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
发布时间:2017-05-23 21:13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追求学科知识的科学化,是人类理论思维的重要价值取向。教育学的科学化不是一个自发的、自然的实现过程,更需要理论的自觉,它是人类对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教育学科发展的历程充分表明,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有助于提升教育学学科的科学化水平,增强教育学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教育学科学化问题基于两方面思考:其一,我国教育学就理论建设本身而言远未“科学”,更遑论“科学主义”,我国教育学面对的是一个“前现代”的“待科学化”的问题,“科学化”的不足不仅造成理论的困扰,也造成实践的混乱;其二,对西方现代教育哲学思潮(包括“后现代主义”)的引介移植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以其作为理论工具来研究我国教育问题,其科学性与合理性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证明的问题,相对简单化的理论解读除了鼓动起一些理论的喧嚣外,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其实是极其有限的。当前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很大程度上是“错位”的,试图以“后现代”的理论去解决一个“前现代”的问题,造成对教育学科学化的忽视。没有建构,,便要解构,教育学界给自己制造了一个虚置的问题。对现代性与科学化的警惕,是一个理论误区,是从里面跳出来的时候了。 本研究认为,教育学知识科学化是建设“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前提和切入点。而教育学科学化程度的基本标志首先是逻辑清晰、表述严谨的知识系统。“科学教育学”是具有自身的“独特研究对象”、“恰切研究方法”、“专门概念和命题”、“准确话语陈述方式”以及“合理逻辑结构”的严整学科。本研究就是尝试从“对象论”、“方法论”和“语言论”等为逻辑线索展开论述。 教育学知识科学化的前提是明确教育学研究对象。学界主要有四种研究对象观:教育事实观、教育现象及其规律观、教育现象观以及教育问题观。本研究认为,“教育现象”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它彰显了教育学的学科独特性、具有高度概括性及研究话题的公共性,并限定了教育学的研究范围。 教育学知识科学化需要适切的方法论指导。教育学知识方法论的多元化趋势虽有助于教育学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但其方法论的选择要坚持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一元标准,确保教育学知识生产的方法论适用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适用于“具体的研究对象”、适用于“本土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知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教育语言的科学化。理论思维通过语言来把握教育存在,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命题做规范化的陈述,才能加强学科内部的理论对话,打通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壁垒,赋予理论以实践的活力,教育学知识科学化才是可能的。
【关键词】:教育学 教育学知识科学化 研究对象 方法论 科学化陈述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0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论9-29
- 一、 研究缘起9-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三、 研究问题12-14
- 四、 研究综述14-25
- 五、 研究方法25-26
- 六、 基本框架说明26-28
- 七、 创新与不足28-29
- 第一章 教育学知识科学化的内涵29-47
- 一、 教育学知识的分析30-39
- (一) 知识30-32
- (二) 教育知识32-35
- (三) 教育学知识35-38
- (四) 教育学知识的功能38-39
- 二、 教育学知识科学化探析39-47
- (一) 科学化39-42
- (二) 教育学知识科学化42-44
- (三) 教育学知识科学化的限度44-47
- 第二章 教育学知识科学化的价值47-61
- 一、 教育学发展面对的“后现代诘难”47-52
- 二、 知识科学化:教育学积极应对后现代思维的现实选择52-57
- 三、 知识科学化:教育学走向实质繁荣有效路径57-61
- 第三章 教育学知识科学化的前提61-80
- 一、 研究对象——教育学知识的来源62-64
- 二、 建国后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64-67
-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事实”64-65
- (二)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65-66
- (三)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66-67
- (四)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67
- 三、 对不同教育学对象观的学理分析67-73
- (一) 教育事实:具体而不可重复的客观存在68-69
- (二) 教育问题:教育事实矛盾的主观反映69-71
- (三) 教育现象:相似而共识性的“教育问题”71-72
- (四)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中的本质联系72-73
- 四、 “教育现象”作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依据73-80
- (一) 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标准74-76
- (二) “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规律”观的局限性76-78
- (三) “教育现象”观的适切性78-80
- 第四章 教育学知识科学化的方法论80-97
- 一、 教育学知识生产的方法论沿革81-87
- (一) “经验总结”抑或“逻辑推理”的方法论阶段81-82
- (二) “哲学思辨”的方法论阶段82-83
- (三) “实证研究”的方法论阶段83-85
- (四) “多元转向”的方法论阶段85-87
- 二、 “专属”还是“共享”——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独立性探析87-89
- 三、 “多元”还是“一元”——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多样性探析89-93
- 四、 基于研究对象的方法论——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选择标准93-97
- 第五章 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陈述97-116
- 一、 “谁来说”——教育学知识陈述的主体97-101
- 二、 “说什么”——教育学知识陈述的内容101-105
- 三、 “怎么说”——教育学知识陈述的方式105-110
- 四、 教育学知识陈述的案例:“教育回归生活”的话语分析110-116
- 结语116-119
- 参考文献119-126
- 后记126-128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和著作情况1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可义;专业化教师知识的文献研究及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陈桂生;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3 李琼;倪玉菁;;西方不同路向的教师知识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4 成有信;教育学的对象及其两个相关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5 于伟;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J];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1期
6 马云鹏;赵冬臣;韩继伟;宋祥;赵晓光;;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状况调查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刘庆昌;论教育学的性质[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9 张海波;杨兆山;;生活的实践性与教育的实践立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10 段元美;单爱慧;王世亮;;信息社会下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再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8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