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论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

发布时间:2018-01-01 18:02

  本文关键词:论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 出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长征 长征精神 科学内涵


【摘要】: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30年代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形成的,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集中而具体的体现。长征精神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
[Abstract]:The long march spirit is China Communists in 1930s in a very difficult environment to form, embodies the Chinese nation great national spirit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specific. The long march spirit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communism spirit, strong patriotic spirit, the spirit of unremitting self-improvement in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solidarity, and plain living the spirit of thrif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642
【正文快照】: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是一部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在长征征途中培育出来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强大精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浩明;;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宏山;;全球竞争压力下的政府治理改革[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陈红太;;1989年到21世纪初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A];政治改革与政府转型[C];2003年

4 李合敏;;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论邓小平关于干部队伍“四化”标准的思想[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5年

5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郝建臻;;中国高校反腐机制建设刍议[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7 王学东;;维护公平是政府的职责[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尚九玉;;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创新发展[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9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10 任素琴;;指导中国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中文;中美关系中的美台军售问题[D];南京大学;2010年

10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启珍;瞿晓琳;;论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孟庆俊;丁红梅;;长征精神探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3 李建平;;浅谈长征精神[J];江海纵横;2006年05期

4 杜梅萍;陈华;;长征 一座永远的精神丰碑——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J];政工研究动态;2006年17期

5 陈晋;;长征之魂[J];党建研究;2006年11期

6 本刊编辑部;;长征精神 薪火相传[J];北京党史;2006年06期

7 李丽;;罗东进 长征精神不仅仅是吃苦[J];神州;2006年10期

8 陈永红;;浅谈弘扬长征精神[J];广东党史;2006年06期

9 宋晓波;;近十年来长征精神研究述评[J];理论学习;2006年10期

10 本刊编辑部;;长征精神 光耀千秋[J];中国财政;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穆敏;;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的辩证关系[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朱华清;;弘扬长征精神 推进历史性跨越[A];永恒的动力——贵州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穆敏;;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的辩证关系[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井方;;长征精神的历史内涵及当代诠释[A];永恒的动力——贵州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于民雄;;理想信念——长征精神的灵魂[A];永恒的动力——贵州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何华东;卢文华;;党的理论创新的基本思路[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任健;;浅析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依据[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显信;蔡雪珍;;论红军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志尚;任菁;;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广升;;准确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内涵推进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发展[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文;走好新的长征路[N];人民日报;2006年

2 韩小雪 石长宇;长征精神 不朽的画卷[N];营口日报;2006年

3 共青团广西区委书记 全桂寿;继承革命传统 弘扬长征精神[N];广西日报;2006年

4 司马一民;长征精神畅想[N];杭州日报;2006年

5 张文;两次长征极大地改变了中国[N];人民日报;2006年

6 ;发扬长征精神 为海水利用事业作贡献[N];中国海洋报;2006年

7 亢万柏;弘扬长征精神 加快金昌建设小康社会步伐[N];金昌日报;2006年

8 中共商丘市委书记 刘满仓;弘扬长征精神 构建和谐商丘[N];商丘日报;2006年

9 乌鲁木齐军区原副政委、老红军 康立泽;铭记长征功绩 弘扬长征精神[N];陕西日报;2006年

10 ;弘扬长征精神 构筑和谐企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作清;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初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高凤林;长征历史地位和作用新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龚勤林;区域产业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张洪春;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5 易重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6 郑海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桑俊;红安革命歌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庆文;“三从一大”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9 张赓;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的现代价值与弘扬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雷;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振宇;文化传播视野下的长征精神新探[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2 李东方;长征:政治社会化视角的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3 刘振龙;论“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吴学忠;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小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冯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谭淑燕;我国城建系统植物园的科学特色及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曾文怡;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海娣;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王文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探索[D];宁波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5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365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2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