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流动人口就业代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10:01

  本文关键词:流动人口就业代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流动人口大规模持续不断地从农村进入城市,是我国改革开发以来所发生的最重要人口现象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流动人口群体正在发生分化。上个世纪80、90年代进城务工的第一代流动人口正在逐步退出城市,作为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新型劳动群体—第一代流动人口的子女开始加入劳动大军并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当今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流动人口由于出生和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而具备了显著不同的个体人格特征。他们在迥然相异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下,不再是具有高度同质性的抽象群体,而是分化为在文化、观念和行为上都有着明显差别的两个亚群体。由于新生代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等自身特点,加之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完全平等的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尚未建成,养老、工伤、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欠完善等社会因素,使这些新生代流动人口处在极度不稳定的就业状态。 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城乡就业矛盾凸显的时期,在未来比较长的时期内,我国都将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流动人口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就业能力低,就业条件差,就业状况很不乐观。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加剧城乡差距,威胁社会稳定,阻碍城市化进城,最终会影响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流动人口就业是就业问题的关键。研究第一代流动人口与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就业差异不仅关系到这些流动人口自身的生计与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家计生委的数据分析,对流动人口的就业代际差异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需要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并对流动人口就业的历史演变过程及现状进行梳理与描述。其次,在对已有定量方法加以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定量指标,对流动劳动力在就业水平、结构、质量和稳定性等多方面的代际差异进行定量衡量和对比。并结合历年的动态监测数据,对其纵向变化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再次,从各个层面上对流动人口就业代际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流动人口就业代际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新生代流动劳动力就业质量,促进劳动力市场正常发育和运行的可操作政策建议。 本文分析流动人口在就业状况及就业行为的代际差异,了解两代流动人口就业行为的变化状况以及对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对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和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流动人口 就业 代际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24.2;F24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1. 导言11-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12-13
  • 1.2.1 研究的目的12
  • 1.2.2 研究方法12-13
  • 1.3 主要内容与框架13-15
  • 1.3.1 文章框架13-14
  • 1.3.2 主要内容14-15
  • 1.4 概念界定与数据来源15-18
  • 1.4.1 主要概念界定15-18
  • 1.4.2 数据来源18
  • 1.5 研究的创新点18-19
  • 2. 理论概述与文献综述19-42
  • 2.1 理论概述19-31
  • 2.1.1 马克思关于流动人口就业理论19-20
  • 2.1.2 西方流动人口就业经典了理论20-29
  • 2.1.3 流动人口代际差异理论29-31
  • 2.2 文献综述31-41
  • 2.2.1 国外研究现状31-33
  • 2.2.2 国内研究现状33-41
  • 2.3 本章小结41-42
  • 3. 流动人口就业代际差异的历史演变及现状42-52
  • 3.1 老一代流动人口就业历史演变42-48
  • 3.1.1 流动人口流动受严格限制的阶段(1949年-1977年)42-44
  • 3.1.2 流动人口流动过渡时期(1978年-1983年)44-45
  • 3.1.3 流动人口大规模流动时期(1984年-1991年)45-46
  • 3.1.4 流动人口全方位流动新阶段(1992年-1996年)46-48
  • 3.2 新生代流动人口就业历史演变48-50
  • 3.2.1 新生代流动人口进入劳动大军初期(1997年-2002年)48
  • 3.2.2 “民工荒”与新生代流动人口(2003年-至今)48-50
  • 3.3 本章小结50-52
  • 4. 流动人口就业的代际差异状况及其程度判断52-81
  • 4.1 流动人口个体特征代际差异状况52-55
  • 4.1.1 流动人口年龄状况52-53
  • 4.1.2 流动人口性别状况53-54
  • 4.1.3 流动人口婚育状况54
  • 4.1.4 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54-55
  • 4.2 流动人口就业代际差异状况55-73
  • 4.2.1 流动人口就业规模的代际差异55-57
  • 4.2.2 流动人口就业结构的代际差异57-63
  • 4.2.3 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代际差异63-71
  • 4.2.4 流动人口就业观念的代际差异71-73
  • 4.3 流动人口就业的代际差异显著性研究73-79
  • 4.3.1 流动人口就业规模代际差异显著性研究74-75
  • 4.3.2 流动人口就业结构代际差异显著性研究75-76
  • 4.3.3 流动人口就业质量代际差异显著性研究76-79
  • 4.4 本章小结79-81
  • 5. 流动人口就业代际差异原因与机制分析81-86
  • 5.1 社会因素81-82
  • 5.1.1 计划生育政策81-82
  • 5.1.2 社会观念转变82
  • 5.2 家庭因素82-83
  • 5.2.1 家庭养育方式转变82-83
  • 5.2.2 家庭教育方式转变83
  • 5.3 个人因素83-85
  • 5.3.1 新生代流动人口个人特征发生转变84
  • 5.3.2 新生代流动人口就业观念发生转变84-85
  • 5.4 本章小结85-86
  • 6. 就业水平代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86-95
  • 6.1 模型选择86-87
  • 6.2 变量选择87-89
  • 6.2.1 因变量的选择87
  • 6.2.2 自变量的选择87-89
  • 6.3 流动人口就业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89-93
  • 6.3.1 总流动人口就业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89-91
  • 6.3.2 新生代流动人口就业水平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91-93
  • 6.4 结论93-95
  • 7. 收入代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95-104
  • 7.1 两代流动人口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95-101
  • 7.1.1 数据与变量的选择95-97
  • 7.1.2 收入模型选择97-98
  • 7.1.3 收入方程结果分析98-101
  • 7.2 两代流动人口收入差异分析101-103
  • 7.3 结论103-104
  • 8. 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104-113
  • 8.1 主要结论104-106
  • 8.2 政策建议106-113
  • 8.2.1 建立公正完善的制度体系106-108
  • 8.2.2 促进中西部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岗位108
  • 8.2.3 提高流动人口工资待遇,改善就业条件108-109
  • 8.2.4 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建立就业信息渠道,减少摩擦性失业109-110
  • 8.2.5 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110-111
  • 8.2.6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流动人口就业能力111-112
  • 8.2.7 转变对流动人口歧视观念,营造平等就业环境112-113
  • 参考文献113-120
  • 致谢120-121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天辉;;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权利保障[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何振忠;;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保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3 刘俊威;;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内涵与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4 杨国勇;;我国两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差异及特点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孙树文;肖玉元;;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贵州省贵阳市的实证调查[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董延芳;刘传江;;第二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及相关问题分析[J];保险研究;2008年05期

7 杨宜勇;邢伟;;农民工流动就业趋势探析[J];中国劳动保障;2007年07期

8 陈藻;;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 确保统筹城乡工作快速推进[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袁松;;新一代农民工的返乡适应困境及其原因分析[J];创新;2009年09期

10 谢勇;;基于就业主体视角的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佐军;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条件和制度条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崔占峰;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侯晋封;中国农民工流动就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方坤;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2 李燕平;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艾勇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实证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曾丽;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5 江雪岩;后喻文化时代青少年新特点与代际关系的合理重构[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邓思易;新生代农民工流动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考察[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司马辉芳;第二代农民工内卷化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8 王云娜;基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流动人口就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韦小丽;福建省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的分类分区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流动人口就业代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87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4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