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我国城市治理中公民规则意识培育

发布时间:2020-10-21 01:06
   随着治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作为一种特定地域空间治理的概念——城市治理,也愈来愈成为学术界研究与探讨的热点和重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城市发展面临着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各国政府都将“治理”理念运用于城市治理中。相较于西方国家对于城市治理的研究,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大城市、城市群乃至特大城市,探索符合其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目前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规则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显突出,同时规则时代的到来,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使得当今国内学者不得不研究和重视规则意识的问题。从这一层面来讲,推进和培育公民的规则意识,尤其是对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城市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导论。这一部分是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加以介绍。第二部分,问题的提出和概念的界定。在具体分析当前城市治理环境变化的背景下,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界定城市治理和公民规则意识的概念,概括出城市治理的特点和标准。第三部分,揭示出我国在培育公民规则意识的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和探讨。第四部分,立足于发达国家在城市治理中对于公民规则意识培育的实践,分别列举了新加坡、德国柏林和美国纽约这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总结出其共性的特点,为我国的城市治理提出几点思考。第五部分,着力推进我国城市治理中的公民规则意识的培育,从增强公民对规则意识的认同、完善法律制度安排,丰富和拓宽公民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1章 城市治理和公民规则意识概述
    1.1 城市治理的内涵和特点
        1.1.1 .城市治理的内涵
        1.1.2 城市治理的特点
    1.2 公民规则意识的概念及形成
        1.2.1 公民规则意识的概念
        1.2.2 公民规则意识的形成
    1.3 公民规则意识的培育对于城市治理的价值
        1.3.1 公民规则意识的培育,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1.3.2 公民规则意识的培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1.3.3 公民规则意识的培育,是推进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之举
第2章 城市治理中公民规则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城市治理中公民规则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
        2.1.1 规则意识的淡薄
        2.1.2 法律制度设置的不完善
        2.1.3 公民深度参与意识不高
    2.2 城市治理中公民规则意识缺失的原因
        2.2.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2.2.2 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内在缺陷
        2.2.3 制度供给不足,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第3章 国外城市治理中规则意识培育的实践及启示
    3.1 国外城市治理中公民规则意识培育的实践
        3.1.1 新加坡城市治理中公民规则意识培育的实践
        3.1.2 柏林城市治理中公民规则意识培育的实践
        3.1.3 纽约城市治理中公民规则意识培育的实践
    3.2 国外城市治理中公民规则意识培育对我国的启示
        3.2.1 重视制度建设,保障公民广泛参与
        3.2.2 制定严格的法律和措施
        3.2.3 重新定位政府的职能
第4章 我国城市治理中公民规则意识培育的途径
    4.1 增强公民对规则意识的认同
        4.1.1 培育公民对规则的认识
        4.1.2 培育公民参与制定和修改规则的意识
        4.1.3 强化公民的守法意识
        4.1.4 培育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
    4.2 完善制度安排
        4.2.1 制度安排在公民规则意识养成中的作用
        4.2.2 制度安排不足的表现
        4.2.3 完善制度安排的具体措施
    4.3 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
        4.3.1 法治对于规则培育的作用
        4.3.2 法理层面的规则意识的培育:法治意识
        4.3.3 增强公民法治意识的几点思考
    4.4 优化公民参与机制
        4.4.1 充分认识公民参与的主体地位
        4.4.2 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
        4.4.3 建立公民参与的反馈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秋香;李麦产;;试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亲和力建设[J];南方论丛;2007年03期

2 赵海林;;城市的魅力在于城市精神[J];宝鸡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3 王华超;;让雕塑成为城市的眼睛与灵魂[J];淮海文汇;2007年04期

4 特奔沙;;发展传统文化 提升城市品味[J];公用事业财会;2008年03期

5 ;深入贯彻“中提升”战略 做优做强城市经济的路径选择[J];经济丛刊;2008年06期

6 魏仲民;;智慧交通在构建智慧城市中的作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7年24期

7 单志广;;单志广: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上推进智慧社会[J];中国信息界;2017年06期

8 毕丛民;高卫波;;稳步推进房屋征收拉动城市经济发展[J];居业;2016年12期

9 马方;闫俊武;;“智慧城市”与城市经济[J];经济师;2017年03期

10 霍霞;;环境保护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2 冯先宁;城市经济聚散论[D];四川大学;2004年

3 王海勤;中国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步延胜;城市物业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白胜喜;城市公用管线投资体制及建设管理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王家合;城市政府质量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方玲玲;媒介之城[D];浙江大学;2007年

8 李永华;基于城市经济成长性的城市人才活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欧阳旭;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李树人;资源型城市新兴产业规模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倩;我国城市治理中公民规则意识培育[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2 冯刚;新疆主要城市的城市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3 李艳杰;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城市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4 罗丽;穆斯林流动人口延安市社会融入状况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5 周梦蝶;兰州市维吾尔族打馕人的城市适应[D];兰州大学;2016年

6 侯珊珊;近代陕西城市经济发展变迁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7 陈梦竹;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8 邓茹秀;创新型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冬梅;重庆市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现状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汪波;城市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49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49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3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