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乒乓球运动在我国谓之曰“国球”,它像一个社会符号一样在国人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乒乓球运动项目竞争力强,在国际乒坛上占有极其重要的领衔位置,无可撼动。作为乒乓大国的中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重任。在乒乓球运动发展过程当中应当充分的清醒认识到我国对乒乓球运动的占据和垄断对其项目本身的发展来说并非一件益事,运动项目没有国界,它应该是普世的、服务于世界人民的。当下要实现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提升对其文化层面的觉知,将推动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手段由器物、技术、制度等提升到文化层面。本研究首先对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其次是进行逻辑衍生的宏观概念分析,即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的衍生过程;再次是通过三分法对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层面的主要内容逐一进行分析;第四是通过乒乓球运动项目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的解构,用以分析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各层面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最后是对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发展的总结与未来发展脉络的呈现。 本研究的主体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概念衍生,即阐述乒乓球运动文化的衍生过程,由第3章组成。乒乓球运动的硬实力发展有目共睹,而软实力发展、文化挖掘相对较弱,硬实力与软实力的非均衡发展更凸显了对于乒乓球运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在强调了重要性之后,本部分递进式的解析乒乓球运动文化软实力的衍生过程,即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体育文化软实力→乒乓文化软实力这四个层级是通过相互交融而又层层递进的关系衍生出来的。 第二部分是理论视角,即从文化三分法视角阐述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发展,由第4章组成。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的经典划分使文化更具层次性。本论文从乒乓球运动的器物背后所掩饰的物质文化、制度背后所依托的制度文化、精神背后所彰显的精神文化入手,对乒乓球运动文化各层面进行深描和剖析,并试图呈现出乒乓球运动物质、制度、精神背后所隐匿的文化样态以及实现这些文化“自知之明”的具体观点。 第三部分是个案分析,即对现代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挖掘与阐释,由第5章组成。在概念衍生、理论视角的构建以及个案分析中,发掘乒乓球运动在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性。文化是无形的,要追寻文化的踪迹总是要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事例中析出的。通过挖掘典型事件中所呈现出的物质、制度、精神及其文化表现形式,让人们在认识乒乓球运动文化的道路上有所觉知,从观念上意识到乒乓球运动文化发展中的自在、自为、自觉、自信。 第四部分是理论凝练,即对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的觉知及其文化复兴脉络的梳理,由第6章组成。通过论述得出文化是乒乓球运动复兴的根基,并总结对乒乓球运动各层面文化的觉知,使对乒乓球运动的文化发展经历自为、自在、自觉、自信并最终走向自强的认识由“应然”向“实然”转变。
【关键词】:乒乓球 文化 发展 自觉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84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论11-19
- 1.1 问题的提出11-14
- 1.2 选题的缘由14-17
- 1.2.1 国家的文化战略部署14-16
- 1.2.2 由器物到文化的提升16-17
- 1.2.3 本人的文化研究情结17
- 1.3 研究意义17-19
- 2 基础理论阐释19-47
- 2.1 国内外关于文化和体育文化研究现状概述19-24
- 2.1.1 国外关于文化及体育文化的概述19-21
- 2.1.2 国内关于文化及体育文化的概述21-24
- 2.2 国内关于乒乓球运动的研究现状的综述24-38
- 2.2.1 2000-2012 年间 CNKI 文献检索元分析25-32
- 2.2.2 乒乓球文化及价值相关研究的文本分析32-37
- 2.2.3 国内关于乒乓球运动的研究现状总结37-38
- 2.3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38-44
- 2.3.1 乒乓球运动38-39
- 2.3.2 乒乓球运动项目本身39
- 2.3.3 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39-40
- 2.3.4 文化自觉与乒乓球文化自觉40-42
- 2.3.5 文化自信和乒乓球文化自信42-44
- 2.4 研究方法44-45
- 2.4.1 文献资料法44
- 2.4.2 逻辑分析法44
- 2.4.3 专家访谈法44
- 2.4.4 个案分析法44-45
- 2.5 研究思路框架45-46
- 2.6 研究创新与有待进一步研究与突破的问题46-47
- 3 宏观分析——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软实力的衍生过程47-56
- 3.1 乒乓球运动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辩证发展47-48
