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发展研究(1983-2014)
发布时间:2017-05-25 15:20
本文关键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发展研究(1983-2014),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质量是教育的核心和生命,如何保障学前教育质量日益成为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认证、标准和评估等方式,对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进行干预和引领,历经萌发、初创、发展和革新等历史阶段,至今已形成一条富有澳大利亚特色的学前教育质量保障路径。澳大利亚是全世界第一个对学前教育质量推行国家标准,并将其纳入法律体系的国家,统一的国家标准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而纳入法律体系则有效保障了质量标准的执行力度。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政策、制度和具体措施都尚不完善,存在主体不明、标准不清、保障措施不力等一系列问题,研究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举措,可为我国政府推进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启示。本研究围绕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质量保障问题,从纵横两方面展开研究。纵向上以质和量的视角梳理并划分了联邦政府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举措推进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无为到有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萌发期(1980年以前);第二阶段为重量轻质: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初创期(1983-1996);第三阶段为增量重质: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发展期(1997-2008);第四阶段为追求高质:学前教育质量保障革新期(2009-2014)。横向上以认证、标准和评估等质量保障的核心内容为主线,对每一历史阶段联邦政府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具体举措进行史论结合的分析。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论部分明确了研究问题,梳理了相关文献,界定了核心概念,阐述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指出了研究创新与不足。第一章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萌发期。殖民地时期,澳大利亚学前教育基本处于无章无序的自由发展状态。澳大利亚独立以后,受宪法的限定,联邦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基本上是不作为的。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经济危机的出现,原本各自独立的澳大利亚各州往来与日俱增,利益趋同现象愈加明显,以致越来越多的事务令州政府难以招架,于是诸多原属州政府的职权开始向联邦政府转移,联邦政府权力逐渐加强和扩大。表现在学前教育领域,联邦政府开始通过建立高丽夫儿童中心、扶持学前教育联合会以及出台《儿童保育法案》等一系列举措来加强对学前教育的规范管理。这一历史阶段,联邦政府开始改变以前在学前教育领域不作为的状态,初步干预学前教育的有序发展,这是联邦政府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开始的历史基础和重要前提,因此称为无为到有为期。第二章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初创期。由于二战后人口和外出工作女性的增加以及家庭模式的改变,对学前教育机构数量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联邦政府开始频繁出台旨在增加学前教育学位数量的战略举措,并且通过财政资助惠及私立日托机构的家庭促进了这类学前教育机构数量激增。量的激增日益引发了社会对于质的问题的担忧,呼唤着联邦政府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的管理。为此,联邦政府通过建立国家学前教育认证机构以及构建日托机构质量认证体系开启了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历程。这一历史阶段,联邦政府的关注点偏重于增加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满足家长及儿童的入园需求,因此称为重量轻质期。第三章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期。受政治因素影响,联邦政府调整了学前教育财政资助政策,公立日托机构的运营补贴被移除,大量资金投向私立日托机构,此举导致了连锁集团式学前教育机构的激增,这种机构类型以营利为目的的本质加重了质和量的矛盾和危机。为回应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日益多样化以及社会对于质的呼吁,联邦政府增强了对学前教育机构服务质量的监督力度和范围,质量保障对象从日托机构进一步扩展到家庭日托以及校(园)外看护这两种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分别构建了家庭日托质量认证体系和校(园)外看护质量认证体系,并且对质量评估方法进行了改革。这一历史阶段,联邦政府在继续增加学前教育机构数量的前提下开始偏重于质的改进和提升,因此称为增量重质期。第四章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革新期。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平、效益与质量的统一,联邦政府首次出台了面向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整合性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以往针对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机构各自独立的质量认证体系将停止使用。同时,联邦政府还制定了《法案》和《规程》两部质量保障法,将学前教育机构的许可、评估和认证整合在一起纳入了立法系统以确保实际执行力度。新的质量认证体系具有强制性,所有学前教育机构必须定期接受认证以判定是否能够保持运营资格。联邦政府还首次从国家层面出台了统一的学前教育机构课程标准、师生比以及教师资质标准,标志着联邦政府通过收权开始全面保障学前教育质的提升,因此称为追求高质期。结语部分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发展特征、历史省思及对我国的启示。自从1972年《儿童保育法案》首次明确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负有责任以来,在40余年内,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与学前教育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中,不断修正和创新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理念与模式,调整和明确质量保障方式和方向,有力地促进了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推动了学前教育的机会公平与质量公平。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不断增强的干预下,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经历了质量政策从边缘走向核心、管理模式从分权走向集权、体系从分类走向融合的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嬗变历程。联邦政府在强力干预和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例如在强制性和激励性机制之间以及对第三方质量监管机构的赋权界限上如何寻求平衡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课题。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推进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历史经验为我国政府在加速推进学前教育立法、构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合作共同体、制定学前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健全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 学前教育 认证 标准 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19.61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1
