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视剧“女大男
发布时间:2021-05-10 18:08
本文对26位“年上女”角色研究后发现,女性作为社会人的能力和价值在“女大男小”婚恋叙事中得到突显,在姐弟恋关系互动中贯穿强烈的自由意志和精神觉醒,蕴含浓烈的女性主义意味,引发大众对新型婚恋模式的思考,一定程度冲击男权话语主导的传统观念。但是剖析叙事底层逻辑发现,女性只是看起来像男性而已,“年上女”没有摆脱以追求婚姻圆满作为实现人生终极幸福的父权思想,在两性情感中仍处于弱势地位,角色形象塑造延续了男性审美设定。此外,受影视议程设置影响,“年上女”角色形象与现实生活存在差距,只对某些女性具备参考借鉴价值。“年上女”角色形象风格化明显,恋爱中的“年上女”角色远多于结婚后的“年上女”角色,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具有奉献精神,她们在亲情和爱情中艰难抉择,最后选择牺牲自己成全他人;二是实现自我成长,她们面对传统性别观念和现代女权思想的冲击,逐步实现人格成熟;三是经历坎坷,无坚不摧的女强人曾有过不幸的人生遭遇。她们多为30岁以上的一线城市白领,与“年下男”年龄差距在6岁以上,多从事男性刻板职业,在职场上表现出色,能力普遍超过“年下男”。她们在姐弟恋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家庭中地位偏低,具有较强的家庭观念...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呈现电视剧建构的“年上女”角色群像
(二) 补充媒介形象研究领域的新型女性角色
(三) 挖掘角色形象所折射的社会生活变化
(四) 探究“年上女”群像传递的文化价值观
第二节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年上女”概念界定
二、理论概述
(一) 符号学理论
(二) 社会角色理论
(三) 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媒介形象研究
二、性别与传播研究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一) 内容分析法
(二) 文本分析法
三、研究思路
四、编码表设计
第一章 国产电视剧“女大男小”婚恋叙事概述
第一节 婚恋题材电视剧发展概述
第二节 姐弟恋现象的成因初探
一、妇女解放运动的新时代产物
二、市场经济对两性恋爱观的影响
三、现代社会男性特征的异化
四、文化基因与明星示范效应
第三节 “年上女”角色形象总体呈现
一、基本形象分析
二、两性关系中的形象分析
三、职业形象及家庭形象分析
第四节 “年上女”角色类型特征
一、恋爱中的“年上女”角色形象
(一) 传统与现代:自我意识觉醒型女性
(二) 亲情与爱情:牺牲自己的奉献型女性
(三) 铠甲与软肋:携带伤痕的非全能女性
二、结婚后的“年上女”角色形象
第二章 “年上女”形象的社会文化内涵
第一节 女性主体意识日渐强盛
一、作为叙述主体发声
二、主动争取婚恋自由
三、肯定女性能力价值
第二节 尚未摆脱“第二性”处境
一、接受男性情感启蒙
二、依托男性获得肯定
三、符合男性审美期待
第三节 创作者与消费文化的合谋
一、身体消费:作为欲望的载体
二、情感消费:女权思想的异化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年上女”形象的建构方式
第一节 视听符号的运用
一、视觉符号的运用
(一) 服装符号
(二) 肢体符号
(三) 人物符号
(四) 环境符号
(五) 隐喻符号
二、听觉符号的运用
(一) 语言符号
(二) 音乐符号
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
一、讴歌真善美,传递生活启示
二、聚焦热点话题,彰显中国特色
三、轻喜剧风格,地域方言接地气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建构“年上女”形象应改进的问题
第一节 避免符号补缺思想影响文化生产
一、三无女性如何面对姐弟恋?
二、被阉割的婚姻是否永远幸福?
第二节 避免影视议程设置影响文化生产
一、女人是否应该变得像男人?
