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流动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15:11

  本文关键词:流动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了可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流动人群形成的客观原因。农民对高收入的渴盼和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流动人群形成的主观原因。这两方面的因素驱使着农民在城市大规模的流动,形成流动人群。 本文以流动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其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介绍流动人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生活现状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流动人群的群体特征和思想素质现状,从而引出流动人群与城市建设中的矛盾所在。第二部分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从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从社会文明建设、从其自身素质和价值的实现四个方面分别论述流动人群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介绍了现阶段我国流动人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及不足之处。主要从流动人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针对性、实效性、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论述。第四部分在前三章的基础上,联系流动人群自身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分别从政府、企业、社区和新闻媒体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流动人群的人数呈现递增的趋势,到2012年,我国流动人群的总数达到2.3亿人。到2050年,我国的流动人群将继续持增长的态势,增长的速度将逐步减缓。因此如何做好这一庞大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流动人口 思想政治教育 政府 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1.42;D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2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10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10-12
  • 一、流动人群的群体特征及思想素质状况12-21
  • (一)流动人群的成因、特征及生存现状12-18
  • (二)流动人群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18-21
  • 二、加强流动人群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21-27
  • (一)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1-23
  • (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23-24
  • (三)有利于社会文明的建设和提高24-26
  • (四)有利于流动人群自身素质的提升和自身价值的实现26-27
  • 三、流动人群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及难点27-31
  • (一)针对流动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全面28
  • (二)针对流动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28-29
  • (三)针对流动人群的教育重技能培训,轻思想政治教育29
  • (四)针对流动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健全,缺乏评估机制29-31
  • 四、加强流动人群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31-41
  • (一)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明确目的和内容31-34
  • (二)各部门联动,做好流动人群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4-36
  • (三)健全队伍,建立流动人群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36-37
  • (四)政府和媒体协作,,实施监督和保障机制37-41
  • 结束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附录44-45
  • 致谢45-4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兰;但堂渊;;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李传柱;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文化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柳百萍;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对城乡人口流动的影响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王怡;浅说中学思想政治系统化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张靖华;翟光逵;;“九龙攒珠”——巢湖北岸移民村落规划与形成背景初探[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7 高岭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韩红梅;;试论人本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罗御;罗晴;;农民工问题的哲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10 李瑞;蒋成凤;;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农民工思想问题及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段丰;;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德育引导工作[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玉婷;;论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化[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唐兰兰;;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探讨[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6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西北卷)[C];2012年

7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8 陈娆;周云;赵博;;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9 李富田;;西部小城镇人口聚集功能探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周常青;;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调查与思考——以宁乡县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红兵;基于中国能源利用现状探讨劳动量损失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9 陶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成长轨迹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郝柱;农民工社会福利服务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何丹;武汉市人口结构与住宅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胡孝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影;内观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徐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流动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0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4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