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多胜一《中国之旅》翻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07 15:18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选定的翻译文本是由原朝日新闻社记者本多胜一所著的《中国之旅》。《中国之旅》原本是本多胜一在《朝日新闻》报上发表的系列调查报告,记录了1971年本多胜一在中国采访日本侵华战争幸存者的内容,后被整理成单行本出版发行。全书共分为16个章节,不仅分别对“旧住友工厂”、“矫正院”、“防疫惨杀事件”、“万人坑”以及“三光政策”等事件做了真实具体的记录,此外还详细记述了日军在“抚顺”、“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城市的侵略行径,1995年9月朝日新闻社再次发行《中国之旅》增订版。本次翻译实践报告选定了其中的“抚顺”、“上海”与“南京”3个章节作为翻译内容并作翻译实践报告,翻译过程历经三个阶段,翻译文本共计23000字。本次翻译实践以尤金·A·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作为指导理论,遵循功能对等四个原则展开翻译工作,采用主被交换、归化异化、增译减译以及语序调整等翻译手法进行句子处理,翻译过程的重点在于保持原文本的叙事风格和中间立场,并保持新闻专访报告的准确性、通俗性与客观性。另外,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将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在不同城市的作为做出了简单地对比分析,旨在比对日本军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对华政...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实践背景
    1.1 关于本多胜一与《中国之旅》
    1.2 先行研究与问题的提起
    1.3 所涉及翻译研究方法
第二章 翻译过程评述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实践过程
    2.3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4 校阅作业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主被交换”原则
    3.2 “归化、异化”原则
    3.3 “增译、减译”原则
    3.4 “语序调整”原则
第四章 《中国之旅》中都市群的概观与译介价值
    4.1 《中国之旅》中的都市群概观
        4.1.1 “掠夺式开发”:抚顺
        4.1.2 “占领租界”:上海
        4.1.3 “大屠杀”的历史:南京
    4.2 《中国之旅》的译介价值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本原文
附录二 中文译文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十九大报告中熟语的日译[J]. 李玥.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9(01)
[2]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语言文化翻译策略研究[J]. 任芳.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9(01)
[3]以《菊与刀》看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及矛盾性格[J]. 王天歌.  文化学刊. 2018(06)
[4]温和通胀的期待:1935年法币政策的出台[J]. 潘晓霞.  近代史研究. 2017(06)
[5]日本大众文学与水上勉《五号街夕雾楼》——兼谈在中国的译介问题[J]. 王玉华,赵海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6]“人们”的空想与“屯子”的现实——以野川隆小说《前往屯子的人们》等为例[J]. 赵海涛.  日本问题研究. 2017(01)
[7]日军全面侵华期间宣传策略考察[J]. 孙佳丽.  新闻研究导刊. 2015(20)
[8]本多胜一的良知[J]. 沈栖.  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5(05)
[9]关于日语中长句的翻译方法[J]. 邢岚.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03)
[10]日本国民性研究[J]. 张建立.  日本学刊. 2015(S1)



本文编号:3574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74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2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