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及其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19:38
主流意识形态,是构成某一个国家的信仰体系的基础,能够为人们的行动提供合法性依据,并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统治作用的系统的思想理论。网络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多元意识形态纷争的重要战场,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传播的意识形态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多渠道渗透性等特点。多元社会思潮的对抗和思想斗争愈演愈烈,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性不确定性问题日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中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此,提高网络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的重视度,扎实改进网络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是充分保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整个国家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据主导性地位的关键。本文立足于网络时代的发展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为指导,深刻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实践。全文共分四章,重点围绕主流意识形态及其建设路径两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第一章序言部分,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研究成果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价值进行深入分析;第二章首先从理论上理清网络发展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互动机制,接着,客观辩证地看待网络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三章在总结我国当下主流...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序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述评
1.3 主流意识形态的概述
1.3.1 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
1.3.2 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分析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创新点和重难点
2 网络发展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的影响
2.1 网络发展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互动机制分析
2.2 网络发展给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机遇
2.2.1 开辟新渠道,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辐射力
2.2.2 提供信息源,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力
2.2.3 拓展新平台,增强意识形态的舆论引导力
2.3 网络发展给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挑战
2.3.1 网络技术革命的革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内容造成冲击
2.3.2 多元价值观空前活跃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提出挑战
2.3.3 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势与隐匿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3 网络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现状
3.1 网络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的成绩
3.1.1 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
3.1.2 形成了多梯度国内外舆论引导新格局
3.1.3 构建了多维度意识形态安全运行机制
3.2 网络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不足
3.2.1 阵地方面:功能不全,互动较差,协同性缺乏
3.2.2 法治方面:思维守旧,立法滞后,管控力度弱
3.2.3 传播方面:手法传统,内容残缺,受众比失衡
3.2.4 教育方面:追求形式,宣传空泛,研究浮躁化
3.2.5 技术方面:技术落后,投入不足,防控能力弱
4 网络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路径
4.1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
4.2 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法治化
4.3 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率效能
4.4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4.5 增加对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投入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虚拟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及其建设研究[J]. 王涛,姚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2]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隐患及其防御[J]. 刘刚,颜玫琳,王春玺. 思想教育研究. 2016(06)
[3]意识形态掌控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素与实践方向[J]. 唐晓燕. 理论界. 2015(10)
[4]法治意识形态的塑造[J]. 陈金钊. 甘肃社会科学. 2015(03)
[5]意识形态法治化及意义[J]. 陈金钊.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1)
[6]关于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思考[J]. 梁玉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16)
[7]传播民主真的能够实现吗?——媒介象征性权力的转移与话语民主的幻象[J]. 邵培仁,范红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03)
[8]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J]. 张德广. 江淮论坛. 2007(05)
[9]论意识形态功能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关系[J]. 邱柏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 2007(10)
[10]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及其整合的功能[J]. 石本惠. 社会主义研究. 2006(06)
本文编号:2924495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序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述评
1.3 主流意识形态的概述
1.3.1 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
1.3.2 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分析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创新点和重难点
2 网络发展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的影响
2.1 网络发展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互动机制分析
2.2 网络发展给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机遇
2.2.1 开辟新渠道,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辐射力
2.2.2 提供信息源,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力
2.2.3 拓展新平台,增强意识形态的舆论引导力
2.3 网络发展给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挑战
2.3.1 网络技术革命的革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内容造成冲击
2.3.2 多元价值观空前活跃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提出挑战
2.3.3 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势与隐匿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3 网络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现状
3.1 网络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的成绩
3.1.1 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
3.1.2 形成了多梯度国内外舆论引导新格局
3.1.3 构建了多维度意识形态安全运行机制
3.2 网络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不足
3.2.1 阵地方面:功能不全,互动较差,协同性缺乏
3.2.2 法治方面:思维守旧,立法滞后,管控力度弱
3.2.3 传播方面:手法传统,内容残缺,受众比失衡
3.2.4 教育方面:追求形式,宣传空泛,研究浮躁化
3.2.5 技术方面:技术落后,投入不足,防控能力弱
4 网络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路径
4.1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
4.2 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法治化
4.3 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率效能
4.4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4.5 增加对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投入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虚拟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及其建设研究[J]. 王涛,姚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2]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隐患及其防御[J]. 刘刚,颜玫琳,王春玺. 思想教育研究. 2016(06)
[3]意识形态掌控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素与实践方向[J]. 唐晓燕. 理论界. 2015(10)
[4]法治意识形态的塑造[J]. 陈金钊. 甘肃社会科学. 2015(03)
[5]意识形态法治化及意义[J]. 陈金钊.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1)
[6]关于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思考[J]. 梁玉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16)
[7]传播民主真的能够实现吗?——媒介象征性权力的转移与话语民主的幻象[J]. 邵培仁,范红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03)
[8]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J]. 张德广. 江淮论坛. 2007(05)
[9]论意识形态功能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关系[J]. 邱柏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 2007(10)
[10]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及其整合的功能[J]. 石本惠. 社会主义研究. 2006(06)
本文编号:2924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244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