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09:27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当今人类享用着现代科技带来的财富和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诸如能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自身生命异化、精神世界荒芜等严峻问题。这种现状引发了研究者尤其是教育领域里的研究者对生命问题的思考。教育要如何应对人类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如何解决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异化危机,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下,生命教育应运而生。 1968年,美国教育学家杰·唐纳·华特士在加利福尼亚州创建了“阿南达村”学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并在该学校中积极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从此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为了尽快解决教育领域里存在的漠视生命的问题,现代生命教育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实践应用层面的研究,即使是理论层面的研究也多是对教育的生命意义论证及生命教育模式构建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无论在理论资源、价值观念,还是教育途径等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受着西方现代生命哲学及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而关于中国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乃至中西生命教育思想的对比研究却凤毛麟角,鲜有人问津。 随着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里的广泛研究,近些年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并逐渐开展起来。综观已有的生命教育思想研究,学者们大都从生命哲学的研究入手,从哲学的视域中审视生命的本然状态,并以此为基础观照教育的应为当为。这些研究虽然已经注意到了传统生命教育思想是研究生命教育问题的重要维度,但它们多是从哲学意义上探讨生命与教育的关系,直接进行生命教育思想研究的不多。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和生命教育思想。而对传统的生命教育思想进行研究,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贯之于当前的生命教育实践之中,对于实现当今生命教育的目标、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完善现实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我们自身的生命需求与教化,是无法离开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及其在现实中的积淀的。中国的生命教育要走上一条健康的现代发展之路,使个体生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得以和谐发展,反思传统、研究传统是非常必要的。相对于西方国家,中国的生命教育研究和实践起步晚,成果较少,缺乏成功经验,因此更需要传统思想的支持,对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的需求非常强烈。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自两汉之后,基本是沿着以儒家为正统,道家、释家为补充的模式在发展着。儒家、道家、释家三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生命的三条路径”①,从中国传统学术流派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来看,儒家、道家与释家的思想无疑是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因此,笔者主要以这三家的生命教育思想为对象展开对中国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 本研究基于以上认识,,试图对中国传统的生命教育思想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挖掘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及生命教育的思想,并以史为鉴,为我国生命教育理论的创建、发展,以及当前生命教育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中国传统的生命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思想融合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师徒授受、社会教育,甚至政治文化的传播之中,因此,传统的生命教育并非一定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这是本文立论的根本和前提。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文的内容结构框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章对中国传统生命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了考察。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的产生一方面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变革、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关注生命崇拜生命的文化传统相关,是对社会历史和文化特质的反映。 第二章主要从儒家的生命本质观入手研究儒家的生命教育思想。儒家从伦理理性的角度研究生命的本质,他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生发于天地的“生生之德”,认为“仁”是天地之“生”性在人的生命中的体现,由此提出追求“仁”德,以生命社会价值的实现为最高的教育目标,并提出了“圣人”、“君子”、“大丈夫”等人格目标。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表现出了“贵生重仁”的思想,一方面教育人们要尊重天地“生”德,爱惜自然生命,另一方面更加强调对社会生命的完善,由此他们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生命教育内容。在教育方法方面,儒家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尊重学习者生命主体、体现生命教育精神的教育方法。 第三章从道家的生命本质观入手研究道家的生命教育思想。道家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是从本体论的角度进行的,他们认为“道生万物”,将“道”视为产生世界万物的本体。人的生命属于宇宙万物,是源于“道”的,源于道的人,其本性也就取决于道的本性。而关于道的本性,道家的观点是“道法自然”,只有与生俱来的本然的东西才是生命的本性,由此他们认为“自然、本然”就是生命的本质。因此道家的生命教育主张遵从本然、道法自然,以个体的自然生命存在为生命教育追求的最高价值,并提出了“真人”、“至人”等逍遥自由、超然物外的理想人格目标。在教育内容方面,道家提出了“重身贵生”的思想,认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就在于促进自然生命的保全和长存。在教育方法方面,道家提出了“无为之教”的独特的教育方法。 第四章研究的是释家的生命教育思想。释家以缘起论阐释生命,认为人的生命是源于无明妄为,因种种因缘和合而生,随因缘聚散生灭,本性为“空”。生命的价值在于去除“无明”,追求生命的自由解脱,进入涅i镁辰纾酱镎嫒缡澜纭R虼耍图以谏逃兄髡抛非笊某郊壑担ü扌小⒍傥虻韧揪恫挝蛏腔郏锏缴耐曷辰纭F渖逃哪勘暝谟诖偈怪谏虻莱煞穑堑慕袒谌菥褪俏普庖荒勘甓柚玫摹7鹁谌莘倍喔丛樱浠疽逶谟凇拔尬胰ダ邸保笾谏宋蛏辣拘允巧腔鄣闹匾踔潦俏ㄒ坏哪谌荨N锍烧庖荒勘辏枰盐找运氖ペ杏氚苏牢饕谌莸姆鸾探桃濉
本文编号:393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93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