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网络文化“泛娱乐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

发布时间:2018-07-10 06:44

  本文选题:网络文化 + “泛娱乐化” ; 参考:《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11期


【摘要】:网络文化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提供了新的文化土壤与传播语境,但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对传统价值的销蚀与冲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产生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商业化操控的大众传媒助推了网络文化的"泛娱乐化","泛娱乐化"以"娱乐"来解构价值、消解价值,而其背后的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造成严重影响。对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此引领多元价值、凝聚价值共识,抵制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从而为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创造良好的价值生态。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ulture provides a new cultural soil and communication contex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 "pan-entertainment" of network culture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commercialized mass media promoted the "pan-entertainment" of network culture, and "pan-entertainment" deconstructed and dispelled the value with "entertainment". The ideology and values of consumerism behind it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view of thi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so as to lead the pluralistic values, gather the consensus of values, and resist the phenomenon of "pan-entertainment" of network culture.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dentity to create a good value ecology.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电力学院社会科学部;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时代多元社会思潮影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13YJC710012)研究成果
【分类号】:D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九海;邢少花;;狂欢与静思——“泛娱乐化”情境下大众十种心态分析[J];学习论坛;2013年11期

2 丁国强;泛娱乐化时代[J];领导文萃;2005年05期

3 ;泛娱乐化解构中国[J];人民论坛;2007年04期

4 马相武;;不要让笑声代替了思考[J];人民论坛;2007年04期

5 邹彬;;电视泛娱乐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J];学理论;2012年09期

6 白小光;;泛娱乐化妨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谢洛静;;初探电视泛娱乐化现象及其应对研究[J];学理论;2012年35期

8 刘洪波;;泛娱乐化背景下青年学生价值观引导策略析要[J];理论导报;2012年05期

9 高深;;要警惕“泛娱乐化”[J];新湘评论;2011年11期

10 张娜;;政治传播泛娱乐化的现实图景及思考[J];当代传播;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洪涛;马春光;;泛娱乐化倾向对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红艳;社会“泛娱乐化现象”浅析[N];新乡日报;2008年

2 ;广电总局:切实解决广电节目泛娱乐化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马相武;笑声无法代替思考[N];人民日报;2007年

4 戚太世;“泛娱乐化”现象反思[N];人民日报;2007年

5 撰稿 记者 许晓青 参与采写 李明臻 张一然;“泛娱乐化”,疏还是堵?[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6 本报记者 赵正;泛娱乐化浪潮:手机游戏跨界也疯狂[N];中国经营报;2014年

7 博主 张健 本报记者;读图时代更需要文字的力量[N];人民日报;2011年

8 庄电一;新闻报道应避免“泛娱乐化”[N];光明日报;2009年

9 徐馨;泛娱乐化倾向当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徐馨;泛娱乐化倾向当刹[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娜;媒体“泛娱乐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2 马兴越;关于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3 沈慧;《非诚勿扰》“泛娱乐化”现象探析[D];南京大学;2012年

4 邢少花;当前中国社会文化“泛娱乐化”现象评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5 邹毅;“泛娱乐化”语境下中国戏剧的发展[D];吉林艺术学院;2012年

6 王雷;网络环境泛娱乐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7 辛洁;中国电视产业发展中的泛娱乐化现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孟希娟;中国电视传媒“泛娱乐化”现象的解析与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邹彬;电视泛娱乐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10 游丽英;电视传媒“泛娱乐化”现象的社会学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12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112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8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