- 3.2 层级递进关系中衍生出的乒乓文化软实力48-54
- 3.2.1 由软实力到乒乓球运动文化软实力解构框架的构建49
- 3.2.2 由软实力到乒乓文化软实力的层级递进解析49-54
- 3.3 小结54-56
- 4 中观分析——基于文化三分法视角的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发展56-124
- 4.1 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的结构57-58
- 4.2 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物质文化层发展58-90
- 4.2.1 乒乓球运动项目本身的起源和发展58-70
- 4.2.2 乒乓球运动器材的发展历程70-84
- 4.2.3 乒乓球赛事所衍生出的物质文化——以世乒赛邮票为例84-90
- 4.3 乒乓球运动的制度文化层发展90-109
- 4.3.1 乒乓球运动规则的更迭90-96
- 4.3.2 我国乒乓球运动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96-102
- 4.3.3 乒乓球运动员的人才选拔制度102-105
- 4.3.4 乒乓球运动礼仪105-109
- 4.4 乒乓球运动的精神文化层发展109-122
- 4.4.1 体育精神与乒乓精神109-110
- 4.4.2 打开国门的国球情结110-113
- 4.4.3 非金牌即失败的金牌情结113-116
- 4.4.4 针对非均衡发展的“大乒乓球观”116-120
- 4.4.5 国乒的第三次创业理念120-122
- 4.5 小结122-124
- 5 微观分析——个案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挖掘与阐释124-152
- 5.1 中国乒乓球学院的创建与文化125-132
- 5.1.1 中国乒乓球学院与体育文化软实力125-127
- 5.1.2 从中国乒乓球学院看我国乒乓球运动文化的发展127-132
- 5.1.3 小结132
- 5.2 《谁是球王》的草根乒乓球运动与文化132-141
- 5.2.1 塑造草根英雄的平台——“谁是球王”133-135
- 5.2.2 从《谁是球王》看我国乒乓球运动文化发展135-140
- 5.2.3 小结140-141
- 5.3 第50 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女团决赛的辩证逻辑与文化141-152
- 5.3.1 第 50 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中的辩证逻辑142-149
- 5.3.2 辩证逻辑视角下的乒乓球运动文化发展149-151
- 5.3.3 小结151-152
- 6 理论凝练——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的觉知及发展脉络152-165
- 6.1 重新认识——文化是乒乓球运动推广的根基153-154
- 6.2 对乒乓球运动各层面文化发展的觉知154-157
- 6.2.1 物质层面——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154-155
- 6.2.2 制度层面——由“规范”向“限制”再向“规范”的转变155-156
- 6.2.3 精神层面——由“我”向“群”,由“种意识”向“类意识”的转变156-157
- 6.3 对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未来发展道路的理论脉络梳理157-164
- 6.3.1 构建乒乓球文化自觉——觉醒、客观、担当157-161
- 6.3.2 树立乒乓球文化自信——传承、开放、超越161-164
- 6.4 小结164-165
- 7 结论165-166
- 参考文献166-173
- 附录173-184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一览184-185
- 致谢185-1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庆川;乒乓球规则的演变对乒乓球技术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唐建军;乒乓球发球技术发展与规则限制——竞技运动技术发展问题的社会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李今亮,赵霞,章潮辉;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4 魏利婕;史桂兰;;乒乓球削球打法的现状与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5 王阳春;何元春;;乒乓长盛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6 钟宇静;王大中;王娟;;乒乓球运动发展中蕴涵的哲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陈惠玉;胡振浩;;王皓乒乓技战术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8 宋继新;;文化兴体:建设体育强国的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何元春;苏丕仁;;文化互动中的中国乒乓运动开展的价值认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白杨;;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内容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晓琳;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张西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家鸣;乒乓球比赛战术的博弈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8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