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7 03:16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邓小平 思想政治教育 现实意义 青年


【摘要】: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际工作中提出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观点的总称。目前,对于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多。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方法,进而总结出这一理论的基本经验,并结合当前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探讨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所作出的思考和回应。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是紧紧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展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紧紧围绕如何完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飞跃而展开;新中国成立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要致力于加强党的建设,完成思想战线上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要围绕现代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新人进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社会上一些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开始出现,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也较严重。面对党内外严峻的形势,邓小平以其独特的智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指出必须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必须随着形势发展和人们思想变化而创新,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众传媒的误导、道德滑坡等现象。深入研究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挖掘其内在价值,对于我们充分认识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新时期高校如何开展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Deng Xiaoping's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eng Xiaoping's theory, is a revolution in China. The general name of a series of views on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ut forward in the practical work of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At present,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Deng Xiaoping in the new period has been studied in depth.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main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Deng Xiaoping'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Then summed up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this theory, an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work in the face of outstanding problems, explore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is theory. Deng Xiaoping's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Marxist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hinking and response to various complicated problems at home and abroad. Deng Xiaoping's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process of gradual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Deng Xiaoping's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osely revolved around how to complete the leap of Marxism in China. From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o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Deng Xiaoping's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mainly devoted to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and accomplishing the rectification of chaos on the ideological fro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Deng Xiaoping'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mainly revolves around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cultivates the socialism construction "four have" the new person to carry on, along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thorough development.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have accelerated the infiltr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field of our country, some bourgeois liberalization ideological trend has begun to appear in the society, and the phenomenon of negative corruption within the party is also serious, facing the severe situ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arty. Deng Xiaoping, with his unique wisdom,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we must persist in the education of Marxist world outlook and the edu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on the Party's basic line and on patriotism and socialism;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be innov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 changes of people's thoughts, so as to make the education more pertinent and persuasive, thus opening up a new situation for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China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many new challenges, such as the diversity of values, mass media mislead. Deeply study Deng Xiaoping's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xcavate its intrinsic value, which is important for u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ideals and beliefs in the present er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curately grasp how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维为;;邓小平:中国不能乱[J];领导文萃;2014年09期

2 ;谁敢和中国高层领导人开玩笑?[J];领导文萃;2014年09期

3 林海;;以“傻子”之名永载改革史册[J];法律与生活;2014年11期

4 孙茂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耐心细致[J];求是;2000年04期

5 李现曾,王凤英;思想政治教育与现时代三题[J];探索;2000年02期

6 王勤;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几个社会条件[J];探索;2000年04期

7 朱琪虹,王盛茂;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图书馆建设;2000年03期

8 王泽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点思考[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姜延宝,蔡东平;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益问题[J];党建与人才;2000年05期

10 曾鹃;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J];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潜;陈均宝;;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陈锐邋特约记者 唐向东;总后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N];解放军报;2007年

8 张瑞霞;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马奇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荣邋记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N];解放军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1978-1997年邓小平领导制度改革思想及其价值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2 邹世斌;论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贡献(1976-1978)[D];广西大学;2017年

3 刘嘉心;邓小平、习近平反特权思想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4 张国英;解构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8年

5 姜文静;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的拓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7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李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术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巫阳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90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390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c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