二、女性婚恋处境比男性更严峻吗?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内容分析编码表及编码说明
附录2: 样本列表(以角色为单位)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男性婚姻挤压趋势研究[J]. 于潇,祝颖润,梅丽. 中国人口科学. 2018(02)
[2]妇女角色冲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J]. 刘迟,王英男,白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3]欲望消费与话语霸权——电视剧文本中的“剩女”形象解读[J]. 李琦,谭瑶姬.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4]90年代以来中国夫妇年龄差变动趋势及其原因分析[J]. 刘爽,梁海艳. 南方人口. 2014(03)
[5]“媒介形象”研究的理论背景、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J]. 王朋进. 国际新闻界. 2010(06)
[6]大众媒介建构的女性形象:社会性别视角的诠释[J]. 李琦.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04)
[7]影视轻喜剧:新农村生活的“热媒介”[J]. 普丽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2)
[8]电视剧的叙事艺术与意识形态[J]. 肖芃. 求索. 2006(04)
[9]后结构主义的女权主义受众观[J]. 张艳红. 当代传播. 2004(01)
[10]大众传播中女性话语的双重困境及其突围[J]. 鲍海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博士论文
[1]媒介形象系统论[D]. 宣宝剑.中国传媒大学 2008
[2]电视剧:叙事与性别[D]. 张兵娟.河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角色理论下的中国女性媒介角色形象研究[D]. 易伟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5
[2]关于30年央视春晚小品中两性形象的研究(1983-2012)[D]. 范雪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3
[3]都市婚恋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与文化内涵研究[D]. 吕娜.中国海洋大学 2010
[4]社会性别理论视野中的女性农民工群体媒介形象再现研究[D]. 贺博.重庆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79818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呈现电视剧建构的“年上女”角色群像
(二) 补充媒介形象研究领域的新型女性角色
(三) 挖掘角色形象所折射的社会生活变化
(四) 探究“年上女”群像传递的文化价值观
第二节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年上女”概念界定
二、理论概述
(一) 符号学理论
(二) 社会角色理论
(三) 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媒介形象研究
二、性别与传播研究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一) 内容分析法
(二) 文本分析法
三、研究思路
四、编码表设计
第一章 国产电视剧“女大男小”婚恋叙事概述
第一节 婚恋题材电视剧发展概述
第二节 姐弟恋现象的成因初探
一、妇女解放运动的新时代产物
二、市场经济对两性恋爱观的影响
三、现代社会男性特征的异化
四、文化基因与明星示范效应
第三节 “年上女”角色形象总体呈现
一、基本形象分析
二、两性关系中的形象分析
三、职业形象及家庭形象分析
第四节 “年上女”角色类型特征
一、恋爱中的“年上女”角色形象
(一) 传统与现代:自我意识觉醒型女性
(二) 亲情与爱情:牺牲自己的奉献型女性
(三) 铠甲与软肋:携带伤痕的非全能女性
二、结婚后的“年上女”角色形象
第二章 “年上女”形象的社会文化内涵
第一节 女性主体意识日渐强盛
一、作为叙述主体发声
二、主动争取婚恋自由
三、肯定女性能力价值
第二节 尚未摆脱“第二性”处境
一、接受男性情感启蒙
二、依托男性获得肯定
三、符合男性审美期待
第三节 创作者与消费文化的合谋
一、身体消费:作为欲望的载体
二、情感消费:女权思想的异化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年上女”形象的建构方式
第一节 视听符号的运用
一、视觉符号的运用
(一) 服装符号
(二) 肢体符号
(三) 人物符号
(四) 环境符号
(五) 隐喻符号
二、听觉符号的运用
(一) 语言符号
(二) 音乐符号
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
一、讴歌真善美,传递生活启示
二、聚焦热点话题,彰显中国特色
三、轻喜剧风格,地域方言接地气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建构“年上女”形象应改进的问题
第一节 避免符号补缺思想影响文化生产
一、三无女性如何面对姐弟恋?
二、被阉割的婚姻是否永远幸福?
第二节 避免影视议程设置影响文化生产
一、女人是否应该变得像男人?
二、女性婚恋处境比男性更严峻吗?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内容分析编码表及编码说明
附录2: 样本列表(以角色为单位)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男性婚姻挤压趋势研究[J]. 于潇,祝颖润,梅丽. 中国人口科学. 2018(02)
[2]妇女角色冲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J]. 刘迟,王英男,白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3]欲望消费与话语霸权——电视剧文本中的“剩女”形象解读[J]. 李琦,谭瑶姬.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4]90年代以来中国夫妇年龄差变动趋势及其原因分析[J]. 刘爽,梁海艳. 南方人口. 2014(03)
[5]“媒介形象”研究的理论背景、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J]. 王朋进. 国际新闻界. 2010(06)
[6]大众媒介建构的女性形象:社会性别视角的诠释[J]. 李琦.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04)
[7]影视轻喜剧:新农村生活的“热媒介”[J]. 普丽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2)
[8]电视剧的叙事艺术与意识形态[J]. 肖芃. 求索. 2006(04)
[9]后结构主义的女权主义受众观[J]. 张艳红. 当代传播. 2004(01)
[10]大众传播中女性话语的双重困境及其突围[J]. 鲍海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博士论文
[1]媒介形象系统论[D]. 宣宝剑.中国传媒大学 2008
[2]电视剧:叙事与性别[D]. 张兵娟.河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角色理论下的中国女性媒介角色形象研究[D]. 易伟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5
[2]关于30年央视春晚小品中两性形象的研究(1983-2012)[D]. 范雪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3
[3]都市婚恋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与文化内涵研究[D]. 吕娜.中国海洋大学 2010
[4]社会性别理论视野中的女性农民工群体媒介形象再现研究[D]. 贺博.重庆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79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17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