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道及其现代转生研究
本文关键词:传统孝道及其现代转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绚烂孝文化,这个沉重的“孝”字已经融入民族性格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中国人的本质特征。从两千多年前的《孝经》中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①到王岐山同志在中央纪委四次会议上所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②,这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爱”的传承,是中国人过去、现在、未来永远向着“真善美”的强大精神力量。在社会转型已渐入深水区的当下,传统孝道随着社会历史环境的改变而面临诸多困境,实现传统孝道的现代转生,是使中华民族的这一文化宝藏更好的发挥现代价值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使传统孝道精华在当前生活中找到它的生长点,促其更好的融入当代人的内心和生活,实现其从古代传统到现代规范的转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对传统孝道及其现代转生进行了探索研究。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传统孝道及其现代转生研究的缘起;归纳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有关传统孝道方面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文章的创新点;重点从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三个方面探讨了传统孝道及其现代转生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首先对于传统孝道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后在详细论述了传统孝道的内涵及其本质的基础上总结了传统孝道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第三部分:笔者从应对老龄化浪潮、完善社会道德建设、推动社会安定和谐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角度分析了传统孝道现代转生的现实需要,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传统孝道进行现代转生的内在可行性。这些对于本文的整体研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部分:在陈述传统孝道所遭遇的现代困境的同时,从价值观念、教育缺失、自身不足和社会特点的影响四个方面尽可能全面的分析了相关原因。第五部分:通过对传统孝道近现代转生实践的梳理,在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得出了传统孝道现代转生所必须坚持的原则。第六部分: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探析传统孝道与时代价值的契合路径,求孝道复兴,古为今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 孝道 现代转生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49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26
- 1.1 研究的缘起12-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2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14-15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15-22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22-23
- 1.3.1 研究方法22-23
- 1.3.2 创新点23
- 1.4 孝道转生的理论基础23-26
- 1.4.1 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23-24
- 1.4.2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24-25
- 1.4.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25-26
- 第2章 传统孝道的理论概述26-37
- 2.1 传统孝道的相关概念26-27
- 2.2 传统孝道的内涵27-32
- 2.2.1 养孝27-28
- 2.2.2 追孝28-30
- 2.2.3 忠孝30-31
- 2.2.4 达孝31-32
- 2.3 传统孝道的本质32-33
- 2.4 传统孝道的历史影响33-37
- 2.4.1 对个人的影响33-34
- 2.4.2 对家庭的影响34
- 2.4.3 对社会的影响34-37
- 第3章 传统孝道现代转生的现实需要及内在可行性37-43
- 3.1 传统孝道现代转生的现实需要37-40
- 3.1.1 应对“银发社会”浪潮的需要37-38
- 3.1.2 完善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38-39
- 3.1.3 推动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39
- 3.1.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39-40
- 3.2 传统孝道现代转生的内在可行性40-43
- 3.2.1 传统孝道自身的延展性40-41
- 3.2.2 传统文化复兴的大势所趋41-42
- 3.2.3 情感基础和群众基础42-43
- 第4章 传统孝道的现代困境及其原因43-50
- 4.1 传统孝道的现代困境43-46
- 4.1.1 “421”家庭模式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取代43-44
- 4.1.2 “空巢现象”对“父母在不远游”的挑战44-45
- 4.1.3 “丁克现象”与“无后为大”的矛盾45
- 4.1.4 “亲情流失”与“善事父母”的对立45-46
- 4.2 传统孝道遭遇现代困境的原因分析46-50
- 4.2.1 价值观念迷失的影响46-47
- 4.2.2 孝道教育缺失的影响47-48
- 4.2.3 传统孝道的自身缺陷48-49
- 4.2.4 社会特点的客观影响49-50
- 第5章 孝道转生的近现代实践与历史反思50-55
- 5.1 孝道转生的近现代实践50-52
- 5.1.1 五四时期的“非孝”、“反孝”思潮50-51
- 5.1.2 “文革”时期“孝心”、“孝道”的缺失51
- 5.1.3 “新儒家”对孝道的维护与弘扬51-52
- 5.1.4 改革开放后的一些转生实践52
- 5.2 孝道转生的历史反思52-55
- 5.2.1 孝道转生必须要坚持科学性原则53
- 5.2.2 孝道转生必须要坚持平等性原则53-54
- 5.2.3 孝道转生必须要坚持自由性原则54
- 5.2.4 孝道转生必须要坚持保障性原则54-55
- 第6章 传统孝道与时代价值的契合路径55-66
- 6.1 政府主导,优化孝道转生的社会环境55-57
