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困境与突破
发布时间:2017-03-21 09:10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困境与突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短缺的危机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在我国,随着环境污染日甚,生态危机事件频发,环境与生态状况尤其严峻,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时刻威胁着人们身体的健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迫在眉睫。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国家的制度调整、科技创新和政策转变,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全体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但是目前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还普遍不高,参与度不强,直接制约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和水平。因此,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就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本文从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现状出发,以党十八大倡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为指导,以目前国内外对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相关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解析。分别阐述了生态文明、公民意识、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以及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理论基础,为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部分是分析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现状。首先,对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然后介绍了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整体现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 第三部分是讲如何突破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困境。从充分发挥政府、媒体和文化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几个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并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水平的提高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 公民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培育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6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5-16
- 2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相关理论概述16-26
- 2.1 生态文明与公民意识16-17
- 2.1.1 生态文明的内涵16
- 2.1.2 公民意识的内涵16
- 2.1.3 生态文明与公民意识的关系16-17
- 2.2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17-19
- 2.2.1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涵义17
- 2.2.2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内容17-19
- 2.3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理论渊源19-25
- 2.3.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19-21
- 2.3.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21-22
- 2.3.3 西方生态文明意识理论22-24
- 2.3.4 科学发展观24-25
- 本章小结25-26
- 3 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现状解析26-35
- 3.1 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历程与成就26-28
- 3.1.1 起步阶段(1972—1992)26-27
- 3.1.2 发展阶段(1992—2002)27
- 3.1.3 深化阶段(2003 年至今)27-28
- 3.2 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存在的问题28-32
- 3.2.1 生态环保知识缺乏,关注度低29
- 3.2.2 环保行动滞后,参与度不高29-30
- 3.2.3 过分依赖政府政策、法规30-31
- 3.2.4 生态消费意识淡薄,浪费行为严重31-32
- 3.3 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32-34
- 3.3.1 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发展不完善32
- 3.3.2 公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淡薄32-33
- 3.3.3 公民生态责任意识淡薄33-34
- 3.3.4 经济利益驱使34
- 本章小结34-35
- 4 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路径突破35-44
- 4.1 充分发挥政府在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中的作用35-38
- 4.1.1 调整经济政策,营造良好政策环境35
- 4.1.2 加强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保障公民环保参与权利35-36
- 4.1.3 推进社会组织建设,提高公民参与环保行动积极性36-37
- 4.1.4 强化生态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37-38
- 4.2 发挥媒体和文化教育部门在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作用38-40
- 4.2.1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38-39
- 4.2.2 加强新媒体对生态知识的传播39-40
- 4.3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在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中的作用40-43
- 4.3.1 发挥学校教育作用40-42
- 4.3.2 发挥家庭教育作用42-43
- 本章小结43-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9
- 后记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谋昌;;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J];长白学刊;2007年02期
2 金兼斌;;网络舆论的演变机制[J];传媒;2008年04期
3 朱立丽;张云贵;;循环经济——人类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漆玲;;略论生态文明意识及其建构[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5 徐晓宗;;试论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J];党史文苑;2006年04期
6 陈学明;;“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陈铁民;论现代生态意识[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2年04期
8 鄢斌;;公民环境意识的变迁与环境法的制度调整[J];法学杂志;2007年03期
9 孙玮;;转型中国环境报道的功能分析——“新社会运动”中的社会动员[J];国际新闻界;2009年01期
10 陈学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志斌;城市高中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困境与突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5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