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冷漠社会负效应的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03:01
本文关键词:道德冷漠社会负效应的规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五千年文化的沉淀造就了中国这个“礼仪之邦”,中国素来坚持“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仁者爱人”等等优秀精神,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和谐。而中国自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不断强烈,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国家“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催化了人们的自私自利,尤其加剧了各种矛盾的发生,道德冷漠事件上演频率有所增加。这其中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整治,形势将更不乐观。针对当下道德冷漠加剧的不利情形,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从道德冷漠的现状,形成的原因,产生的社会负效应以及矫治的对策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推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对道德冷漠现象进行综合分析。首先,搜集相关资料对道德冷漠的现状加以概括,从而明确道德冷漠的四个表征。其次,总结道德冷漠的类型,从旁观者的道德冷漠和受助者的道德冷漠两种类型的划分中,更清晰地明确分析的主体。第三,从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对道德冷漠形成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然后,分析道德冷漠的社会负效应,将其分为现场效应和延展效应两种类型,然后对道德冷漠社会负效应的形成原因从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明确道德冷漠社会负效应的危害。从而根据前面的分析,综合提出解决道德冷漠社会负效应的对策建议,为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和现实支撑。 道德冷漠及其社会负效应的消除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社会各界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本文希望通过对现状和原因等的分析,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道德冷漠 社会负效应 规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0
- 第二节 选题意义10-11
- 一、理论意义11
- 二、现实意义11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一、国内研究现状11-15
- 二、国外研究现状15-16
-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创新点16-18
- 一、基本思路16-17
- 二、研究方法17
- 三、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基本概念阐述18-22
- 第一节 道德18-19
- 一、道德的词源18
- 二、道德的含义18-19
- 第二节 道德冷漠19-20
- 一、冷漠19
- 二、道德冷漠19-20
- 第三节 社会负效应20-22
- 一、效应20-21
- 二、社会效应21
- 三、社会负效应21-22
- 第三章 道德冷漠现象分析22-35
- 第一节 道德冷漠的现状及其表征22-24
- 一、道德冷漠的发展现状22
- 二、道德冷漠的表征22-24
- 第二节 道德冷漠的类型24-26
- 一、旁观者的道德冷漠24-25
- 二、受助者的道德冷漠25-26
- 第三节 道德冷漠的形成原因分析26-35
- 一、社会因素26-30
- 二、个体因素30-35
- 第四章 道德冷漠的社会负效应分析35-46
- 第一节 道德冷漠案例的社会效应分析35-37
- 一、案例调查35
- 二、案例中社会效应的具体分析35-37
- 第二节 道德冷漠社会负效应的类型37-38
- 一、现场效应37-38
- 二、延展效应38
- 第三节 道德冷漠社会负效应的形成因素38-42
- 一、外部影响因素38-40
- 二、内部影响因素40-42
- 第四节 道德冷漠社会负效应的危害42-46
- 一、分离社会凝聚力42-43
- 二、引导不良情绪爆发43
- 三、对当今道德教育产生负面影响43-44
- 四、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44
- 五、加剧道德冷漠与道德功利性44-46
- 第五章 规制道德冷漠社会负效应的对策建议46-55
- 第一节 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改善社会道德风尚46-48
- 一、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46-47
- 二、树立榜样形象,发挥榜样作用47
- 三、加强全民公德建设47-48
- 第二节 加强法律保障和舆论监督48-50
- 一、建立健全赏罚机制48-49
- 二、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49-50
- 三、加强网络道德建设50
- 第三节 提高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50-52
- 一、强化道德认知50-51
- 二、培养道德情感51
- 三、坚定道德意志51-52
- 四、规范道德行为52
- 第四节 强化重点人群的思想道德建设52-55
- 一、加强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建设53
- 二、加强医护人员的道德建设53
-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53-54
- 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54-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颖;道德冲突与道德选择[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蒋乐进;;论网络舆论形成与作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刘曙辉;;论道德冷漠[J];道德与文明;2008年04期
4 缪爱社;略论舆论监督[J];地方政府管理;1997年10期
5 范进学;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J];法学评论;1998年02期
6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年32期
7 石培华;天堂与地狱——知识经济时代的负面效应(上)[J];百科知识;1998年10期
8 王天意;;网络舆论的功能及社会效应[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蒋明华,徐贵权;道德功利化新探[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许建争;;道德教育的精神意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9期
本文关键词:道德冷漠社会负效应的规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