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适应早期预测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适应早期预测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适应 入学准备 危险性因素 保护性因素 小学低年级学生
【摘要】:学校适应是指儿童进入正规学校后在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是儿童个体的特征与学校环境的要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学校适应风险的及早识别和有针对性的及早干预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一方面教育者有必要了解学校适应的早期预测因素,通过简洁、高效的筛查工具,尽早识别存在适应问题风险的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以防止潜在风险发展为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存在适应问题的儿童,教育者有必要寻找能够促进其积极发展的活跃的保护性因素,以探索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因此,本研究采取纵向追踪研究,探索学校适应的早期预测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为学校适应风险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依据。 研究一:采用个别测试的途径探索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适应的早期预测因素。采用Kagan模型下的儿童入学准备个别测试测量即将入学的349名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并于二年级上学期采用多个指标评估这些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分别使用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个体为中心的方法,考察儿童入学准备水平对学校适应结果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1)儿童入学准备状态和学校适应结果存在性别差异。总体来看,女孩的发展水平比男孩高;(2)儿童入学准备五领域总分正向预测儿童的学习成绩和积极社会适应行为;(3)学习方式领域得分能够单独正向预测儿童的学校态度;学习方式和认知与一般知识两个领域得分共同正向预测儿童的学习成绩;言语发展和身体健康与动作技能两个领域得分共同正向预测儿童的积极社会适应行为;(4)根据儿童入学准备五领域发展水平,可以将儿童分为三种类型:五个领域发展都好、情绪和社会性以及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两个领域发展较差、五领域发展均较差。进一步研究发现,第二种类型的儿童比第三种类型的儿童具有更积极的学校态度和更多的积极社会适应行为;第一、二种类型的儿童比第三种类型的儿童具有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更多的积极社会适应行为;第一种和第二种类型的儿童在学校适应各方面差异不显著。 研究二:尽管研究一中发现了Kagan五领域模型下的儿童入学准备水平能够预测学校适应结果,但由于个别测试的方式费时费力,因此本研究采用家长评价的途径探索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适应的预测因素。入学初,采用入学准备家长评价问卷评估儿童的入学准备发展水平,二年级上学期时采用多个指标评价儿童的学校适应结果,考察儿童入学准备水平对学校适应各指标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的性别、气质类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儿童的性别影响积极品质得分,女孩的积极品质得分比男孩高;相比其他气质类型的儿童,回避型儿童表现出较高的退缩风险、较低的纪律风险和较少的积极品质;趋向型儿童表现出较高的纪律风险、较低的退缩风险和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趋向型儿童相比,一般型儿童(既没表现出回避型特点也没表现出趋向型特点的儿童)表现出较低的纪律风险,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较多的积极品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发展风险和自我控制能力得分两个方面,尤其是纪律风险和情绪控制能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儿童的风险水平越低,自我控制能力越好;(2)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发展风险、自我控制能力、积极品质水平能够预测儿童的学校适应结果,主要体现在学校态度、学习成绩、积极社会适应以及外化社会适应问题四个方面,,只有自我控制能力总分能够预测内化的消极社会适应问题。另外,发展风险及自我控制能力对学校适应结果的预测力相对较高。 研究三:为了更加准确、有效地预测儿童学校适应结果,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考察儿童入学准备个别测试工具和儿童入学准备家长评价工具对学校适应问题的预测力。结果表明:(1)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家长评价结果组合的预测力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个别测试信息组合的预测力相似;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家长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增加个别测试结果后的综合预测力有所提高,但提高的程度不大。因此,考虑到个别测试方式费时费力的特点,今后可采用家长评价的途径评估儿童的入学准备状态,进而预测儿童入学后是否存在学校适应问题;(2)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识别方法的准确性,将原有样本拆分为模型识别组和模型验证组,采用同样的方法,使用模型识别组的数据进行模型识别,将模型验证组作为新样本预测其学校适应结果。考察两种入学准备测试工具的预测力,得到相似结果,但由于样本量减少导致预测力指标相对下降,尤其特异性指标相对较低。另外,已编写出相应的操作文件,在R软件环境下,根据儿童入学准备水平能够预测其是否存在学校适应问题。 研究四:以往研究已发现多种学校适应的促进因素,但这些因素能否抵御危险性因素的消极影响,对儿童的学校适应起到保护性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本研究试图探索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适应的活跃的保护性因素。入学初分别采用入学准备个别测试和入学准备家长评价工具测量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在一年级下学期,采用同伴提名的方式评价这一批儿童的师生关系及同伴地位,在二年级上学期通过多个指标评估儿童的学校适应结果,探索对于存在危险性因素的儿童良好学校适应的保护性因素。结果发现:(1)保护性因素以两种不同的作用方式影响儿童的学校适应结果,分别起到补偿性作用(保护性因素直接作用于发展结果)和调节作用(保护性因素改变预测因素对发展结果的影响);(2)亲密的师生关系、受接纳的同伴地位和积极的教养方式同时以这两种作用方式发挥保护性作用;(3)对于存在不同危险性因素的儿童,学校适应的保护性因素不同。对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及入学准备不足的儿童,亲密的师生关系和受接纳的同伴地位起到保护性作用;对于存在纪律风险的儿童,家庭积极的教养方式起到保护性作用。 综上,本研究有以下几方面发现:(1)儿童入学准备五领域发展水平正向预测学习成绩和积极社会适应行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自我控制能力和积极品质水平正向预测儿童的学习成绩、学校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行为,反向预测外化社会适应问题,另外自我控制能力反向预测内化社会适应问题;发展风险水平反向预测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积极社会适应行为,正向预测外化消极社会适应问题。(2)由于儿童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家长评价结果组合的预测力指标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个别测试结果组合的预测力指标相似,因此未来可采用简洁的儿童入学准备家长评价工具较准确地预测儿童入学后是否存在学校适应问题,但特异性指标还有待提高;(3)保护性因素包括家庭积极的教养方式、亲密的师生关系和受接纳的同伴地位三个方面,未来可针对这些保护性因素探索有效的干预方案,促进儿童良好的学校适应。
