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理论视角下《聊斋志异》的日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7 22:27
  互文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文本理论,这一概念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判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不到60年的时间。已经以其丰富的阐释空间和无穷的生命力引起诸多理论界的学者的重视。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不失为一种新方法。纵观互文性理论的发展史,就文本谈文本已经不再是理论家们关心的问题,而读者的身影却在众多学者脑海里挥之不去。读者是具有多样性的。玩味性的读者可以服从文本的指示,服从于明确的标志。释义性的读者不满足于参考资料,他还要研究意义,并将两篇或几篇相关的文本放在一起来确立意义。而在非时序论的读者的眼中,文学世界是一个形态各异的集合。他们时刻想着作品可以推陈出新,并且以当前的阅读为出发点,系统地激发自己的记忆,不害怕颠倒时序。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在于从互文性角度把握《聊斋志异》中日文本的相互关系,使众多的符号文本相互关联。文本概念是互文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互文性研究的理论原点。因此本论文将选取《聊斋志异》中故事背景、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文本进行分析,通过文本与文本的指涉、渗透、转换,从“时间”和“空间”层面把握互文性建构的基本过程。根据前人的研...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要旨
第1章 序論
    1.1 問題提起と研究内容
    1.2 先行研究
        1.2.1 間テクスト性に関する先行研究
        1.2.2 『聊斎志異』に関わる先行研究
    1.3 研究の意義と方法
    1.4 論文構成
第2章 間テクスト性の誕生および翻訳と読者
    2.1 間テクスト性の誕生
    2.2 間テクスト性に関わる翻訳と読者
第3章 間テクスト性について「時間」と「空間」の研究
    3.1 テクストから作品まで――引用
    3.2 間テクスト性について「時間」と「空間」の研究
第4章 『聊斎志異』の日訳本にある記号の「誤読」
    4.1 ハロルド?ブルームの誤読理論
    4.2 『聊斎志異』の日訳本にある「時間」と「空間」の文化によって生じる記号の「誤読」
第5章 結論
参考文献
執筆者のプロフィール
謝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聊斋志异》中同性恋叙述的性别差异及其情理困惑[J]. 余宁宁.  蒲松龄研究. 2019(03)
[2]屈原《九歌·山鬼》诗画互文关系史考论[J]. 宋万鸣,彭红卫.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3]互文性理论研究综述[J]. 徐世超.  文学教育(上). 2013(07)
[4]楚辞“山鬼”形象探源[J]. 昌庆志.  云梦学刊. 2005(04)
[5]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 秦海鹰.  外国文学评论. 2004(03)



本文编号:3552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52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1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