员备战伦敦奥运会高原训练负荷及手段个案研究[J]. 韩照岐,林微微,梁慧子,徐国义,周超彦,张漓,尤玲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05)
[5]高水平个人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阶段的负荷变化特征[J]. 陈亮,李荣,刘成,田麦久.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6]运动训练生物学基础模型的演变——从超量恢复学说到运动适应理论[J]. 陈小平. 体育科学. 2017(01)
[7]刘虹备战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年度训练负荷结构特点分析[J]. 杨明,梁景超,王迪,史继祖,佟彤,付丽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6)
[8]刘虹竞走关键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 敬艳,刘建国,蒋纯金,黄鹂,吴佳贤,高聪.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6)
[9]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控制过程[J]. 周振华,冯树勇. 体育学刊. 2015(04)
[10]论赛前减量训练理论及其对竞技训练的策略[J]. 刘俊一.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5(02)
博士论文
[1]竞走运动的健身化改造与应用研究[D]. 张佳佳.北京体育大学 2015
[2]国家皮划艇队重点项目奥运基础年训练模式特征研究[D]. 余银.武汉体育学院 2015
[3]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成长过程不同阶段的训练特征研究[D]. 毛爱华.上海体育学院 2011
[4]中国优秀竞走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研究[D]. 敬龙军.北京体育大学 2010
[5]我国20公里优秀竞走运动员年度训练结构研究[D]. 胡好.北京体育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陕西女子竞走运动员12年准备期训练负荷的分析与研究[D]. 向婷.西安体育学院 2014
[2]我国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技术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许永波.西安体育学院 2014
[3]我国参加伦敦奥运会的女子竞走运动员备战期间的专项负荷分析[D]. 陈栋.北京体育大学 2013
[4]我国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竞赛技术特征及对后备人才培养的训练启示[D]. 王文军.西安体育学院 2013
[5]竞走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D]. 任贞玲.西南大学 2013
[6]对国家队高水平竞走运动员训练负荷安排的对比研究[D]. 马硕.北京体育大学 2012
[7]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优秀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技术现状和训练对策研究[D]. 王平.西安体育学院 2012
[8]十一届全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摆动技术的三维运动学研究[D]. 马晓娟.首都体育学院 2011
[9]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标准的研究[D]. 张效良.西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71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7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