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00:46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 辅导员 职业发展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生命线,辅导员队伍是这项事业的主力军,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向信仰彼岸的摆渡人。推动辅导员职业发展,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是我们党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保证。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过程是辅导员这一特色社会角色得以存在并同其他社会角色区别开来的“标志”,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程序不仅决定着辅导员队伍工作效果的创新与否,也制约着大学生群体的未来趋向。我们必须从党的教育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问题。前不久,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进一步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一是可以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可以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可以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以“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力求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本质内涵如何把握?具体特性是什么?立足历史演进过程和现在特征,如何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围绕这几个问题,本文确立了“厘清内涵实质考察历史演进把握现状特征瞄准现实定位探索实践模式”的研究思路。按照这个研究思路,本文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六部分。 第一部分从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出发,探讨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的意义、根据和具体需求。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的本质内涵。重点廓清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内涵,明晰了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现实功能。 第三部分重点考察了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经验与规律。 第四部分从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基础出发,全面把握马克思理论,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相关理论,科学借鉴其它学科的相关理论等,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第五部分探讨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现实定位。重点阐述了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角色定位、目标定位和内容定位,以期瞄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立体化、动态式发展定位。 第六部分尝试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垂直模式、水平模式和塔状模式,力求打造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网状结构,从而在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探索辅导员辅导员发展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职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导论11-20
  •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研究意义11-13
  •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11
  •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11-12
  •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要求12
  • (四)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是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推手12-13
  •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的思路与内容13-15
  • (一) 基本思路13-14
  • (二) 主要内容14-15
  •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5-16
  • (一) 研究方法15
  • (二)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15-16
  • 四、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研究现状16-20
  • (一)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6-17
  • (二)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7-18
  • (三) 港澳台地区相关研究综述18-20
  •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概念解析20-35
  •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涵实质20-26
  • (一) 高校辅导员的相关概念20-23
  • (二) 职业与职业发展的相关概念23-25
  •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概念解读25-26
  • 二、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性26-30
  •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特性的界说及其研究意义27-28
  •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特性的表现28-30
  •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现实价值30-35
  •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是对高校办学目标的重要反映31-32
  •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是对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回应32
  •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是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重要保障32-33
  • (四)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是提高辅导员队伍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33-35
  •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35-54
  •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历史轨迹35-44
  • (一) 从无到有: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萌芽和产生阶段(1924-1952)35-38
  • (二) 从兼职到专职: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职业的确立阶段(1952-1978)38-40
  • (三) 从专门到专业:高校辅导员职业的发展阶段(1978-2004)40-43
  • (四) 从数量到质量:高校辅导员职业的兴盛阶段(2004 年至今)43-44
  •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经验与规律44-48
  • (一) 社会价值与职业价值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双核驱动力44-46
  • (二) 高校辅导员自我觉知的明晰化与职业定位的科学化46-47
  • (三) 人本价值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主体依据47-48
  •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现状透视48-54
  • (一) 职业定位透视48-49
  • (二) 职业态度透视49-52
  • (三) 职业规划透视52-54
  •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基本理论54-68
  • 一、 理论基石:马克思相关理论54-58
  • (一)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54-56
  • (二)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56-58
  • 二、 直接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相关理论成果58-64
  • (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58-61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1-64
  • 三、 其它相关理论借鉴64-68
  • (一) 职业发展理论64-67
  • (二) 职业发展理论的借鉴意义67-68
  •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现实定位68-84
  •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角色定位68-69
  • (一)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68
  • (二) 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和实施者68-69
  • (三) 高校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69
  •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目标定位69-79
  • (一) 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政治目标69-71
  • (二) 形成特有的职业地位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职业目标71-73
  • (三) 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任务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价值目标73-77
  • (四)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研水平的提升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动力目标77-79
  •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容定位79-84
  • (一) 信念坚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80-81
  • (二) 业务较强的学生事务管理者81-82
  • (三) 素质过硬的成长发展辅导者82-84
  • 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实践模式构建84-106
  •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垂直模式84-91
  • (一) 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双重领导体制84-86
  • (二) 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体制86-89
  • (三) 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双线晋升体制89-91
  •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水平模式91-95
  • (一) 建立责任联动机制,,使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92-93
  • (二) 建立问题导向机制,使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化93-94
  • (三) 建立政策问询机制,使高校辅导员理论科学研究常规化94-95
  •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塔状模式95-106
  • (一) 完善高校辅导员准入程序,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96-98
  • (二) 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培育体系,夯实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塔基98-102
  • (三) 完善高校辅导员学位提升制度,打造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塔尖102-106
  • 结语106-107
  • 参考文献107-112
  • 后记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和;;浅谈高校新校区的成本控制[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年12期

2 徐瑶;贺晓龙;;高校新校区节能工作现状与途径的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年06期

3 张益德;;高校新校区安全稳定工作初探[J];广西教育;2011年09期

4 田晓宇;;省委、省政府观摩检查组莅临高校新校区进行观摩指导[J];山西教育(管理);2012年11期

5 周钢帅;;高校新校区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高教与经济;2005年02期

6 黄爱华;关于高校理财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5年10期

7 惠碧仙 ,黄英维;运用资产置换方式建设高校新校区[J];会计之友;2005年11期

8 孙中国;;高校“财务危机”状况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8期

9 陈诗铨;;破解高校新校区建设的资金瓶颈[J];政协天地;2006年08期

10 黄炳辉;;高校新校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持续驱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丽丽;;浅论高校新校区工程档案工作[A];兰台撷英——向建党90周年献礼[C];2011年

2 周日波;;对高校新校区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江西省高校为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艳 实习生 薛楚楚;省高校新校区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N];晋中日报;2011年

2 记者 郝光明;山西高校新校区项目正式开工[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3 记者 苗武军;高建民张复明出席高校新校区建设调度会[N];山西日报;2013年

4 记者 武俊鹏;加强领导 加强力量 加大力度 加快进度 扎实推进我省高校新校区建设[N];山西日报;2010年

5 孔德青;完善高校新区详规 促进城市未来发展[N];晋中日报;2011年

6 雷昊;高校新区项目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专题会召开[N];晋中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江涛;用行动镌刻责任与担当[N];晋中日报;2012年

8 蔡鹏;加大力度加快进度 全力做好建设工作[N];晋中日报;2012年

9 江涛;坚持速度不减标准不降 确保工程按期保质完工[N];晋中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李林霞;我省高校新区正式启用[N];山西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亚庚;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祥军;高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治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杨文栋;地市级高校建设发展中的非财政性资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琳;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周伟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战略模式选择[D];吉林大学;2006年

5 徐宏;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黄春富;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问题与对策[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哲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周鹏;高校综合性餐饮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曹杨;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融资模式及风险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何新;我国高校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23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823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d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