- 6.1.1 发展经济,增强孝道转生的物质基础55-56
- 6.1.2 积极制定和探索相关制度56-57
- 6.2 着重家庭,细化孝为亲切可行的生活方式57-59
- 6.2.1 营造家庭内部良好的伦理道德氛围57-58
- 6.2.2 将孝由家庭伦理提升到社会伦理58-59
- 6.3 突出教育,阐扬经典理论中的德育思想59-60
- 6.3.1 当经典遇上新生代59-60
- 6.3.2 留住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60
- 6.4 督民以孝,发挥法律在普孝中的保障作用60-62
- 6.4.1 完善相关法律,促进亲情回归61
- 6.4.2 德主刑辅,自律与他律相结合61-62
- 6.5 借助媒体,加强舆论的宣传与引导功能62-63
- 6.5.1 舆论倡导,推动美德在群体中的传播62-63
- 6.5.2 道德控制,善用媒体这把双刃剑63
- 6.6 与时俱进,不断催生孝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命力63-66
- 6.6.1 在习俗文化中重构孝道64-65
- 6.6.2 在旅游文化中重构孝道65-66
- 结语66-67
- 参考文献67-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绍兵;;传统孝道的现代功能[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赖葵文;;对弘扬传统孝道构建社会主义新孝道的思考[J];职大学报;2011年04期
3 刘文升;陈莹;;浅议传统孝道与当今孝道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0年01期
4 杨彦辉;试论我国传统孝道的现代涵义[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谭绍兵;传统孝道的源流及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何火权;;试论提倡传统孝道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关系[J];南方论刊;2004年10期
7 周山东;程林辉;;论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J];桂海论丛;2006年03期
8 王敏;王长坤;胡茂新;;论传统孝道与社会主义养老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9 郝亚飞;丁立磊;宋薇;;传统孝道与当今社会家庭养老问题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2008年11期
10 周甲辰;;漫步于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之间——读潘剑锋《传统孝道与中国农村养老的价值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群忠;;传统孝道的传承、弘扬与超越[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2 张坤;张文新;;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态度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3 丘如壁;;我国传统孝道文化初探[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何锡华;张镇环;;敬老养老传统孝道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5 安云凤;;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关注农村养老问题[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6 谭绍兵;;传统孝道在现代公民社会的功能[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寿莉莉;;论“孝”道与现代生活新概念[A];风正帆悬第二集——道德建设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妙凝;让传统孝道转化为现代道德规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韩寒;弘扬传统孝道 凝聚社会力量[N];光明日报;2014年
3 记者 葛素红;与中国传统孝道相容[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4 郑欣淼;赋予传统孝道文化新的时代内容[N];文艺报;2005年
5 徐州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博导 陈延斌;传统孝道与现代家风[N];中国妇女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维涛;尽孝:沉甸甸的温情[N];人民日报;2013年
7 记者 晏国政 周相吉;从膝下尽孝到父母进城“探”子女[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尹红杰;社会变化冲击中国传统孝道[N];河南日报;2006年
9 记者 魏英杰;让传统孝道接轨现代感恩教育[N];杭州日报;2012年
1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哲学博士 潘自勉;探寻传统孝道的现代转型[N];南方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娟;社区孝道的再生产:话语与实践[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瑛;传统孝道伦理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肖龙航;中国传统孝道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林园茜;传统孝道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徐向群;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怡然;中国传统孝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谭明龙;传统孝道及其现代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晓丽;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变迁及时代价值[D];兰州商学院;2012年
8 石先哲;弘扬传统孝道文化 推进农村家庭养老[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丹;传统孝道对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借鉴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10 杨林;中国传统孝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传统孝道及其现代转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5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