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0-12-18 23:18
网络化发展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这一新的发展趋势下,如何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依靠网络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来完成。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已经滞后于网络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要进行网络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集中解决好五个问题:①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不能将现实社会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网络社区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割裂开来。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网络化发展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③将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在网络社区中坚持不懈地进行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④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营造良好的网络社区文化氛围。⑤在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的网络社区的出现不能使人的主体性丧失,应该培养人在道德和才智上协调发展,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网络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它们推动着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转变,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同时,它又使人的心智更加健全,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网络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是...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概述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概念的界定
三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一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二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第三章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规律
一 网络社区中虚拟与实在的统一性
二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三 网络社区传统文化与网络化相融合
四 人在网络社区中的自由发展
第四章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一 网络伦理与网络法规
二 网络社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 网络社区文化
第五章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
一 虚拟与实在相结合原则
二 中国特色化与网络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 网络社区经济利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四 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章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一 加强网络社区的基础建设
二 发展完善网络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方法
三 塑造网络社区文化环境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络中人际互动的新特点[J]. 屈勇. 社会. 2000(07)
[2]以网结缘:网络时代的生存方式[J]. 吴淑凤. 社会. 2000(06)
[3]黑客:网络袭击的罪与错[J]. 张彦. 社会. 2000(06)
[4]中国网民社会心理分析——第一份来自社会心理学家的专业研究报告[J]. 杨宜音,陈午晴,徐冰. Internet信息世界. 2000(04)
[5]网络教育中学生与教师的发展[J]. 王靖,朱小蔓. 教育科学. 2000(01)
[6]发挥校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J]. 张建松. 空军政治学院学报. 1999(06)
[7]“网络化”——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发展的趋势[J]. 徐飞. 求实. 1999(11)
[8]INTERNET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J]. 郭锦星.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999(11)
[9]信息网络技术对思想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吉华. 电大教学. 1999(Z1)
[10]Internet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 王淑芳,刘沿伊.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99(04)
本文编号:2924780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概述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概念的界定
三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一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二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第三章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规律
一 网络社区中虚拟与实在的统一性
二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三 网络社区传统文化与网络化相融合
四 人在网络社区中的自由发展
第四章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一 网络伦理与网络法规
二 网络社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 网络社区文化
第五章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
一 虚拟与实在相结合原则
二 中国特色化与网络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 网络社区经济利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四 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章 网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一 加强网络社区的基础建设
二 发展完善网络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方法
三 塑造网络社区文化环境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络中人际互动的新特点[J]. 屈勇. 社会. 2000(07)
[2]以网结缘:网络时代的生存方式[J]. 吴淑凤. 社会. 2000(06)
[3]黑客:网络袭击的罪与错[J]. 张彦. 社会. 2000(06)
[4]中国网民社会心理分析——第一份来自社会心理学家的专业研究报告[J]. 杨宜音,陈午晴,徐冰. Internet信息世界. 2000(04)
[5]网络教育中学生与教师的发展[J]. 王靖,朱小蔓. 教育科学. 2000(01)
[6]发挥校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J]. 张建松. 空军政治学院学报. 1999(06)
[7]“网络化”——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发展的趋势[J]. 徐飞. 求实. 1999(11)
[8]INTERNET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J]. 郭锦星.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999(11)
[9]信息网络技术对思想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吉华. 电大教学. 1999(Z1)
[10]Internet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 王淑芳,刘沿伊.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99(04)
本文编号:2924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24780.html

