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试论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重新建构

发布时间:2020-09-28 10:17
   党的十六大在党的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思想提出来,激发了理论界对民族精神的探索热情,但是从我国思想理论界现有的研究来看,这种探索主要停留在对民族精神的价值的研究和内容体系的建构层面上,而对于民族精神的有效实现途径特别是对民族精神的培育体系的探索尚属空白。本文正是以此为立论的出发点,试图建构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的培育体系,既填补了理论研究的空白,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构民族精神的培育体系首先需要明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时代意义。本文正是从这一问题入手,全面而深刻的剖析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建构民族精神培育体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要建构的民族精神培育体系要想真正经得住实践检验,就必须符合民族精神的发展规律,必须是科学的,这样才能保证它的切实可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建构这一体系之前要首先探寻它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本文从这一主旨出发,尽可能重新界定民族精神的本质涵义,深刻剖析和准确把握民族精神丰富的内涵,从而保证我们建构起来的民族精神培育体系严谨科学。 建构民族精神培育体系还要求我们正确对待我国过去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不能讳疾忌医,要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比较研究,解决好弘扬和培育的关系、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掌握建构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必要的和正确的方法,从而保证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建构能够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为我们建构科学的民族精神培育体系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建构民族精神培育体系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它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我国现有的国民教育体制,在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合理安排、科学设置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制定培育民族精神的长期有效的机制,发挥国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主渠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有效的整合国民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在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的作用。与此同时,要把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精神从理论走向实践,成为全民族的精神统帅,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D64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总论
    (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二) 民族精神的本质涵义和科学内涵的界定
二、当前我国在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探索尚属空白
    (二) 培育民族精神的观念落后,制约了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建构
    (三) 现行教育体制中民族精神的缺席,导致教育意义的失落
    (四) 民族精神的培育缺乏连续性和实效性
三、建构民族精神培育体系过程中需要正确面对的几种关系
    (一) 正确对待民族精神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关系
    (二) 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
    (三) 正确对待弘扬和培育之间的关系
四、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重新建构
    (一) 制定民族精神的长效培育机制
    (二) 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民族精神培育模式
    (三) 以历史教育作为出发点,提高全体国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四) 以人格本位教育作为落脚点,培养国民的高尚人格和个人精神
    (五) 加强公民教育,培养国民的现代品格和公民意识
    (六) 加强文化创新,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钟贝;何临春;;试析大学生历史教育的民族精神教育功能[J];现代交际;2010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论[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8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28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5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