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网络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7 02:13

  本文关键词:网络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出处:《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 意识形态 安全 研究


【摘要】:计算机和网络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发明,自问世起,就以无法比拟的速度,传播到世界各地,更以其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便捷性、自媒体性以及即时性等独特优势,进入了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以及社会文化等领域,进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无以言喻的影响。网络对世界的改变,不仅仅在于它的积极意义,网络所带来的各个方面的挑战我们也无法忽视。在网络这一独特而又复杂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成为新时期急需探讨的主题。研究这个课题,有助于我们抓住网络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更能够激励我们迎接网络对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使网络境遇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据主导权,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领域的核心地位。同时,在新时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意识形态工作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依靠网络,因此,网络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与网络的特征以及网络在我国的实践应用相结合,研究了网络对我国意识形安全的机遇与挑战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维护网络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在网络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的思想道德建设、理论阵地建设、文化建设以及舆论环境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由六部分构成,包括导论、四章正文和结束语。导论部分主要对本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进行了论述,对本选题的基本研究状况以及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本文中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对网络的基本特征和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进行了考察。通过对网络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便捷性、自媒体性以及即时性这些基本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在实践中的应用,并通过对多位学者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综述,界定了本文所探讨的意识形态内涵,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及阐述。第二章主要论述了网络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机遇。网络作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有着积极意义,它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了各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发展。第三章主要分析了网络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挑战。从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及人格建立方面的影响、网络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网络中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以及网络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我们不能忽视由网络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第四章主要探讨了网络背景下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针对第三章分析的网络对意识形态各个方面的挑战,从以青少年为重点的网络道德建设、网络中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网络中的传统文化建设以及网络舆论环境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结束语对网络未来的发展寄予期望,对网络境遇中维护意识形安全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guidan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 the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 , the self - media property and the temporality of the network , the paper studies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 , and makes sure the core posi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on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on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on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network ' 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network ,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network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D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丽娇;;网络背景下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因素的辩证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4年09期

2 陈东冬;;网络环境下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维护路径[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2期

3 刘跃进;;中国官方非传统安全观的历史演进与逻辑构成[J];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02期

4 林U,

本文编号:1390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390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9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