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观的重构及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7-26 07:30
本文较为系统的回顾了西方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流变,剖析了蕴含于其中的心理健康观演变的内在逻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与心理健康观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进行了理论上的重构,并分析了新的心理健康观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诸多启示。本文对于澄清西方心理学发展的脉络与逻辑,对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构,推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有着重要意义。自弗洛伊德让心理治疗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科以来,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这四个流派在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呈主导地位,这四个流派都立足于自身的角度,对心理健康观的问题上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使心理健康观呈现出歧异纷呈的态势。但在这种奇异纷呈的背后,西方心理健康观呈现出以下的内在逻辑,即:从一维到多维,从消极到积极,从事实描述到价值选择,从二歧到整合。西方心理健康观存在的问题迫使我们需要对西方心理健康观进行理论重构。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我们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指导,揭示出心理健康的本质是实现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使个人的发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对心理健康观进行重构...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1.1 文献综述
1.1.1 关于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流变
1.1.2 关于心理健康观的理论重构
1.1.3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1.2 问题提出
1.2.1 既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1.2.2 问题研究的思路与意义
2 西方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流变与反思
2.1 西方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流变
2.1.1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健康观
2.1.2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健康观
2.1.3 人本主义的心理健康观
2.1.4 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观
2.2 西方心理健康观演变的内在逻辑
2.2.1 从一维到多维
2.2.2 从消极到积极
2.2.3 从事实描述到价值选择
2.2.4 从二歧到整合
3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与心理健康观的重构
3.1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及其与心理健康观的关联
3.1.1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3.1.2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与心理健康观的关联
3.2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心理健康观的重构
3.2.1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心理健康观的内涵
3.2.2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心理健康评估指标体系
4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心理健康观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4.1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变革
4.2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变革
4.3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十年:历史演进与未来走向[J]. 叶子青,叶一舵.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2]近30年来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发展分析[J]. 马晓辉. 少年儿童研究. 2019(10)
[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历史进程分析与启示[J]. 俞国良,琚运婷. 中国教育学刊. 2018(10)
[4]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研究[J]. 白晔. 基础教育研究. 2018(03)
[5]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外部环境分析[J]. 梁晓刚.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2)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J]. 董书涵.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07)
[7]心理健康含义和标准的再思考[J]. 徐辉. 马克思主义学刊. 2015(02)
[8]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徐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06)
[9]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试行)[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08)
[10]心理健康标准的中国文化因素探析[J]. 戴吉,邓云龙. 求索. 2013(04)
博士论文
[1]广义问题解决视野下的心理健康研究[D]. 郭敏.武汉大学 2012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 宋德勇.北京交通大学 2011
[3]追寻完整的人[D]. 王天平.西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 袁丽佳.四川师范大学 2015
[2]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张宁.大连医科大学 2014
[3]组织自尊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D]. 李一宁.广州大学 2013
[4]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曹恒刚.安徽农业大学 2013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 张英.福建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03122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1.1 文献综述
1.1.1 关于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流变
1.1.2 关于心理健康观的理论重构
1.1.3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1.2 问题提出
1.2.1 既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1.2.2 问题研究的思路与意义
2 西方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流变与反思
2.1 西方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流变
2.1.1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健康观
2.1.2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健康观
2.1.3 人本主义的心理健康观
2.1.4 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观
2.2 西方心理健康观演变的内在逻辑
2.2.1 从一维到多维
2.2.2 从消极到积极
2.2.3 从事实描述到价值选择
2.2.4 从二歧到整合
3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与心理健康观的重构
3.1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及其与心理健康观的关联
3.1.1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3.1.2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与心理健康观的关联
3.2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心理健康观的重构
3.2.1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心理健康观的内涵
3.2.2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心理健康评估指标体系
4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心理健康观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4.1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变革
4.2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变革
4.3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十年:历史演进与未来走向[J]. 叶子青,叶一舵.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2]近30年来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发展分析[J]. 马晓辉. 少年儿童研究. 2019(10)
[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历史进程分析与启示[J]. 俞国良,琚运婷. 中国教育学刊. 2018(10)
[4]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研究[J]. 白晔. 基础教育研究. 2018(03)
[5]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外部环境分析[J]. 梁晓刚.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2)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J]. 董书涵.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07)
[7]心理健康含义和标准的再思考[J]. 徐辉. 马克思主义学刊. 2015(02)
[8]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徐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06)
[9]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试行)[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08)
[10]心理健康标准的中国文化因素探析[J]. 戴吉,邓云龙. 求索. 2013(04)
博士论文
[1]广义问题解决视野下的心理健康研究[D]. 郭敏.武汉大学 2012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 宋德勇.北京交通大学 2011
[3]追寻完整的人[D]. 王天平.西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 袁丽佳.四川师范大学 2015
[2]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张宁.大连医科大学 2014
[3]组织自尊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D]. 李一宁.广州大学 2013
[4]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曹恒刚.安徽农业大学 2013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 张英.福建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03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0312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