- 引论11-35
- 一、研究缘起11-17
- (一)关注和推进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是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国际趋势11-14
- (二)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量的普及和质的危机凸显的严峻挑战14-16
- (三)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丰富经验具有可借鉴性16-17
- 二、研究问题17
- 三、文献综述17-26
- (一)国外研究现状17-23
- (二)国内研究现状23-26
- 四、相关概念界定26-30
- (一)质量26-27
- (二)学前教育质量27-28
- (三)学前教育质量保障28-29
- (四)澳大利亚学前教育机构29-30
- 五、研究意义30-32
- (一)理论价值30-31
- (二)现实意义31-32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32-33
- (一)研究思路32
- (二)研究方法32-33
- 七、创新与不足33-35
- (一)研究创新33-34
- (二)研究不足34-35
- 第一章 无为到有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萌发期(1980年以前)35-53
- 一、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质量问题的历史溯源35-41
- (一)幼儿园和日托机构的产生35-39
- (二)学前教育体系的保教分离39-40
- (三)学前教育管理的责任分裂40-41
- 二、联邦政府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萌动41-50
- (一)联邦政府初步介入学前教育的动因和举措(二战前)41-46
- (二)联邦政府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探索(二战后)46-50
- 三、联邦政府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首个立法50-51
- 本章小结51-53
- 第二章 重量轻质: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初创期(1983-1996)53-73
- 一、历史背景及动因53-55
- (一)二战后人口激增53-54
- (二)女性就业的暴涨54
- (三)家庭模式的改变54-55
- 二、量的扩张:联邦政府增加学前教育学位数量的战略举措55-64
- (一)增加学位:联邦政府实施儿童服务项目的主要目标55-59
- (二)结构变化:联邦政府财政资助支持政策的重大转变59-62
- (三)认证诉求:学前教育供给量的快速扩张与质的诉求62-64
- 三、质的萌芽:联邦政府推进学前教育质量认证的举措64-71
- (一)学前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的探索64-67
- (二)国家学前教育认证机构的成立67
- (三)日托机构质量认证体系的运行67-71
- 本章小结71-73
- 第三章 增量重质: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期(1997-2008)73-107
- 一、历史背景及动因73-76
- (一)家庭日托机构的迅速崛起73-74
- (二)质量重要性研究大幅增长74-75
- (三)质量问题报告的频繁提交75-76
- 二、量的续增:营利性学前教育连锁集团式机构兴起76-77
- 三、质的改进:学前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的修订和完善77-103
- (一)日托机构质量认证体系的修订77-86
- (二)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对象的扩展86-93
- (三)学前教育质量评估过程的改变93-98
- (四)学前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的评析98-103
- 四、质的监管:国家学前教育认证机构的主要角色103-106
- 本章小结106-107
- 第四章 追求高质: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革新期(2009-2014)107-151
- 一、历史背景及动因107-111
- (一)学前教育服务保教一体化的融合107-108
- (二)学前教育多级管理体制弊端凸显108-109
- (三)学前教育机构连锁集团化的隐患109-111
- 二、质的革新: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全面整合111-119
- (一)国家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111-113
- (二)学前教育国家质量框架的出台113-115
- (三)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两部立法115-119
- 三、统一标准,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国家质量标准的实施119-139
- (一)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颁布119-126
- (二)国家统一质量标准的出台126-136
- (三)国家统一教师标准的战略136-139
- 四、简化行政,提升绩效:国家学前教育认证机构的重构139-149
- (一)ACECQA的建立139-142
- (二)ACECQA的原则142-143
- (三)ACECQA的职能143-146
- (四)ACECQA的统辖146-149
- 本章小结149-151
- 结语151-171
- 一、联邦政府推进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发展的主要特征151-155
- (一)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从边缘走向核心151-153
- (二)学前教育质量管理模式从分权走向集权153-154
- (三)学前教育质量认证体系从分类走向融合154-155
- 二、联邦政府推进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发展的历史省思155-161
- (一)从机会公平到质量公平:“重量”到“重质”的巨大进步155-157
- (二)国家力量主导下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和均衡157-159
- (三)强制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的作用机制159-160
- (四)建立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间接管理160-161
- 三、澳大利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161-171
- (一)加速推进学前教育立法162-163
- (二)构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合作共同体163-165
- (三)制定学前教育质量国家标准165-167
- (四)健全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167-171
- 参考文献171-179
- 附录179-196
- 后记196-198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98
本文关键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发展研究(1983-2014),,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9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