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库切三部作品《福》《铁器时代》《耻》中的共同体思想

发布时间:2018-03-14 23:19

  本文选题:共同体 切入点:打断的神话 出处:《南京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论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作品中的共同体"并非一个常见的题目。因为众所周知的共同体形式往往体现为群居生活,且团体中的个体享受集体赋予的身份。而这种团体形式正是库切作品中所缺乏的。但讨论库切与共同体又不可避免,因为批评家一直致力于寻找库切作品中晦涩的政治性与明确的人文关怀之间的联系。本文以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的共同体思想为基础,结合后殖民阅读视角,讨论库切中后期的三部作品《福》、《铁器时代》和《耻》中的共同体思想。通过讨论《福》中被打断的神话,《铁器时代》中的身体与死亡和《耻》中的不确定性,本文旨在说明库切作品中一个新的共同体模式如何与现有的模式斗争,又何以对南非动荡的种族冲突起到不同作用。文章首先讨论《福》中的模仿失败。针对主人公苏珊·巴顿重建共同体之徒劳与撰写个人叙事之不得,《福》质疑了语言的完备性和主体的封闭性,最终以未完成叙事打断一个共同体存在的前提,即能够赋予共同体意义的普世神话。结合南希对神话的反思,本文着重讨论女主人公三个层面的失落感:离开家园暴露其文化根源,丧失语言挑战其对自我与他者划分界限的本能,无力模仿出自己的故事带来开放的未完成叙事。这三个层面挑战了神话试图融合异质、建立基本叙事的倾向,暗示了通过重建神话而重建共同体的努力终将失败。本文接着讨论《铁器时代》中的身体和死亡。以白人女主人公的濒死肉身为突破口,重新检视身体与死亡对共同体的含义,认为在死亡的威胁下,一个通过身体而非身份,通过本体自然发生而非建构的共同体产生。这一南希式的"共在"为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提供了另一种伦理。小说中遭罹癌症的濒死肉体检视共同体的规训欲望,质疑其不合理性;被展示的死亡肉身以其不可逾越的他性,推动主人公对死亡的认识,将死亡作为人与人之间先在的缔结;而反抗建构意义的身体,通过女主人公与流浪汉的共存展示了共同体的本体模式。在《铁器时代》中,库切通过濒死肉身,悲壮而乐观地勾勒出一个开放的共同体。本文最后讨论《耻》中的不确定性。通过观察主人公聚焦下的小镇表面的和平和暧昧的财产争斗——探讨这种新共存模式(南希式共在)的政治可行性。小说主人公对小镇迷惑性的描述虽出于其认知局限,却展示了小镇作为南希式共在的特质;他面对女儿失去一切的悲叹与揣测,又直指和平表面下的权力反转;他极具误导性的总结忽略了小说中其他人物特质,误解了新兴共同体出现的希望。通过聚焦与反聚焦的手段观察主人公卢里视角下的人物选择,《耻》暗示了南非民主政治的艰难道路。结合南希对共同体的思考,本文认为库切的文本突破了自我与他者边界,尽力去展望一个没有身份边界、开放的共同体。作品指出南非历史进程中共同体建构的内在矛盾,讨论新共同体模式带来的深远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所选的三部小说具有内在逻辑,起于《福》中神话的打断,过渡到《铁器时代》中新的共存模式出现,再到《耻》中对这种模式不确定性的探究。通过对三部作品中共同体的讨论,可以看到库切的小说拒斥成为历史注脚,而是在南非浓厚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另辟蹊径,寻求重新想象共同体的可能。其文本也在再现、反思和问题化共同体的过程中展现出反抗力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478.074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古帆;论库切三部作品《福》《铁器时代》《耻》中的共同体思想[D];南京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613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613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d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