【关键词】:学校适应 入学准备 危险性因素 保护性因素 小学低年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0
- 目录10-13
- 1 文献综述13-28
- 1.1 学校适应的含义及理论模型13-14
- 1.2 学校适应的内容14-16
- 1.3 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16-28
- 1.3.1 不同来源的学校适应影响因素16-23
- 1.3.2 学校适应的近端影响因素和远端影响因素23
- 1.3.3 学校适应的静态影响因素和动态影响因素23
- 1.3.4 学校适应的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23-28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28-31
- 2.1 如何有效预测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28-29
- 2.2 哪些保护性因素可以减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29-31
- 3 研究一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早期预测研究——个别测试的途径31-43
- 3.1 研究目的31
- 3.2 研究方法31-34
- 3.2.1 被试31
- 3.2.2 测试工具31-34
- 3.3 研究结果34-38
- 3.3.1 儿童的入学准备发展水平34
- 3.3.2 儿童入学准备发展水平的性别差异34-35
- 3.3.3 儿童学校适应状况的性别差异35-36
- 3.3.4 儿童入学准备水平对学校适应的预测—变量为中心的方法36-37
- 3.3.5 儿童入学准备水平对学校适应的预测—个体为中心的方法37-38
- 3.4 讨论38-42
- 3.4.1 儿童性别对入学准备状态的影响38-39
- 3.4.2 儿童性别对学校适应结果的影响39
- 3.4.3 儿童入学准备状态对学校适应结果的预测39-41
- 3.4.4 不同入学准备类型儿童的学校适应结果41-42
- 3.5 结论42-43
- 4 研究二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早期预测研究——家长评价的途径43-59
- 4.1 研究目的43
- 4.2 研究方法43-44
- 4.2.1 被试43
- 4.2.2 测试工具43-44
- 4.3 研究结果44-52
- 4.3.1 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44-47
- 4.3.2 儿童学校适应结果的早期预测因素47-52
- 4.4 讨论52-57
- 4.4.1 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影响因素52-54
- 4.4.2 儿童入学准备水平对学校适应结果的预测54-57
- 4.5 结论57-59
- 5 研究三 入学准备测试工具预测力的检验59-66
- 5.1 研究目的59-60
- 5.2 研究方法60-61
- 5.2.1 被试60
- 5.2.2 测试工具60-61
- 5.3 研究结果61-63
- 5.3.1 入学准备测试工具预测力的检验61-62
- 5.3.2 再次检验儿童入学准备测试工具的预测力62
- 5.3.3 根据儿童入学准备水平预测入学后是否存在适应问题62-63
- 5.4 讨论63-64
- 5.4.1 入学准备测试工具的预测力指标63-64
- 5.4.2 入学准备测试工具的选择64
- 5.5 结论64-66
- 6 研究四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适应保护性因素的研究66-74
- 6.1 研究目的66
- 6.2 研究方法66-68
- 6.2.1 被试66-67
- 6.2.2 测试工具67-68
- 6.3 研究结果68-71
- 6.3.1 保护性因素的补偿作用68-69
- 6.3.2 保护性因素的调节效应69-71
- 6.4 讨论71-72
- 6.4.1 保护性因素的作用方式71-72
- 6.4.2 保护性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作用72
- 6.5 结论72-74
- 7 总讨论74-81
- 7.1 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影响因素74-75
- 7.2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适应的预测因素75-76
- 7.3 儿童入学准备测试工具的预测力指标76-77
- 7.4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适应的保护性因素77-78
- 7.5 研究不足与展望78-79
- 7.6 对教育的启示79-81
- 8 总结论81-83
- 参考文献83-92
- 附录一 儿童入学准备个别测试(部分题目)92-95
- 附录二 学习成绩评定表95-97
- 附录三 问题行为问卷97-99
- 附录四 同伴提名问卷99-101
- 附录五 学校态度调查问卷101-102
- 附录六 儿童入学准备家长评价问卷102-106
- 附录七 家庭教养方式家长评价问卷106-109
- 后记109-111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灿灿;邹泓;李晓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及其累积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刘文,杨丽珠,邹萍;3~9岁儿童气质类型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3 张婵;盖笑松;;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理论模型与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丁世飞;齐丙娟;谭红艳;;支持向量机理论与算法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王桂香;马志梅;罗海英;;学龄前儿童气质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1期
6 宋爱芬;史学武;;不同性别的城市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对比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杨斌芳;王晓丽;彭菲;;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3年03期
8 于涛;盖笑松;;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评估及其对学校适应的预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4期
9 杨雪梅;小学生的学校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10 陈会昌,王秋虎;学业成绩与社会行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43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843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